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医辩论吧 关注:499贴子:67,835
  • 81回复贴,共1

牛痘疫苗是谁发明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牛痘疫苗是由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于18世纪末发明的。他通过观察发现,挤牛奶的女工在感染牛痘后不会感染天花,从而受到启发,开始研究牛痘接种法。
发明过程
实验验证:1796年5月,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的挤奶女工身上提取脓液,接种到一名8岁男孩詹姆斯·菲普斯的手臂上。男孩感染牛痘后很快康复,随后詹纳又为他接种天花病毒,但男孩并未感染天花,证明了牛痘接种的有效性。
发表成果:1798年,詹纳发表了《天花疫苗因果之调查》,正式公布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试验结果,并推广接种法。
意义与影响
免疫学奠基:詹纳被誉为“免疫学之父”,他的研究为现代疫苗学奠定了基础。
天花防控:牛痘疫苗的推广使天花成为首个被人类彻底消灭的传染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全球绝迹。
詹纳的发明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为后续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启示


IP属地:山东1楼2025-03-13 09:22回复
    这个帖子发错地方了吧?
    你发在这里有什么意义?谁会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3-13 10:29
    回复
      不吹不黑,疫苗的发明,确实解决了很多发病一次终身免疫的疾病。


      IP属地:广东3楼2025-03-13 10:45
      回复
        我国在16世纪时就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得病者死亡率非常高。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天花的别名。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天花病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古代人民在同这种猖獗的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中,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清代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
        历史起源
        关于天花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医史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是来自交趾,医学界普遍认为:葛洪对天花疾病症状和治疗药方的记述,是迄今为止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记载。根据葛洪《肘后救卒方》中记载,天花是“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乎为虏疮”。天花由战场上俘虏带来,所以称它为“虏疮”。
        据史书记载,征侧、征贰一呼百应,先后攻下“六十余座城池”,然后自立为王,南疆动荡的告急的文书,很快就送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手中。刘秀不仅勃然大怒。于是,以骁勇善战著称的马援,被朝廷拜为“伏波将军”,负责率领大军挥师南疆讨平叛乱。
        当时,南方被许多人视为“不毛之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遍地都是毒雾瘴气。行军作战异常艰苦。建武十八年,马援率领大军在崇山峻岭中行军上千里,终于赶到目的地,并迅速平定叛乱,第二年就将征侧、征贰抓获斩首。从此,伏波将军的大名在南方流传开来。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马援班师凯旋。回朝之后,在清查军队人数时,才发现几乎有近一半的官兵因为瘴疫而死亡。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的“瘴疫”主要是指天花。
        明代医学家万全也认为:痘疮是马援南征交趾时带回中原。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明确提到“虏疮”是汉军在“南阳”的战斗中,从俘虏中传染。而交趾的地理位置,远在中国南方,为此,有的学者认真考证后指出:葛洪《肘后救卒方》中的“南阳”是笔误,实际上所指的应该是中国南疆的交趾。因此,在中国古代的一些著述中,在谈到天花的源流时,都认为马援南征交趾,把天花最早带入中原的说法可信。
        唐朝和五代时期,被人们称为“豌豆疮”的天花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章和诗篇中。根据《五代史补》记载,五代时期,有一个神童名字叫陈黯,陈黯才思敏捷,聪明过人。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的时候,染上了天花,痊愈之后,脸上留下了点点瘢痕。有人认为:陈黯诗中的后两句:“天嫌未端正,敷面与装花。”即隐含“天花”之名。
        北宋初年,天花开始以“痘疮”为名。从这时开始,中医把“痘疮”归属到“小儿科病类”。有人推测,在宋代,天花主要侵袭的对象是儿童,而成人已经具备了免疫力。
        明代医学家万全在《痘疹世医心法》中记载:“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之八、九。”
        天花到处肆虐逞凶,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不幸,中国人深受其害。唐宋以来,中国的天花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5世纪之后,由于交通的便利,人员来往更加频繁,天花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因此,关于天花的记载,史书上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史料记载
        危害
        晋代医学家葛洪于公元303年著的《肘后救卒方》一书,人们发现书中有这样的文字:“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唐代官宦世家的王焘,经过数十年努力编纂而成的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中记载:天行发“斑疮”,须叟遍身,皆戴白浆。被金代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的名医刘完素,在他的医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小儿‘疹痘’未出,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至黑陷而死……” 出身世医之家的明代著名儿科医生万全,在他所著的《家传痘疹心法》中说道:“痘本胎毒,俗名天疮,虽疠(li四声)气之传染,实杀机之显彰……”虽然,中国历代的各类著述中,在记录天花这种疾病时,所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从书中所描述的症状来看,确属天花无疑。
        防治
        对于不幸感染上天花的人,《肘后救卒方》中记录的治病药方是:“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这两个方,第一方的意思是,取好蜜,通身涂抹,或者用蜜去煮升麻,然后频繁地饮服。第二个方的意思是,用水去煮升麻,并且,用棉蘸上药液涂抹疮面,当然,如果用酒去浸渍升麻是更好,但是这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令人难忍。”
        民间传说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巨大恐惧感激发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面对天花的无情侵袭,人们把防治天花的梦想寄托在痘神身。根据《三教九流搜神大全》记载,中国的痘神姓张名健,是唐代武则天时代的一位官员。据传,武则天登皇后,张建负责在全国挑选少年以充宫闱,但张健冒着生命危险,以天花流行为借口谎称无人应征。民间为了感谢张建就给他立祠祭祀,玉皇大帝封他为痘神,这就是中国痘神的来历。
        种痘历史
        中国古代已出现针对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有学者认为唐代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有这样写道:“考世上无种痘,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还有学者以《千金要方》为依据,“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方: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治小儿疣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认为唐代已经懂得“以毒攻毒”的道理,可能出现了人痘接种术。只不过,那时种痘只是在民间秘密流传,没有公布于世。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痘接种的历史克追溯于宋代。1713年,一个叫朱纯嘏的医师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宰相王旦的几个子女均不幸死于天花,后老来得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王素再遭天花残害,于是召集许多医师商议防治痘疮的方法。听闻四川峨嵋山有“神医”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峨眉山神医为王素种痘的故事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典籍上最早的种痘记载。有的学者认为此说缺乏旁证,不能光凭朱纯嘏的记载证明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面对肆虐的天花,中国古代的医师们一直采取了冷静而科学的态度,激发了古代医学家的灵感和智慧,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术。人痘接种使千千万万的人们免除了天花的威胁和侵害。它的发明与四大发明一样,都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接种方法
        人痘接种实际上是用人工方法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但是,这种早期的种痘术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做“时苗”。由于时苗的毒性很大,在当时,即使是最著名的医师接种时,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
        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方》中指出:过去,医师种痘若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人们则称为太平痘……如今,要是为一百个小儿种痘,假设其中损伤四五个,则必然要惩罚种痘的医师。反映当时治疗天花,要求种痘的失败率不能高于5%。但是,假如没有“熟苗”,也可以使用“时苗”进行人痘接种,但是必须严格把关。
        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组织太医院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里面这样记载:“选时苗的惟一标准是区别痘苗的顺与不顺……顺的痘苗,苍蜡光泽,肥大厚实,可以收而用之;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时苗,宁愿不用,也不能滥用,种痘者千万谨慎。”
        当中国古代医师们发现由于时苗毒性太大,而造成被接种者死亡之后,他们总结出了两条经验:一是不能用自然之痘作为种苗,也就是不能用时苗接种。二是以使用痘痂为主。以往用痘浆接种的方法被逐渐淘汰。 同时,古人还总结出,人痘接种必须要用“种苗”,而种苗还要经过“养苗”、“选炼”,使之成为“熟苗”以后才能使用。古人采取的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据说,当时不少精明的医师家里,都保存有这种安全性很高的种苗,而它的的价格,也是出奇的昂贵。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
        痘衣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发热、出痘证候较缓,不致发生危险。
        痘浆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
        古代的医师们发明了用稀释的痘疮浆液作为种苗使用。据记载,清代初期,安徽安庆有一位世代行医的张姓医师,沿袭人痘接种已有三代。他采取的方法是:采取患天花儿童的痘浆,贮藏于专门的小瓶内,埋在土里待用)。使用时将贮藏的痘浆稀释后染衣,并让小孩穿上。据说穿上这样的衣服三天之后,小孩全身便会有痘疹萌芽,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被接种的人也就痊愈了。
        但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用。
        旱苗法
        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根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粘膜,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不用。
        水苗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通常至水苗法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我国古代人痘接种法中效果最好的。可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即便发病,亦可起到减轻病情,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
        上述四种方法,痘衣法和痘浆法比较原始,旱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豆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所改进,但仍是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有一定危险性。后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用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则毒性减弱,接种后比较安全。清代的《种痘心法》中说:“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种对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它与今天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定向减毒选育、使菌株毒性汰尽、抗原性独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4种种痘方法中,以水苗法最佳,旱苗法其次,痘浆法危险性最大。

