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关节炎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以下是关于痛风的系统介绍:
### 一、发病机制
1. **尿酸代谢失衡**: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饱和点(>420μmol/L),形成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
2. **晶体诱发炎症**:尿酸盐结晶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IL-1β等促炎因子,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 二、临床表现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典型部位:第一跖趾关节(约占50%病例)
- 发作特征:夜间突发剧痛,6-12小时达高峰,伴红肿热痛
- 病程演变:3-7天自行缓解,形成"来去如风"特点
- **慢性期表现**:
- 痛风石形成(耳轮、鹰嘴、指间关节常见)
- 关节结构破坏(X线显示"穿凿样"骨质破坏)
- 尿酸性肾结石(发生率约20%)
### 三、诊断标准(2015ACR/EULAR分类标准)
1. 必要条件:至少1次外周关节/滑囊肿胀、疼痛或压痛
2. 确诊条件:
- 关节液检出尿酸盐结晶
- 或痛风石穿刺证实含尿酸盐结晶
- 或满足临床评分≥8分(含血尿酸、发作特征、影像学等11项参数)
### 四、阶梯治疗方案
1. **急性期处理**:
- 一线药物:秋水仙碱(负荷量1.2mg,后0.6mg q1h至症状缓解)
- NSAIDs:依托考昔120mg qd(eGFR>30ml/min适用)
- 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如膝关节炎时甲强龙40mg)
2. **长期降尿酸治疗**:
- 起始时机:1年内发作≥2次或存在痛风石/肾结石
- 目标值:血尿酸<360μmol/L(有痛风石者<300μmol/L)
- 药物选择:
*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HLA-B*5801基因检测阴性者)
* 促排药:苯溴马隆(肾功能正常者)
* IL-1抑制剂:卡纳单抗(难治性病例)
### 五、代谢综合征管理
痛风患者常合并:
- 腹型肥胖(腰围>90cm男性,>85cm女性)
- 空腹血糖≥6.1mmol/L
- 血压≥130/85mmHg
- 甘油三酯≥1.7mmol/L
需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减重(目标BMI<24kg/m²)、限酒(乙醇摄入与痛风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等。
###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肾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NSAIDs,优选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 bid)
- **心血管疾病患者**:非诺贝特可兼顾降尿酸(提高尿酸清除率约15%)
- **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可能升高尿酸,需监测血药浓度
### 七、最新进展
- **双能CT**:可定量检测尿酸盐沉积量,敏感度达90%
- **尿酸氧化酶疗法**:培戈洛酶(pegloticase)用于难治性痛风,每2周静注8mg
- **肠道微生态调节**:研究发现痛风患者肠道菌群中产丁酸盐菌减少,益生菌干预可能成为辅助治疗手段
建议痛风患者建立长期随访档案,每3个月监测血尿酸及肝肾功能,通过医患共同决策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