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21贴子:1,327,955

中游记:湖北1.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邓安庆《暂别》


IP属地:河南1楼2025-03-12 15:35回复
    邓安庆《暂别》(译林出版社,2024年,6章)
    为了不让场面太过尴尬,我不断地找话题。我问起他的生意,他说目前在朋友的公司打工,带着一个营销团队,但他很想出来单干,缺的就是资金。这次来北京的一个目的,就是去那位老朋友那边看看能否拉到投资,没想到朋友却搞了传销。我有点儿紧张起来,我怕他再提起钱的事情。
    过去几年里,我几乎所有的积蓄都帮他填补他亏欠的漏洞了,如今再让我拿钱出来,说实话我会很为难。但他没有提跟我借钱的事情,他只是打量我:“你真过得好吗?”我说:“好啊。”说完我莫名地难过起来。
    他接着说:“爸爸妈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他们没有在你面前说什么,怕给你压力。但他们经常跟我说起他们的担心。”我说:“我真的很好啊。我做我喜欢的事情,一切都很好。”他停顿了一会儿,说:“那就好。”


    IP属地:河南2楼2025-03-12 15:37
    回复
      吃完饭,我带他到了我的住处,很小的一间,原本是用来储物的,与厨房没有完全隔开,所以每当有人做饭时,房间里全是油烟味道。现在房里一下子站了两个人,显得分外拥挤。哥哥把包放在床上,打量我的住处。
      两书架的书,小书桌,几个箱子,扫一眼便能看完。这是亲人第一次看到我在老家之外的住处。在北京我几乎没有什么亲戚,偶尔有一两个,也是远房的,根本没有走动。所以,哥哥说他来看我,我有点儿兴奋。


      IP属地:河南3楼2025-03-12 15:38
      回复
        他问我租金多少,一听我说的金额,露出吃惊的神情:“这么贵啊,再说住的这地方实在是……”他忍住没说出来。只有一把小凳子,他坐不下,只好坐在床上。他又问:“你在这里住了几年?”我说四年了。我们一时无话可说。他躺了下来,望着天花板,我打开电脑看写的稿子。
        他说:“你把你写的书给我两本,我在回去的车上可以看看。”我迟疑了一下:“书里写了你,你看了别生气。”他笑道:“你放心,我不会的。我知道你写了很多家里的事情,这有什么呢。”我把自己的几本书拿了出来,他接着说:“我那些同事经常翻看你的文章,你嫂子都把你的书看完了。”我说:“他们说没说写得如何?”哥哥笑了:“好嘛。都说写得好。”


        IP属地:河南4楼2025-03-12 15:43
        回复
          我记得有一年他在上海躲债,一时兴起在网上找来我写的文章,他说他一口气看了好多篇。过去他从来没有主动看过我写的文字,这次看完有了很不一样的感受。我写的事情多是他熟悉的,可我的角度和想法是他陌生的。
          他经常是我书中写的主角,我写过他的难堪,也写过关于他的回忆,写过他的孩子们,当然还有我们共同的父母。他从床上坐起来,认真地说:“我不会把书中的那个我当成自己,我就当成一个书中角色而已。所以你不用有压力,你写你的就好了。”


          IP属地:河南5楼2025-03-12 15:45
          回复
            我本打算两人挤一晚,他看了看床,迟疑了一下,我便说:“小区外面有快捷酒店。”我们又一次出门,走出小区。我跟他说既然第一次来北京,那么不妨多住几天,我好好陪他逛逛。他说:“我没有时间了,公司还有事情,我明天就回去了。”等红绿灯时,他说:“你一个人一定要好好的,遇到什么事跟我说。”


            IP属地:河南6楼2025-03-12 15:46
            回复
              到车站时,时间尚早。我带哥哥去地下的麦当劳坐,给他点了套餐。他一点一点地吃着,像个乖顺的小孩。我跟他说起他的两个孩子,他话也多了起来,大儿子这样小儿子那样。“我对他们也没有期盼,平平安安就好。”我点头说:“咱们爸妈也是这样想的。”他说:“你已经远远超出父母的期盼了。你是他们的骄傲。”


              IP属地:河南7楼2025-03-12 15:56
              回复
                到了时间,哥哥要进站了。我拿出手机:“我们从来没有合影过,来一张吧。”我们凑在一起,对着手机镜头拍了一张。回去的地铁上,翻看我刚才拍的合照,忽然发现我们兄弟俩长得越来越像了。从小,我像爸爸,他像妈妈,而现在我更像是稍微年轻版的他。虽然有点儿惊讶,但也不意外,毕竟我们在这世上,也是兄弟一场。


