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通常指在家修行的人,是f教、道教等宗教用词。在f教中,居士指受过三皈五戒的在家f教徒,也就是信佛了且参加了皈依仪式;注意,居士和出家在佛教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主要在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上有所区别:居士通常过着家庭生活,有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责任。他们通过遵守五戒,以及修习f法、诵经、持咒、行善等方式来实践f教教义,但并不脱离世俗生活。北宋有三个著名居士,参禅悟道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最近看禅师语录发现,古代开悟的禅师们非常之多,无论是出家的还是在家的,无论是富二代还是穷老百姓,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都有开悟,证得境界的。所以,各位,加油吧,我们都有清净f性,只因妄想执著分别三毒覆盖昭昭灵灵的本性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北宋在家居士的参禅悟道境界。
1.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这是王安石居士读《维摩诘经》有感而作的偈子。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安石与f教禅宗有着不解之缘,年轻时就结交了许多高ᴵ僧ᴵ大德,与蒋山(今南京紫金山)觉海禅师交情颇深。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回到江宁(今南京市),次年辞官,在江宁府上元县城外筑新居,名“半山园”,过起了一心向佛的归隐生活。长子王雱(pāng乓)病故后,王安石施资为长子在钟山定林寺内做法会,并安葬在寺院;又将朝廷赐予的田产捐给寺庙,为王雱“置办功德”。长女出嫁后,王安石劝女儿以f法作为解脱。元丰七年(1084)一场大病后,王安石舍宅为寺,将新居“半山园”也捐出来作为寺院,并上奏皇帝赐额。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请求,赐额“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王安石退居江宁后,忘情山水,潜心佛学,写了大量参悟f禅的诗偈。本偈就是读《维摩诘经》有感而作。“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意为人生不过是四大和合而成,如同泡沫与风,不论以刀割,还是涂以香油,本质上都是无常而空无自性。“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静坐观照诸法空性的道理,就能理解维摩诘居士虽然身体示病,却具有不可思议的shen通变化,并入解脱。

1.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这是王安石居士读《维摩诘经》有感而作的偈子。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安石与f教禅宗有着不解之缘,年轻时就结交了许多高ᴵ僧ᴵ大德,与蒋山(今南京紫金山)觉海禅师交情颇深。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回到江宁(今南京市),次年辞官,在江宁府上元县城外筑新居,名“半山园”,过起了一心向佛的归隐生活。长子王雱(pāng乓)病故后,王安石施资为长子在钟山定林寺内做法会,并安葬在寺院;又将朝廷赐予的田产捐给寺庙,为王雱“置办功德”。长女出嫁后,王安石劝女儿以f法作为解脱。元丰七年(1084)一场大病后,王安石舍宅为寺,将新居“半山园”也捐出来作为寺院,并上奏皇帝赐额。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请求,赐额“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王安石退居江宁后,忘情山水,潜心佛学,写了大量参悟f禅的诗偈。本偈就是读《维摩诘经》有感而作。“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意为人生不过是四大和合而成,如同泡沫与风,不论以刀割,还是涂以香油,本质上都是无常而空无自性。“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静坐观照诸法空性的道理,就能理解维摩诘居士虽然身体示病,却具有不可思议的shen通变化,并入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