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吧 关注:101,878贴子:2,814,932
  • 2回复贴,共1

研究显示寒冷环境塑造了现代东亚人的性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的研究表明东亚人的性格可能源自约 2万年前的西伯利亚冰河时代。
之前的研究显示现代东亚人的一系列寒冷适应的生理/基因特征如高内眦赘皮、较突出的颧骨、体毛较少、PAC 青光眼、长躯干/短四肢 、EDAR V370A、LEPR、TRIB2、ABCC11、CGC 型、FADS、ADAM17 等均来自古东北亚人群(ANEA),那么心理层面的适应特征如何?
为此,研究人员对比了东亚/因纽特人和极地工作人员性格上的相似性,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共同特征:
遇到事情时喜欢抑制情绪、采用非攻击性的沟通交流、群体成员内部和谐;内向型人格、喜欢间接表达、通常拥有较强毅力;强烈自我监控意识、社会敏感性、系统性风险规避策略、突出的视觉空间智力,以及特定世界观架构。
极地心理学家发现,相同的特征具有适应性并与成功相关,相反的特征则会导致失败。结果非常一致,研究出的特征已被提炼为极地员工的选拔标准 - 反映了古代环境对性格特征的自然选择。
因此,高纬度寒冷环境适应理论为东亚心理特质的古起源提供了最简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叠加全新世后期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化压力:
游牧文化(蒙古族、藏族):强化个体主义倾向(马背生存所需的快速决策机制)
农耕文化(汉族、大和族、朝鲜族):深化集体主义特质(灌溉农业要求的协作治理体系)
基因研究显示,姬周王室父系N-F1998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等高纬度地区,周代青铜器铭文已展现高群体导向的价值观(公元前1046年),儒家思想复兴了既有的周代价值观体系并将其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
东亚社会特有的文化症候群(过度从众、情感压抑、过劳死、羞怯心理、形象焦虑、内向人格、风险规避、社会敏感性等),其深层根源可能更多源自古代高纬度寒冷环境适应机制的演化残留。
这些看似"病态"的特质实为冰期生存的优化方案:
- 情感抑制→降低严寒环境中的能量损耗
- 超常耐受力→应对持续数月的冬季食物短缺
- 社会监控→维持小群体在封闭空间中的稳定
最新研究表明,当这些冰期适应机制遭遇现代社会的"认知失配"时,就会转化为各类心身疾病。这为理解东亚特有的精神健康危机提供了新的演化视角。转自小红书用户aDNA求索,文献出处:Arctic Instincts? The Late Pleistocene Arctic Origins of East Asian Psychology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1 02:39回复
    封心所爱2、Jz64dr2、.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现代东欧亚人的常染祖先,可能就是受到极端气候影响,导致瓶颈,然后这一套以东北亚族群长相为基底的黄人常染流传下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1 08:10
    回复
      唉祖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1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