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告工伤
-及时报告:员工发生工伤后,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
-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社保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2. 就医治疗
- 选择定点医院:员工应到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先就近治疗,待稳定后转至定点医院。
- 保存医疗记录:保留所有诊断证明、病历、费用清单等材料。
3. 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 申请时限: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申请,员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 申请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
4. 社保行政部门受理
- 受理审查:社保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 补充材料:如需补充材料,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5. 调查核实
- 调查取证:社保行政部门会进行调查,必要时可要求用人单位、员工或医疗机构提供证据。
- 现场勘查:必要时进行现场勘查。
6. 作出认定决定
- 认定时限: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复杂案件可延长30日。
- 送达决定书:认定决定书将送达用人单位和员工。
7. 行政复议或诉讼
- 不服决定的救济:如对认定结果不服,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8. 工伤保险待遇
- 享受待遇:认定为工伤后,员工可享受医疗费、康复费、伤残津贴等待遇。
9. 劳动能力鉴定
- 申请鉴定:伤情稳定后,员工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10. 待遇调整
- 根据鉴定结果调整待遇:根据鉴定结果,工伤保险待遇会相应调整。
注意事项
- 时效性:注意申请时限,避免过期。
- 材料完整性:确保材料齐全,避免延误。
- 法律援助:如有疑问,可寻求法律援助。具体流程可能因地区不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专业人士。



-及时报告:员工发生工伤后,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
-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社保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2. 就医治疗
- 选择定点医院:员工应到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先就近治疗,待稳定后转至定点医院。
- 保存医疗记录:保留所有诊断证明、病历、费用清单等材料。
3. 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 申请时限: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申请,员工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 申请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
4. 社保行政部门受理
- 受理审查:社保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 补充材料:如需补充材料,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5. 调查核实
- 调查取证:社保行政部门会进行调查,必要时可要求用人单位、员工或医疗机构提供证据。
- 现场勘查:必要时进行现场勘查。
6. 作出认定决定
- 认定时限: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复杂案件可延长30日。
- 送达决定书:认定决定书将送达用人单位和员工。
7. 行政复议或诉讼
- 不服决定的救济:如对认定结果不服,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8. 工伤保险待遇
- 享受待遇:认定为工伤后,员工可享受医疗费、康复费、伤残津贴等待遇。
9. 劳动能力鉴定
- 申请鉴定:伤情稳定后,员工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10. 待遇调整
- 根据鉴定结果调整待遇:根据鉴定结果,工伤保险待遇会相应调整。
注意事项
- 时效性:注意申请时限,避免过期。
- 材料完整性:确保材料齐全,避免延误。
- 法律援助:如有疑问,可寻求法律援助。具体流程可能因地区不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