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一捧雪》念白的同时,又向小冬讲述《洪羊洞》的做工、剧情。他说:这出戏里,必须要“把杨延昭忧国忧民的心情展露出来。对杨家为国报效的理想、未能实现的痛苦,要表达出来”。在教做工动作时,叔岩强调要注意剧中人的身份。扮演文人必须有书卷气,扮大将要有大将气派,扮丞相要有丞相风度。叔岩还特别提出“叠折换胎”的表演要求。所谓叠折,是指做身段动作,身段必须子午像,足要八字形;两手端玉带亦需一高一低,否则平端就成了拉洋车了。如演文人,必须蜂肩驼背,俗谓“扣胸”,不能挺胸凸肚;两臂要圆,不能塌下。如演老人,则要“短腿”。这样背、腰、腿叠成三折,才能符合剧中人的形象。“换胎”就是到了台上,要把自己忘了,换成剧中人物,今天演诸葛亮,要像诸葛亮,明天演宋江,就要换成宋江。演谁像谁,要把剧中人当成自己,才能演得惟妙惟肖。有的演员就是无论演哪一出戏,还是像他自己,也就成了千篇一律。
李少春《战太平》公演之后,余叔岩就加紧为孟小冬排练《洪羊洞》,上演之前还多次在“范秀轩”彩排,帽子、服装、髯口、厚底,与台上一般无二。为求逼真,还让慧文、慧清姐妹分别扮着柴夫人和杨宗保,要求和正式上台一样。琴师王瑞芝也参加全过程的伴奏。唱腔若有不合适,余师则逐字逐句加以校正。如此反复排演,直到叔岩点头通过。
1938年12月24日下午,经过两个月的速成学习,孟小冬主演的大轴《洪羊洞》,终于在新新戏院和观众见面。鲍吉祥配演八贤王,李春恒、裘盛戎分饰孟良、焦赞,慈瑞全饰老军程宣。压轴为李慧琴和李多奎合演《六月雪》,开锣由高维廉演《辕门射戟》,倒第三是余叔岩大弟子吴彦衡(后改武生)的《挑滑车》。演出当天上午,琴师王瑞芝先到东四三条孟府,为小冬吊嗓。午饭后,便早早来到戏院后台,小冬自己先化好妆,等候余师前来把场,不一会儿,余叔岩手执用惯的翡翠嘴的旱烟袋来到到后台。他先来下场门口张望卖座如何,一看上下坐满,彩放了心。此时忽然台下有人看见绿色短旱烟表,即喊出:“余三爷!余三爷!”周围人也一齐拍手欢迎,叔岩急忙拱手缩退。来到化妆室,迎面对小冬只说了一句话:“杨六郎快死了啦!”话虽不多,其实这是一句提纲挈领的指导性训示,也可以说是给孟小冬指引一个点石成金的诀窍。要唱好《洪羊洞》就要围绕着“快死啦”三个字做文章。为此,这出戏余叔岩只让小冬唱六半调,不准唱正宫乃至乙字调,就是因为杨六郎病重“快死啦”的缘故。病人站都站不住了,哪里还有高唱入云的力气。特别末句“无常到万事休……”叔岩提醒小冬要求气如游丝,若断若续而结束终场。他曾给小冬讲过当年刘鸿声演出《洪羊洞》的故事。他说,刘鸿声演此戏时,其高亢之音,到底不懈,谭鑫培在台下说:“临终还有这么大的中气,看他怎样死法。”
李少春《战太平》公演之后,余叔岩就加紧为孟小冬排练《洪羊洞》,上演之前还多次在“范秀轩”彩排,帽子、服装、髯口、厚底,与台上一般无二。为求逼真,还让慧文、慧清姐妹分别扮着柴夫人和杨宗保,要求和正式上台一样。琴师王瑞芝也参加全过程的伴奏。唱腔若有不合适,余师则逐字逐句加以校正。如此反复排演,直到叔岩点头通过。
1938年12月24日下午,经过两个月的速成学习,孟小冬主演的大轴《洪羊洞》,终于在新新戏院和观众见面。鲍吉祥配演八贤王,李春恒、裘盛戎分饰孟良、焦赞,慈瑞全饰老军程宣。压轴为李慧琴和李多奎合演《六月雪》,开锣由高维廉演《辕门射戟》,倒第三是余叔岩大弟子吴彦衡(后改武生)的《挑滑车》。演出当天上午,琴师王瑞芝先到东四三条孟府,为小冬吊嗓。午饭后,便早早来到戏院后台,小冬自己先化好妆,等候余师前来把场,不一会儿,余叔岩手执用惯的翡翠嘴的旱烟袋来到到后台。他先来下场门口张望卖座如何,一看上下坐满,彩放了心。此时忽然台下有人看见绿色短旱烟表,即喊出:“余三爷!余三爷!”周围人也一齐拍手欢迎,叔岩急忙拱手缩退。来到化妆室,迎面对小冬只说了一句话:“杨六郎快死了啦!”话虽不多,其实这是一句提纲挈领的指导性训示,也可以说是给孟小冬指引一个点石成金的诀窍。要唱好《洪羊洞》就要围绕着“快死啦”三个字做文章。为此,这出戏余叔岩只让小冬唱六半调,不准唱正宫乃至乙字调,就是因为杨六郎病重“快死啦”的缘故。病人站都站不住了,哪里还有高唱入云的力气。特别末句“无常到万事休……”叔岩提醒小冬要求气如游丝,若断若续而结束终场。他曾给小冬讲过当年刘鸿声演出《洪羊洞》的故事。他说,刘鸿声演此戏时,其高亢之音,到底不懈,谭鑫培在台下说:“临终还有这么大的中气,看他怎样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