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2,384贴子:11,389,632
  • 3回复贴,共1
一、诗词是基于文本精炼要求,叙述和心理发展(抒情)一般是碎片化的,需要读者再创作补足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联通的桥梁,从读者再创作的角度提出要求,至少有一条主线,可以穿起文本叙述和心理发展的全部碎片,并且符合一般生活逻辑,即艺术的真实性(不一定是现实的真实),也就是可以有,不是必须有,同时,因为碎片化处理,不同读者穿起主线不尽相同(但大致相同,符合作者诉求),解读有不同,这就是所谓的诗无达诂。对诗词的文学性而言,有以下三种基本特征:
1、诗词是以文言语法为基础,以齐言为基本构造的文学作品,文学性是文学作品中被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审美同向的表现手段。
2、文言以单音词双音词为基本语素,通过省略缩略和要素重置的文本来表达的书面语言;齐言是语素音素与音乐节点贴合而使诗词具有音乐性的基础,这是诗词文学性的普遍应用的构造原则。
3、诗词通过实在虚化,然后把虚化具象实化,再通过赋实来曲折表达情感的贴合传统文化审美的文种,这是诗词生命力的根本。


IP属地:福建1楼2025-03-15 12:45回复
    二、古人有诗词六艺的说法,风雅颂原意是源流,赋比兴是写法,对诗词创作,风是通俗,雅是正言,颂是典型,也就是行文风格,赋是什么事,比是怎么说,兴是说什么,是诗词的基础文本。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汪伦相别桃花潭边,汪伦踏歌相送,这是事;感慨汪伦的情深,这是兴;桃花潭水深,汪伦情深是一比,潭小花乱的孤寂,隔岸传来歌声的激情***。虽短短二十八字,赋比兴俱明且到位,无愧流传千年。


    IP属地:福建2楼2025-03-18 07:4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诗有法,如工笔画树:有枝干,即铺叙立意,象明而势成,无枝干则虚;有花叶,即修辞格律,生动故生机,无花叶则死;有根基,即思想寄托,基实复根掩,无根基则飘。诗有法,无缺为法。
      诗无常法,亦如工笔画树:取象由心,求顺势耳,枝干断续而一体;修辞求巧,生枝干间,繁简顺势不失重;思想存于现实,如根没于地,地须真实,根则若隐若现,有时如沙柳深埋,求汲水也,有时如榕根虬起,因气生也。诗无常法,顺势为法。
      诗法如工笔画树法,枝干求枯而象简,花叶求鲜而技巧,巧不盖简,宾不夺主。根不可无,莫须达诂,沉有水势,起有虬形。求尽于工笔画树,则诗尽善矣。


      IP属地:福建3楼2025-03-19 12:26
      回复
        四、诗有法。谋篇起承转合,立意新深反转,修辞赋比兴,思想人文关怀。起平则转于兴合于情,起奇则转于意合于理。人所未道曰新;有人道之,则或深了一层,或反其意而用,或别转时间、空间、事物。铺叙有繁简,繁足具象,简足勾连;比喻形象合理,或简于言,或生趣味,或包容于他情别理;发兴于情理,事有此情理,物宜此情理。人文关怀何处,谓真善美。
        诗无常法。世间万象、人情千般、诗语百样,岂有法乎?


        IP属地:福建4楼2025-03-20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