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吧 关注:148贴子:1,612

道教文化之壁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国壁画历史悠久,
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华夏民族信奉神明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
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
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
所以道教形成之后,
壁画很快成为道教中敬奉天神的表现形式之一,
也成为人们道教信仰的一种反映和具体体现,
这一点上起着与造像极为相似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
壁画艺术由于注入了道教神仙崇拜的生动内容,
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手法,发展了它的艺术形式,
并更广泛地植根于有神仙信仰传统的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成为到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制道教神仙故事壁画的民间工匠队伍也遍及各地历代不衰,
而且出现了许多传世珍品,为世界和中国艺术家们所赞叹。

更多壁画图片与详细介绍请看楼下。


IP属地:河南1楼2025-03-19 11:08回复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最早的道教壁画大约是《太平经》中所录的乘云驾龙图和东壁图、西壁图。

    卷99——乘云驾龙图
    今本《太平经》所录三图,大约是原本《太平经》就有,而后人重绘的。


    IP属地:河南2楼2025-03-19 11:3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卷100——东壁图
      上古神人戒弟子后学者为善图象,阴佑利人常吉,其功增倍。阳善者,人即相冗答而解。阴善者,乃天地诸神知之,故增倍也。积德者,富人爱好之,其善自日来也。人之所誉,鬼神亦然,因而佑助之。好道者长寿,乃与阴阳同其忧,顺皇灵之行,天地之性,得其道理,故天佑之也,失者乱,故天不佑之也。夫求善以善,无可怪者。学以仁得之,道之始也;以德得之,道之中和也;以道得之,道之上也。
      咄咄!慎之慎之,行无妄也。极思此书,传之后世,可无伤也。随四时转,道之上也。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以类相呼,不失其身。天道无私,但行之所致。故前有弟子,后有善气,趣学不止,令命得阳遂也。或得长寿身不败,故为善。乃于内外神反为其除害,弟子居前,主为其对。物有自然,天下之事,各从其类也。


      IP属地:河南3楼2025-03-19 11:40
      回复

        卷101——西壁图
        上古神人真人诫后学者为恶图象,无为阴贼,不好顺事,反好为害嫉妒,令人死凶。天道不可彊劫,劫必致兵丧威之死,灭世亡道,神书必败,欲以为利,反以为害,此即响应天地之性也。乃致自然之际会,审乐以长存,慎之慎之。无好无害,善者自兴,恶者自败。观此二象,思其利害。凡天下之事,各从其类,毛髮之间,无有过差。但人不自精,自以不知,罪名一著,不可奈何。不守其本,身死有余过。乃为恶于内,邪气相召于外。故前有害狱,后有恶鬼,皆来趋斗,欲止不得也,因以亡身。故画象以示后来,贤明得之以为大诫。愚者不信道,自若忽事,书审如言,不失铢分。故守柔者长寿,好斗者令人不存。物事各从其类,不復得还,虽悔之无益,鬼已著焉。见诫当觉,以时自还。今尚未伤,固可得为善人。善者乃上行,恶者下降。天道无私,乃有自然,故不失法也,其事若神。


        IP属地:河南4楼2025-03-19 11:43
        回复

          莫高窟第249窟 主室 北披
          梯形,纵125厘米,横200厘米,西魏时期的作品。
          图中东王公乘四马拉的车,车的华盖、东王公与御者道义的头部今已残毁。
          现存有龙车、左右二侍者骑龙持节护驾,旁边有鲸鲩腾跃;
          车的前面还有竖目的“羽人”和鹿头马身、背生双翼的“开明”护卫。
          上面有白鹤翱翔,天空中有星点和飞云、天花,
          众仙驾龙腾云,满壁风动。
          画的下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丛林,
          猎人在其间纵马奔驰着追逐猎物,被追的野兽惊恐而急促地奔跑;
          而远处的动物神态自如。
          全画构图生动巧妙,笔触简练,线条飘逸,神形具备。


          IP属地:河南5楼2025-03-19 11:52
          回复

            莫高窟第249窟 主室 南披
            顶部中心绘西王母乘凤车,
            有仙人骑凤前导,骑凤随行,飞天也前后相随。
            另外,
            开明、白虎、乌获等都在天上飞翔。
            下部的山林之中,则绘有羊、野牛、豺狼、羽人等。


            IP属地:河南6楼2025-03-19 11:54
            回复

              莫高窟第285窟 主室 东披
              东披画伏羲,女娲、飞廉、飞天、十三首的瑞兽等,下画山居禅僧八身。
              画面中央为二力士共举莲花摩尼宝珠,
              宝珠两侧的伏羲、女娲均人首、人身、蛇尾,腹部各绘一圆轮。
              身着大袖袍服,披长巾,手持规、矩和墨斗。
              其两侧及下方绘乌获等各种形象。
              在这些形象之间,云朵、花朵点缀其间。


              IP属地:河南7楼2025-03-19 11:58
              回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像莫高窟壁画一样,许多壁画是佛道内容混在一起的。
                绘制特点是大多直接在白粉泥墙或土红底上打稿,
                勾勒线条很粗,颜色红、绿、蓝三色较多,
                树木山川等景色常用图案方式表现。


                IP属地:河南8楼2025-03-19 12:0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山西省洪洞县水神庙壁画


                  IP属地:河南9楼2025-03-19 13:00
                  回复

                    山西省高平县上董峰村圣姑庙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3-19 13:07
                    回复

                      陕西西安东岳庙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3-19 13:11
                      回复

                        河北省石家庄市上亨村毗卢寺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3-19 13:16
                        回复

                          元代(1260-1368)尤以永乐宫壁画最著名,为世界所称颂。
                          永乐宫本名“大纯阳万寿宫”,
                          因原址建在据称是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又名昌纯阳)故乡永乐镇而得名。
                          观内壁画系元中统三年(1262)被火焚毁后重建时陆续绘制的。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3-19 13:32
                          回复

                            三清殿《朝元图》也是永乐宫壁画中的精华。
                            殿内四壁绘有高4米长101余米,
                            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的巨幅彩绘壁画。
                            画中人物发须飞展,衣冠富丽,形态各异。
                            帝君威严端凝,圣母慈祥富态,玉女秀丽典雅,天丁力士们则强劲要悍;
                            有的彼此作对话状,有的似倾听天尊教诲,有的正注目正视前方,有的仿佛有所沉思。
                            画师们通过简练明快的绘画技法,将这众多的尊神天仙所处不同地位、具有的不同性格,在硕大的墙上表现得维妙维肖,特别是运用的线条几千条,竟如此流畅而又混然一体,使中外艺术家们见后,无不为之倾倒。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3-19 13: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三清殿后是纯阳殿,又称“混成殿”或“吕祖殿”。
                              该殿的壁画被称为《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
                              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由著名的襄汾画师朱好古的弟子张遵礼等绘成,
                              总面积达213平方米,由五十二幅小画组成。
                              这是一组描绘吕洞宾(道教称“吕祖”)出生、学道、成仙、度人等生平事迹的连续画。
                              画中宫宇、楼阁、园林、桥梁、酒肆、茶舍、民宅、寺院应有尽有,
                              官吏、商贾、市民、工匠、僧道、妇孺等各类人物活动其间,栩栩如生,
                              可以说是十三、四世纪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后人研究金、元时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以及人们服饰、礼仪等方面情况,提供了宝贵材料。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3-19 14: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