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里,八级跟八级是不同的。
首先经过的是手工时期,半手工时期,机械时期,半数控时期,数控时期。
苏援的机器设备多是老久淘汰品,缺乏精密加工的机器设备。
于是机器粗加工之后,就得靠传统手工的老师傅用手工打磨进行精加工,评级之后这些精加工手工打磨工人,就是评八级钳工。
五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只要是初中文化就是分配技术岗位,他当钳工只能是没数理文化。
在国民时期,国立学校很少,大多数都是私塾,也不教数理课程。
易中海年轻时的年代,草根农民几乎没有机会学数理知识。
五十年代初,禁了私塾,整合成国立小学,又开始大力推进全民扫盲。
初中文化就代表接触学习过数理教育,是机器操作的基本要求。
苏援的时候,易中海都四十多岁了。
他还学啥文化数理机器?
学操作机器干嘛?就算数理文化过了关,又三年转正,然后当一二三四级工人吗?
他不学,就靠打磨的手艺,他就是八级手工打磨的钳工。
所以,易中海当八级钳工,绝对是没有文化所定,也不会操作机器设备。
五十年代评级的时候,有数理文化的人紧缺得很。
只要是初中文化进工厂当工人的,上面直接补贴钱给工资,包吃住,去魔都读中专;或是请大学里的教授专家,老苏专家在厂里带教徒弟!
这些人都是会被往技术员,工程师方向定向培养的。
如果有初中文化,五十年代厂里就不会让易中海当钳工;八级钳工连个小组长都当不上,就是没文化,跟刘海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