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关注:27,526贴子:127,285
  • 12回复贴,共1

【读书笔记】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六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贴用以记录我在学习中的笔记、疑问或者感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3 18:39回复
    第一章第一节:
    1,哲学的定义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P2)B,哲学是通过概念运动反映事物运动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的知识成果(P3)C,哲学也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愿望与要求,是一种意识形态(P3)
    理解:因此,哲学有一种二重性,既是知识,也是意识形态。作为知识,它代表着人类的知识成果,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科;作为意识形态,它也是人们认同和信仰的对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3 18:47
    回复
      2,世界观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任何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观,但这种世界观常常是不系统的、缺乏理论甚至逻辑性的,不能称为是哲学(P2)
      理解:人们在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比如常说的“老百姓朴素的观念”便是指上述的不成熟的世界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3 18:53
      回复
        3,哲学内部也是有不同的:A,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与广度上也不同(P2)B,由于人们的根本利益、社会分工不同,致使他们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态度也不同,因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世界观,因而哲学是从属于特定的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P2)
        理解:时代中的个人可能聪慧可能愚笨,不同个人的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但人类整体会呈现出一个总体的科学水平与认识水平。因此哲学在象征着作者本身的认识观点时,也会不可避免带上所在时代的烙印。
        阶级性同样如此,作为哲学家的个人也许并不会有意识地偏向某一阶级,但哲学本身就是为解释和回答现实问题而诞生的,不可能与阶级社会切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3 19:10
        回复
          4,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同科学浑然一体而后分化的过程。古代,哲学与具体知识混杂在一起,被人们当做“知识总汇”。近代,自然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出去,成为许多的独立学科(P3)
          理解:古代有不少“万事通”,比如孔子不只在哲学领域传道授业,他还有自己的一套对教育学、政治学乃至军事的理解。毕达哥斯拉本人也不只是数学家,他还是个哲学家甚至宗教领袖,还对医学有所涉猎。应是受限于时代原因,在人类认知的“蛮荒时代”,出色的哲学家就是出色的全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3 19:22
          收起回复
            5,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的发展,它不断从科学所提供的新材料、新经验和新成就中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关于人与世界总体关系的总论,同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理解:哲学依靠具体科学发展自身,同时反哺具体科学。华东师范大学《个性心理学》(2005年版)曾说关于心理学的研究须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反过来丰富了唯物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3 19:35
            收起回复
              第一章第二节: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本体论”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世界本源,或者说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分出了唯物与唯心两大阵营;另一方面则是“认识论”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和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或者说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大阵营。认识问题从属于本体论问题(P5)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13 19:45
              收起回复
                2,全部哲学史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的阵营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的阵营有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同时还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的问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历史上,辩证法不一定绑定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一定绑定唯心主义(P8)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13 19: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