                IP属地:河南8楼2025-03-12 15:58
                回复
                  母亲急着要下楼,芝麻还没种,湖田的草也没除干净,地里的各种事情都在等着。而父亲继续站在窗边,没有动弹。我问父亲收成,父亲算了一笔账:“十一亩地,麦子收了五千多斤,卖出去几毛钱一斤,毛收入五千块,扣除农药钱、人工钱等,我跟你母亲忙了大半年,纯收入几乎为零。这还算好的,有的人忙了一年还倒贴钱。”


                  IP属地:河南9楼2025-03-12 16:03
                  回复
                    我忽然明白了父亲“懒”的原因:你种多种少,勤快也好,懒惰也罢,最终的收入并不会增加多少,甚至有可能没有什么收入,那忙来忙去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越来越不愿意去地里,越来越不愿意费心费力,而母亲却不这样想,她认为种地虽然已经不挣钱了,但好歹能顾个嘴,不种地能做什么呢?
                    像他们这样已经快七十岁的人,唯有种地还是能做的。日常花销,可以通过打零工来维持,比如说,帮搞装修的师傅做下手,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一天能挣一百二十元;或者去渔庄端盘子、洗菜、扫地,一天也能有一百元;或者去农场帮人种红薯,一天也是一百元……但土地,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3-12 16:05
                    回复
                      我已经跟父母说过很多次,其实可以不用种地了(为了动动身子,种几亩地就可以了,不要种十几亩那么多,太过辛苦),我跟我哥哥完全承担得起赡养父母的费用,平日我也时不时给他们钱。父母亲说好好好,我们的心意他们心领了,但地还是要继续种下去——他们还有精力来做。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3-12 16:10
                      回复
                        过去没有电动三轮车的年代,他们去十几公里外的农场种地,来回都靠走,常常到天黑透才回来。我跟我哥哥那时候还很小,坐在屋子外面等他们。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辛苦,一见到他们就哭,非要让他们给我买这个买那个。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3-12 16:24
                        回复
                          他们不是“能人”,他们的同辈人,有的在外做生意跑单子,早就赚大发了,他们不行,他们只能依靠土地。可以说,土地就是我们家的“传家之物”。年轻人都不在,年老如我父母这一辈,有去药厂上班的,有外出做生意的,哪怕种地没有什么收入,也没有觉得有多悲苦——毕竟主要收入不在于此。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3-12 16:29
                          回复
                            我想起曾在大学毕业时就户口迁移的问题打电话给父亲:“我是把户口迁回老家,还是留在城里?”父亲想也没想就说:“回来做么事?我好不容易供你读出去,算是鲤鱼跳了龙门,你户口又落回乡下算个么子事!”我听了父亲的话,把户口落在了城市(没有想到的是,后来随着政策的变化,很多人想把自己的城市户口改成农村户口,因为可以享受一些政策“红利”)。
                            不过矛盾的是,我家盖新房,有三层,一层是父母住,二层留给了我,三层是哥哥一家。在父亲的构想中,我们一家还是会住在一起的。一层一个小家庭,三层合起来又是团团圆圆的大家庭。但这是很难实现的。哥哥一家已经在市区买房,我在苏州买房定居了下来,只剩下父母亲住在一层,上面两层唯有过年时才会有短暂的几天热闹。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3-12 16:30
                            回复
                              我们家周遭都是新盖的四层五层新楼,上面几层几乎都是空的。一方面是为了面子,另一方面还是为了那个“儿孙满堂”的愿景。当年新屋刚盖好时,父亲带着我在楼上楼下转悠,说道:“二楼我就简单装一下,以后你回来住,想么样弄就么样弄。”
                              我说:“我应该不会回来住的。”父亲愣了片刻。我明白他那一刻略带失落的心情,可我说的是实话。我已经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要不是父母亲在老家,我也很可能不会每年都千里迢迢赶回来。他们是我最深的牵绊,而土地是他们最深的牵绊。如果有一天父母亲不在了,我与这片土地就没有什么牵绊了。
                              有一次,父亲感慨道:“你们都没有地了,以后想回来都没有根了。”母亲在一旁说:“没就没了,要这地做么事?种地几辛苦的,要费这个力做么事!”父亲叹口气道:“理是这个理了,只是想起来有点难过。”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3-12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