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未来1999吧 关注:177,140贴子:4,047,456

阿莱夫个人剧情速食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莱夫个人剧情,表现形式创新,细节丰富,作者笔力出色,而且理解门槛不高,整体而言质量不错,推荐一看。同时建议抱以阅读短篇小说的心态。
由于剧情并无较多隐喻,笔者本意无需解读。但由于多名读者私信求解,加之阿莱夫近期争议,遂决定写一短文,为读者理解剧情,欣赏角色提供些许帮助。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21 13:47回复
    剧情讲了一件简单的事:
    因追逐超限而陷入虚无的阿莱夫将自己放逐到科马拉监狱中,终日静坐在装满电话的囚室中等待来电询问,并从中挖掘可能通往超限的方法。
    一次神经症发作产生的幻觉来电中,他意识到了一种奇特的方法:以自己的无限记忆作原料,通过掷骰战斗桌游这种充满随机性、而又纯粹的文字游戏方式,人工去除琐碎现象的干扰,在循环的博弈与思考中建立理性,获得通向超限的规则。

    脑海中,他相继使用了关于答录机,蝴蝶,格蕾丝以及文学评论家的四段问答记忆。然而最终他还是意识到这种方法的徒劳性,退出了记忆,从而返回到现实中。


    IP属地:北京2楼2025-03-21 13: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剧情实际上全部发生在阿莱夫的超忆症所构建的幻想空间中,而且着重展示了他记忆中的故事,并演绎了阿莱夫及他的不同人格对这些故事的看法与反思。这既是群像剧,也是丰满阿莱夫个体的形象的个人剧情。
      其中使用的记忆确有其事,但仍然只是一种镜中扭曲,是阿莱夫探索超限的工具。同时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会在剧情中穿插战斗,这些小游戏实际上就是阿莱夫剥离现象的思考过程。理解了这些,就能把握剧情的核心意思。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1 13:48
      回复
        接下来快速说一些文本中有趣的细节。
        第一节乌克巴尔有多处细节说明这是一次幻觉来电。阿莱夫正是从这个幻觉里想到了桌游探索超限的方式,才有了这篇故事。其中最明显的是第一节结束,第二节开始梅林等人格的对话:

        直接解释了所谓调查员的来电是超忆症影响下的记忆混淆,不存在的电话机正是神经症产生的幻觉,我们实际上处在了阿莱夫记忆构建的幻想空间中。
        当年可能确实有过一名满意度调查员,因为找不到心上人的原因来电向阿莱夫求助,还展示了答录机的录音,根据女人的口音,阿莱夫给出的回答是“打遍那片区域所有的电话”,这符合其职业特点。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21 13:49
        回复
          还有一些细节也可证明:自言自语而不打断对话,说明这里是现实中的自言自语,并未干扰幻想。阿莱夫只是点头,调查员却立刻明白他的心思,这也不是实际的电话中所能实现的,而是在自己的脑海中才能实现的动作。
          乌克巴尔,特隆,赫隆尼尔这些都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虚构概念,这里却和真实地名戈麦斯帕拉西奥(地处墨西哥,并不在阿根廷)交织在一起,这些细节共同暗示这是幻想的空间,在这里幻想与现实模糊不清。





          IP属地:北京5楼2025-03-21 13:50
          回复
            第二节魔鬼涎,讲的是阿莱夫开始游戏,涉及到的记忆是与洛伦兹蝴蝶女士通过通信程序的一次对话。
            这一篇关联到两个主线人物。一是语言学家路德维希,现任拉普拉斯科算中心普列谢茨克分部(现实中是位于北极的航天发射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语言系统,试图从中解释暴雨。他的相关剧情在乌尔里希个人剧情反复出现。


            IP属地:北京6楼2025-03-21 13:51
            回复
              洛伦兹研究所是拉普拉斯内部的独立研究所,信奉蝴蝶效应,蝴蝶也是其标志。X,小春雀实际上都属于洛伦兹研究所。根据魔精公司剧情,洛伦兹蝴蝶女士是研究所的投资人。所以剧情中她口中的“追杀“可能是研究人才,或者某种神秘术的揶揄说法。有理由相信在接下来的过渡版本中,这两位角色会出场,而且大概率会有互动。


