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志·卷十八》
云中都督府 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五:舍利、思璧州、阿史那州、 绰部州、白登州。户一千四百三十,口五千六百八十一 呼延州都督府 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三:贺鲁州、那吉州、夹 跌州。户一百五十五,口六百五 桑乾都督府 寄朔方县界,管小州四:郁射州、艺失州、毕失州、叱略州。户 二百七十四,口一千三百二十三 定襄都督府 寄治宁朔县界,管小州四:阿德州、执失州、苏农州、拔延州。 户四百六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三 达浑都督府 延陀部落,寄在宁朔县界,管小州五:姑衍州、步讫若州、奚 弹州、鹘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口四百九十五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四百八十三,口二千五十三 宁朔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三百七十四,口二千二十七 仆固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一百二十二,口六百七十三。 灵州大都督府 隋灵武郡。武德元年,改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弘静、怀远、 灵武、鸣沙五县。二年,以鸣沙县属西会州。贞观四年,于回乐县置回、环二州, 并属灵武都督府。十三年,废回、环二州,灵州都督入灵、填二州。二十年,铁勒 归附,于州界置皋兰、高丽、祁连三州,并属灵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三 州。调露元年,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总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 置东皋兰、燕然、燕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并寄灵州界,属灵州都督府。 天宝元年,改灵州为灵武郡。至德元年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升为大都督府。乾 元元年,复为灵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二。天宝领 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三。在京师西北一千二百五十 里,至东都二千里。……
燕然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
鸡鹿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三十二,口五百五十六
鸡田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四,口四百六十九
东皋兰州 寄在鸣沙界,九姓所处。户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燕山州 在温池县界,亦九姓所处。户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烛龙州 在温池界,亦九姓所处。户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府。北至阴山七十里,至回纥界七百里。旧领县一,户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去京师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在黄河之北。

云中都督府 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五:舍利、思璧州、阿史那州、 绰部州、白登州。户一千四百三十,口五千六百八十一 呼延州都督府 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三:贺鲁州、那吉州、夹 跌州。户一百五十五,口六百五 桑乾都督府 寄朔方县界,管小州四:郁射州、艺失州、毕失州、叱略州。户 二百七十四,口一千三百二十三 定襄都督府 寄治宁朔县界,管小州四:阿德州、执失州、苏农州、拔延州。 户四百六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三 达浑都督府 延陀部落,寄在宁朔县界,管小州五:姑衍州、步讫若州、奚 弹州、鹘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口四百九十五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四百八十三,口二千五十三 宁朔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三百七十四,口二千二十七 仆固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一百二十二,口六百七十三。 灵州大都督府 隋灵武郡。武德元年,改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弘静、怀远、 灵武、鸣沙五县。二年,以鸣沙县属西会州。贞观四年,于回乐县置回、环二州, 并属灵武都督府。十三年,废回、环二州,灵州都督入灵、填二州。二十年,铁勒 归附,于州界置皋兰、高丽、祁连三州,并属灵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三 州。调露元年,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总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 置东皋兰、燕然、燕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并寄灵州界,属灵州都督府。 天宝元年,改灵州为灵武郡。至德元年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升为大都督府。乾 元元年,复为灵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二。天宝领 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三。在京师西北一千二百五十 里,至东都二千里。……
燕然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
鸡鹿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三十二,口五百五十六
鸡田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四,口四百六十九
东皋兰州 寄在鸣沙界,九姓所处。户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燕山州 在温池县界,亦九姓所处。户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烛龙州 在温池界,亦九姓所处。户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府。北至阴山七十里,至回纥界七百里。旧领县一,户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去京师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在黄河之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