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吧 关注:7,097贴子:67,022
  • 3回复贴,共1


IP属地:安徽1楼2025-03-16 14:52回复


    IP属地:安徽2楼2025-03-16 14:5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不在乎」並非消極、冷漠,而是指:不執著於外在的評價、物質的追求,不因一時的得失而情緒波動。
      面對順境逆境,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被情緒左右。
      隨緣自在; 接受一切的發生,隨順因緣,不強求,不抗拒。


      IP属地:安徽3楼2025-03-19 08:50
      回复
        星雲大師開示:
        法性本來空寂,
        因果絲毫不少;
        自作還是自受,
        誰也替你不了。──民國.慈航法師
        這是一九五四年慈航法師捨報圓寂時的遺偈,意思是說: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自性本來空寂;自己所造的善業、惡業,都存在因果的銀行簿裡,分毫不差;只能自作自受,誰都無法替你代受這些善惡果報。
        我經常告訴大家,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你不信佛,佛祖並不會責怪或者降罪傷害,但是你不相信、不明白、不知道因果,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有因就有果,不想遭受惡果,就不要造惡因,因此佛門有一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在事情未發生前,就謹防不造下惡「因」,而一般人在造業時都無所畏懼,等到遭受惡報了,才懊悔不已,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有一個小偷去偷椰子,結果被椰園的主人發現,小偷狡辯說:「我又沒有偷你的椰子!你種的是『地下』的椰種,我摘的是『樹上』的椰果啊!」其實,如果當初沒有種下椰種,哪裡會有現在的椰果呢?很多人就像那個盜取椰子的小偷一樣,只看到眼前的果,沒有追究之前的因,以致頻頻造作惡業罪殃,猶不知悔改。
        古德常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這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唯有「因果」二字才能解釋。如果深明因果,當看到山林河川遭受破壞,就知道大自然終有反撲的一日;看到兒童惡意的玩弄小昆蟲、小動物,就知道他長大之後,必然不懂得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未來將是社會的一大隱憂。
        所以,我們必須謹慎規範自己的身口意行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將來受苦受罪的,終究還是自己,誰也替你不了!


        IP属地:安徽4楼2025-03-31 0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