              IP属地:北京7楼2025-03-21 13:52
              回复
                第三节,毛毛虫,主要使用了与格蕾丝打交道的记忆。
                本节剧情进一步解开格蕾丝身上的谜团。她的能力是可以化身为各种不同的身份,但也需要付出失去自己个性的代价。这与阿莱夫的境遇又何其相似,都是被自己的愿望驱动着,都靠自己的能力行动着,但又都被能力的代价诅咒着。


                IP属地:北京8楼2025-03-21 13: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于阿莱夫来说,他同情格蕾丝,理解格蕾丝,但也对她嗤之以鼻——这其实是对自己选择的看法,曾经的他在追求超限的道路上过于狂妄,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背上无法解脱的枷锁。
                  值得注意的是,唯独只有格蕾丝的记忆没有被写到标题里,这或许也符合她无名的特质吧。


                  IP属地:北京9楼2025-03-21 13:53
                  收起回复
                    第四节,南方高速,使用了与一位编辑的对话的经历。
                    这是一名来自天使故乡出版社(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虚构集个人剧情编辑亨廷所在的出版社)的编辑,她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被同事嘲讽为文学评论家。
                    在一次为好友过生日外出旅行的途中,她发现自己有未送到出版社的审稿。为了不丢工作,她需要返程送稿,为此和好友大吵一架,诡异的是返程路上被困在了南方高速这一节路上。她尝试了大量电话,最终只能打通到阿莱夫这里。然而,阿莱夫敏锐地洞察了她的症结所在,劝她放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趣的是,这里被扔掉的是虚构集的投稿,命运很早就把他们关联在了一起),为朋友过好生日,真正地享受生活。


                    IP属地:北京10楼2025-03-21 13:54
                    收起回复
                      这节故事其实是魔幻现实的表现手法,用编剧的生活困境反思现代人生活面临的普遍矛盾,即自由和生存之间的矛盾,颇有趣味。
                      对于阿莱夫来说,他能洞察别人生活的根本矛盾所在,并给出会心一击的解决方法,但对于他自己的问题,他并非不知道问题所在,但他仍然被困在追求超限的执着中,根本的区别在于所追求之物不同,追求超限的代价就在这里。


                      IP属地:北京11楼2025-03-21 13:54
                      回复
                        第五节巴别图书馆,完全胜利后会有一小段剧情,再次揭示故事的主轴:这是又一次失败的探求超限的尝试——通过桌游的方式梳理回忆,被证明是徒劳的。


                        IP属地:北京12楼2025-03-21 13:55
                        回复
                          虽然对于阿莱夫来说这不过是众多尝试中的一次,但对于读者来说正是在这次尝试中我们能够体会阿莱夫内心的真正想法,直接参与到他众多人格的互相攻击中,并听到他们对于外界,对于超限,乃至对他们自己的看法。
                          这对于表现阿莱夫的内心世界至关重要,正是多个人格的不同心态,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阿莱夫的多面性。


                          IP属地:北京13楼2025-03-21 13:55
                          回复
                            对于超限这一看似不可能得到的追求,他有时心怀无限希望,虔诚以待:

                            有时抱有坚定信念:

                            有时更会感到迷茫:


                            IP属地:北京14楼2025-03-21 13:5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每一次记忆解析后阿莱夫的自言自语其实都反应他对超限,对自我的看法,以及在这次探索中从心怀希望到愉悦,再到焦虑乃至希望破灭的全过程。
                              这是一种全过程的内心写照,而且用非线性的组织方式呈现,体现出了思维的混乱与破碎,仿佛让读者真的伴随着阿莱夫在思考,体验这种精神分裂的混沌与不真实感。


                              IP属地:北京15楼2025-03-21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