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汝南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07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派摄制组拍摄大型文献片《千年古县·汝南》,我有幸协助摄制组工作。其间,踏遍了汝南的大街小巷,对汝南地名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当我的鞋跟敲击着青石板路面发出清空的回响,当我看到灰砖黛瓦缝隙里小草和瓦笋的摇曳,当我听着居民关于古街巷的细细诉说,我不由慨叹:汝南真是历史的活页,每一个街巷都记录着一段故事,每一块石板都凝固着一段历史……单从汝南街巷的名称,就可对这个千年古城的历史窥见一斑。
汝水汤汤。漫步汝河岸边,我的思绪飞越千年。千年前的汝南城名悬瓠,《水经注》载:“汝水东迳悬瓠城北,城形若瓠然。”意思是说,汝水自西向东,折而南流,绕汝南城蜿蜒东去。如果说汝水像一条长长的瓜蔓,那么汝南城就像瓜蔓上悬垂的一个瓠子,所以,就叫悬瓠城了。历史上有名的宋魏悬瓠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想当年,北魏拓跋焘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围攻悬瓠城42天而不下,战争之惨烈,难以言表。此战挫伤了北魏南进的锐气和实力,逐步形成了南北朝相峙的局面。
城内街道命名情况各不相同。有以古建筑命名的,如开元寺街因为街北端有一座唐朝开元年间建造的寺院而得名;淮府街呢,是因为唐贞元七年(公元792年),李希烈封藩于此,称为淮王,在这条街上建了淮王府。后来,李希烈割据淮西,反叛朝廷,唐代著名书法家、当时的四朝重臣颜真卿前来劝降,就是在这里被李希烈杀害,临终前写下了“天中山”三个大字。唐时汝南称蔡州,从公元765年,先后有李忠臣、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据蔡叛唐。公元817年,李塑雪夜袭蔡州,活捉吴元济,才结束了长达52年之久的分裂局面。
校场街北头有一演武厅,为历代演武之地。察院街是因为清代建察院于此。“察院”是都察院的简称,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号称“风宪衙门”,长官为左都御史,右都御史辅之。所有御史必须科举出身,职权颇重,对任何官员都可监督弹劾,并可对刑部的审判和大理寺的复核及地方审判进行监督。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每年轮换出京至各省巡查,称为“巡按御史”,号称“代天子巡狩”,虽官阶不高,但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