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向文娱吧 关注:77贴子:666
  • 4回复贴,共1

读张祥龙《海德格尔传》——诗的追问、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本书一半是学术性的论述,一半是说故事。
讲的还好,不中亦不远。不中在于什么?张公过于强调和佛教的一致性了,这点其实有问题的人不少。过于强调海德格尔和禅宗的联系,以至于把dasein翻译为缘在,反而是失去了中道。
禅宗有个知名话头,“念佛是谁?”又有一个,“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译成限在定在固然不美,但译成此在却恐怕更为合适,毕竟黄檗一句,临济棒喝,无非去叩这一个。译成缘在,缘起性空,又要不落断常二见,习修三观,意义未免太远,离大意了。又,海德格尔接触禅宗没那么早,是京都学派引入的,去反追溯译成缘在,也不恰当。当时中论那几本我看是还没引进德国的。
这种问题出现不是一次两次了,滥用东西文化之间的交融,去忽略西方文化的特异性的同时,也是混淆了东方文化的特异性,很烦人的。
另一个就是混淆地谈良知良能。道德意义上的良知和现象学意义上的能是一个吗。怎么译再说,感觉不译,让读者自己去参比较易于领会本义。
善修持龙树三观吧,别的没什么可说的。所为倒转慈航也。你切实读完,就会发现第一部的思想,整体还是流畅的,第二部就会非常痛苦了,我几次开卷,都只能体悟第一部,最多一次到第二部的一半就不得不回转。大概是实在冲不下去了,他知道通路,但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无法联通这条道路——或者说,离开体验,这条道路压根不可能通。


IP属地:北京1楼2025-03-20 23:20回复
    郗善、a5613950、qw1685.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海德格尔写崩了吗?恐怕真是崩了,因为解决问题的通路,不再是能被抽象成一章的东西了。总可以去对着五灯会元去参,但毕竟不是禅。
    首先你得领会到海德格尔的众神,海德格尔的天空,你才能领会到他所说的意味。没有过那种愕然动容,拿什么去参?
    这种硬生生的二元配对,是很不好的。但有言说,都无实意。我去哪解读诗中极为细微的地方?我能在切实处体悟,能在文字中去教一种悟性吗?不可能吧。
    怎么说呢,后生未可轻年少。不是要去静观,而是要去学,去参,去内化。不要保持一种无谓的距离。当然,主要是我不是这个专业的。


    IP属地:北京2楼2025-03-20 23:20
    回复
      然后还有一个日本禅宗问题,日本禅主传临济曹洞二宗,此方面可参《日本佛教史纲》。哪有什么日本禅,带去的也是中国的宗义。
      禅宗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于道的思想产生的,本身是一致无二的。
      张公究竟不懂诗学,阅读不够多,无法把握光暗交错直接的那种微妙。我摘一句吧:“碎影舞斜阳”。参!假如不以诗意的方式进入艺术,领悟到艺术语言,你就很难去通透后期海德格尔在诗歌、绘画、以及具体技术中的领会。更不要指望通达四方游戏了。
      吕迪格尔氏那就连后海的边都没摸到,贻笑大方也。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0 23:20
      回复
        读中译本海德格尔最大的麻烦就是翻译,我宁愿他们不去译。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20 23:21
        回复
          现在还在参从本有而来那本论稿,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21 0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