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练习18米打3公分靶子的时候,发现用泥丸和钢珠瞄点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问题老早就出现了,当时一直没仔细思考。我是右手持弓,以右手弓为例,配置:2014,0.5,裁长22.5㎝。9🐖,11泥丸。
如图一:我用11泥丸打靶,用撑头正上方b点(红色)的位置瞄准能正中。如果换9🐖,后手捏兜不变的情况,前手瞄点将会向左侧a点(黑色)移动。
有的弓友曾经称过重量,9🐖重量约相当于12的泥丸。我用12的泥丸,感觉太大,捏着不舒服。所以用的11丸子。
我感觉可能是重量不一样造成的瞄点不一样。也有一种可能,即使重量一样换8🐖,它们的体积不同,风阻也不一样,瞄点可能也会出现差异。
解决办法:
1.如图二:我捏丸子的常用位置为B点。用9🐖的时候,捏兜位置需要调整到A点。瞄点位置会重新回到撑头正上方b点。气温如果降低的时候,捏兜位置需要向 c点移动。
2.如果不调整捏兜位置。假设捏兜位置为A点。皮筋想把9🐖的瞄点调整到撑头正上方,则皮筋的长度要减少0.5㎝。如原来的配置为22.5㎝,则皮筋长度缩短为22㎝。如换成11丸,皮筋缩短后,丸子的瞄点将会变为图一中的 c点。
我现在主要用的方法为第二种,以9🐖为主,固定后手捏兜位置,通过调整皮筋的长度来控制瞄点。


如图一:我用11泥丸打靶,用撑头正上方b点(红色)的位置瞄准能正中。如果换9🐖,后手捏兜不变的情况,前手瞄点将会向左侧a点(黑色)移动。
有的弓友曾经称过重量,9🐖重量约相当于12的泥丸。我用12的泥丸,感觉太大,捏着不舒服。所以用的11丸子。
我感觉可能是重量不一样造成的瞄点不一样。也有一种可能,即使重量一样换8🐖,它们的体积不同,风阻也不一样,瞄点可能也会出现差异。
解决办法:
1.如图二:我捏丸子的常用位置为B点。用9🐖的时候,捏兜位置需要调整到A点。瞄点位置会重新回到撑头正上方b点。气温如果降低的时候,捏兜位置需要向 c点移动。
2.如果不调整捏兜位置。假设捏兜位置为A点。皮筋想把9🐖的瞄点调整到撑头正上方,则皮筋的长度要减少0.5㎝。如原来的配置为22.5㎝,则皮筋长度缩短为22㎝。如换成11丸,皮筋缩短后,丸子的瞄点将会变为图一中的 c点。
我现在主要用的方法为第二种,以9🐖为主,固定后手捏兜位置,通过调整皮筋的长度来控制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