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承诺
宣称“押中母题”“包过保分”的机构通常利用考生焦虑心理,通过夸大宣传制造信息差,暗示有内部渠道获取考题。实际上,国家级考试(如高考、教资等)的命题过程受严格保密,试题外泄属违法行为。
典型手段:
考前发布空白“占坑帖”,考后篡改内容伪造“押中真题”假象;
将考试大纲常规知识点包装为“母题”或“独家密卷”,误导考生支付高价。
法律风险
非法获取、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的行为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即使考生未使用,购买行为也可能被追究责任;
培训机构若以“押题”名义收取高额费用且不兑现承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或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