        向外传播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为阻止天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对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种人痘)。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接种术的预防效果,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1688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痘医,这是文献记载的最先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1744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1763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1790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 丝绸之路是中国沟通世界的交通要道,中国医学很早就传到阿拉伯地区。人痘接种法就是先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土耳其。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学到种人痘,并将这种方法带回英国,以后人痘接种法又从英国传到欧洲大陆,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还成为18世纪中叶美国人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利保证。
        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在上述地区已普遍施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种人痘为职业的医生(当时种人痘者不一定都是医生)。
        直到18世纪,天花肆虐仍使人恐怖,人痘接种术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抗天花的主要手段。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至1796年,英国人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国也逐渐用种牛痘代替了种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


        IP属地:广东4楼2025-03-13 10:53
        收起回复
          詹纳,应该叫做疫苗改良家,不能称为发明家。论发明,楼主祖宗比他早,他只是改良了用牛痘代替人痘。


          IP属地:广东5楼2025-03-13 10:55
          收起回复
            那个“脓液”来自于挤奶女工而不是牛,就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所谓“牛痘”是骗子的谎言。
            如果真是“牛痘”,应该直接从牛身上取“脓液”了。


            IP属地:上海6楼2025-03-13 14:14
            收起回复
              刚才我问了阳阳姐,她的的西方就是为了封杀,恶意抹黑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13 17:17
              回复
                回上面的傻手,牛痘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14 07:41
                回复


                  IP属地:山东10楼2025-03-15 16:37
                  收起回复
                    中国人发明种痘,詹纳改良发现牛痘,这不是结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16 10:22
                    回复
                      中国人发明种痘,詹纳改良发现牛痘
                      种痘法至迟发明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清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
                      早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痘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改进,但仍有一定危险性。(这用痘痂作为痘苗,就是减毒措施,方法比困难多,这是一些嘴硬不愿意看到的。)
                      @_aE7tVMy


                      IP属地:广东12楼2025-03-16 10:39
                      回复
                        @_aE7tVMy 这位学医的同学,你的定义也不对啊。到底是不是专业学医的,学狡辩的吧。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3-16 11:47
                        收起回复
                          到底是什么野鸡学校,学了一学期的东西,被人用百度打脸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16 13:40
                          回复
                            这个帖子明明问的是《牛痘疫苗是谁发明的》?
                            可是有人却扯起了人痘。真个是人、牛不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牛人”?


                            IP属地:山东15楼2025-03-24 1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