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豆子吧 关注:12贴子:636
  • 4回复贴,共1

政治经济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12-20 16:49回复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楼2010-12-20 16:50
    回复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一般地说,价值增殖过程也是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2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关系。首先,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的关系:劳动过程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从生产过程的物质内容方面考察的;价值形成过程是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和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的过程,是从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方面考察的。其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劳动过程只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价值增殖过程本身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即无酬劳动的物化过程。生产过程的整个性质就是由这一点专门规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50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商品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关系。“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23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可见,它们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商品生产过程是一般形式,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 


      3楼2010-12-20 16:52
      回复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
        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①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
             ② 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③ 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④ 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
             2 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①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根源。
             ②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


        5楼2010-12-20 16:56
        回复


          IP属地:湖北6楼2010-12-22 1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