幽谷鹿鸣吧 关注:137贴子:15,563

传统的读书修身法要:尚友古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散录合辑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1 15:50回复
    一、出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1 15:5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论语》中有这么一条: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到了一项很有道理的道理,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做到,于是便担心又听到一项道理,为什么呢?因为道理不能改变人生,能改变人生的是习惯。无论我们听闻了多么美好的道理,和我们生命的直接相关性都非常的弱,和我们生命品质直接相关的是我们的习惯。而习惯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行动积淀而成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1 15:52
      回复
        《论语》的第五篇和第六篇,都非常的有特点,就是对人物进行品评,我们将在这两篇当中看到很多的人物。
        孔子要谈的这些人物,都是大人物,这是从他们的声名上来说。都是有学问的人,这是从他们的品格上来说。从时间上来说,基本上是生活在孔子之前的人。
        生活在孔子之前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先贤。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时哲。所以我们说那些优秀的人叫先贤时哲。
        先贤,孟子提出过一个范畴,那便是尚友古人,就是崇尚与古人为友,这意味着向古人学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1 15:53
        回复
          孟子谈尚友古人,有他谈话的背景,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思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思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思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作为一乡的善士,以一乡的善士为朋友。作为一国的善士,以一国的善士为朋友。作为天下的善士,以天下的善士做朋友。这个人的发展路径,已经从一乡的善士扩展到一国,扩展到天下,到这个时候能不能画一个休止符就停在这个地方了,可以吗?在孟子看来还不够,以天下的善士为朋友还不够,因为从乡到国到天下,说的是空间格局的延展。说到空间格局的延展,不难想到时间脉搏的纵深。刚才在孟子的话中,所表达的是空间格局的延展。那么时间脉搏的纵深,就要向前看,也就是向古时候看。如何与古人为友呢?在孟子看来,颂其诗,读其书,论其世,便是尚友古人的路径,是和古人交朋友的方法。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1 15:55
          回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因此要在贤哲英杰的身上学习活生生的道理、事理,体贴进他们人生的细微中去,得到洗礼和启迪。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1 15:59
            回复
              二、学人的总结、提点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11 16:01
              回复
                钱穆先生《国史新论》中如是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11 16:0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全部中国思想史,亦可谓即是一部教育思想史。至少一切思想之主脑或重心,或其出发点与归宿点,则必然在教育。中国一切教育思想,又可一言蔽之,曰:“在教人如何做人”,即所谓做人的道理,如儒、如墨、如道,何尝不是都讲的做人道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11 16:04
                  回复
                    中国一思想家,同时必是一教育家。中国人看重一思想家,不仅是看重其思想与著作,同时必看重其人,看重其实际人生中之一切行为。故凡属一大思想家,则必然同时成为一大师。后人读其书,必知师其人。此所谓能自得师,尚友古人。若把其思想从实际人生中抽离,即不成为思想。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11 16:04
                    回复
                      此不仅儒家为然,即墨家道家亦无不然。孔子在教人作一儒,墨翟在教人作一墨,庄周老聃在教人作一道,更要在以身作则。其他如陈仲子、许行,莫不皆然。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11 16:05
                      回复
                        如孔子言仁,今人群认为是孔子思想之最要中心。然孔子告颜子则曰:“克己复礼为仁”,此乃一种人生实际行为之指导,非如今人所谓乃是哲学上一特殊名词特殊观念之界说。换言之,此乃孔子教颜子如何学做一仁人,而非指导颜子在仁的观念或仁的哲学上如何作思考与研究。颜渊访问其目,孔子告之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是教以行,非是教以知。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11 16:05
                        回复
                          有真行乃使有真知。非如一番哲学,可由逻辑辩证种种思考方法推演而得。道不远人,为人之道,即各在其当人之身。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此道即近在颜子身上。孔子之教颜子,只教其即以己身自治其身。力行有得,境界自到。此乃孔门之所谓道。孔子答其他弟子问仁,亦如此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11 16:06
                          回复
                            一部《论语》,全要如此读。开首即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时习,即应是读者己身之道。只要身体力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乃只用孔子思想体系哲学观点等新名词新目标来研读《论语》,把读者自身搁放一边,则孔子精神,岂所易得。至少是隔了一层厚膜,难于通透。要之,《论语》一书,竟体是一种教育思想。读其书,当如听孔子之耳提面命,乃为真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11 16: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读《墨子》,便该知墨子如何教人兼爱。读《老子》,自该知老子如何教人慈,教人俭,教人不敢为天下先,当求自己如何来学得此三宝。读《孟子》,便该懂得如何动心忍性。读《庄子》,便该懂得如何以逍遥游的胸襟来处人间世。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3-11 1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