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价格与配置的性价比问题。小米SU7的起售价为21.59万,看似诱人,但入门版和Pro版都只是400V的电压平台,要想享受800V的快充体验,必须选择29.99万的顶配版本。此外,一些重要配置如HUD抬头显示、电子减震和电吸门等都被限制在顶配版本上,这使得许多用户感到不满。
其次,品质问题。作为第一次造车的尝试,小米选择了相对廉价的碳钢作为车身材质,顶棚也只是普通织物而非高级的超芯绒。三电系统没有终身质保,空气悬挂只质保一年,这些细节都让人对长期使用品质产生担忧。
此外,空间问题。虽然官方强调后排空间宽敞,但实际体验下来,头部空间偏小,前排座椅下方也无法伸脚。对于一款20多万的车型来说,这样的空间表现不够理想。
最后,用车成本问题。电动车的保险费普遍比燃油车高,特别是全险情况下,一年保险费就要8000多。此外,作为性能车型,轮胎磨损更快,维修成本也不低。
其次,品质问题。作为第一次造车的尝试,小米选择了相对廉价的碳钢作为车身材质,顶棚也只是普通织物而非高级的超芯绒。三电系统没有终身质保,空气悬挂只质保一年,这些细节都让人对长期使用品质产生担忧。
此外,空间问题。虽然官方强调后排空间宽敞,但实际体验下来,头部空间偏小,前排座椅下方也无法伸脚。对于一款20多万的车型来说,这样的空间表现不够理想。
最后,用车成本问题。电动车的保险费普遍比燃油车高,特别是全险情况下,一年保险费就要8000多。此外,作为性能车型,轮胎磨损更快,维修成本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