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原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今人称之为大衍筮法,即大衍之数揲蓍起卦法。
大衍筮法的本质是用八卦定爻,正确的大衍筮法应该是概率均等的,老阴(坤)少阴(巽离兑)少阳(震坎艮)老阳(乾)的获得概率为1:3:3:1,根据《左传》《国语》记载的先秦筮例,统计数据表明先秦筮法正符合这个均等概率(见向传三《周易筮法的概率研究》),绝对不是朱熹等人的那种概率失衡情形,那么先秦古人究竟如何揲扐起卦呢?
大衍之数50策蓍草,除去1根象征太极,置于最上方而不用,剩余49根随机分为两组,左阳右阴、左天右地,左右各出一根象征男(雄)女(雌),相交成✕,放在两组中间靠上方(也可以直接夹到左手指缝,不影响起卦结果),如此49根分成三组“天地人”。
第一步揲扐,右侧一组揲四(余4/3/2/1),余数夹在左手指缝,左侧一组同样揲扐(余3/4/1/2),余数也夹在左手指缝,揲四出来的4根一把构成的阵列叫做“扐”,而两次余数非3即7,和之前挂出的男女相交的2根,合并一起,非5即9,用4除则必多1根称之为“奇”,去掉“奇”剩余非4即8,将这或4或8挂到太极棍之下,而那根“奇”,则要放回揲四后的阵列里合在一起,作为下一步的操作对象,即所谓“归奇于扐”。第一步完成,称之为“一变”。变的是什么呢?变的是蓍草数,而且是逐步变少,其扐数由大到小,所以说“易逆数也”,倒着数的意思。
第二步、第三步重复第一步的步骤(随机分两组、左右各出1根、分别揲四求奇、归奇于扐)。
三步下来,看最后揲四后的阵列“扐”有多少把,就是爻值。三步揲扐拿出的“余数”非4即8,4为阳1、8为阴2,阳数3、阴数2(叁天两地而倚数于八卦),其数也无非6789(概率分布1:3:3:1),这和最后揲四的“扐”数结果,二者必定一致,这也是周易筮法之所以用大衍之数的巧妙所在。
这个起卦法,是最能符合先秦古法的,其中三步揲扐,三次男女相交,三次数变,才得一爻,所以“爻”这个字最初的写法是三个✕,这在甲骨文金文都有证据的,两个✕的“爻”则是简化写法。
鉴于每一步揲扐取出来的或8(多、阴)或4(少、阳),概率均等,而且与最终的揲四“扐”数存在一致性,古人于是发明出抛三枚铜钱代替筮棍揲扐,换言之,大衍之数揲蓍起卦法和铜钱起卦法,二者实际上求爻得卦的概率一致。
大衍筮法具体操作,给大家举例演示一下。
50策蓍草只取49。
第一步,49分成20/29,挂一后19/28,揲四后16/24余数3/4,扐外之数3+4+1+1,去奇1得8,归奇于扐为41;
第二步,41分成20/21,挂一后19/20,揲四后16/16余数3/4,扐外之数3+4+1+1,去奇1得8,归奇于扐为33;
第三步,33分成15/18,挂一后14/17,揲四后12/16余数2/1,扐外之数2+1+1+1,去奇1得4。
经过以上三步操作,最后所得扐数是(12+16)÷4,即得爻值为7,少阳之爻,与此同时,三次余数8/8/4(揲四即2/2/1)为阴/阴/阳,为艮卦,少阳之卦爻值7,这跟扐数恰好是一致的。
大衍筮法的本质是用八卦定爻,正确的大衍筮法应该是概率均等的,老阴(坤)少阴(巽离兑)少阳(震坎艮)老阳(乾)的获得概率为1:3:3:1,根据《左传》《国语》记载的先秦筮例,统计数据表明先秦筮法正符合这个均等概率(见向传三《周易筮法的概率研究》),绝对不是朱熹等人的那种概率失衡情形,那么先秦古人究竟如何揲扐起卦呢?
大衍之数50策蓍草,除去1根象征太极,置于最上方而不用,剩余49根随机分为两组,左阳右阴、左天右地,左右各出一根象征男(雄)女(雌),相交成✕,放在两组中间靠上方(也可以直接夹到左手指缝,不影响起卦结果),如此49根分成三组“天地人”。
第一步揲扐,右侧一组揲四(余4/3/2/1),余数夹在左手指缝,左侧一组同样揲扐(余3/4/1/2),余数也夹在左手指缝,揲四出来的4根一把构成的阵列叫做“扐”,而两次余数非3即7,和之前挂出的男女相交的2根,合并一起,非5即9,用4除则必多1根称之为“奇”,去掉“奇”剩余非4即8,将这或4或8挂到太极棍之下,而那根“奇”,则要放回揲四后的阵列里合在一起,作为下一步的操作对象,即所谓“归奇于扐”。第一步完成,称之为“一变”。变的是什么呢?变的是蓍草数,而且是逐步变少,其扐数由大到小,所以说“易逆数也”,倒着数的意思。
第二步、第三步重复第一步的步骤(随机分两组、左右各出1根、分别揲四求奇、归奇于扐)。
三步下来,看最后揲四后的阵列“扐”有多少把,就是爻值。三步揲扐拿出的“余数”非4即8,4为阳1、8为阴2,阳数3、阴数2(叁天两地而倚数于八卦),其数也无非6789(概率分布1:3:3:1),这和最后揲四的“扐”数结果,二者必定一致,这也是周易筮法之所以用大衍之数的巧妙所在。
这个起卦法,是最能符合先秦古法的,其中三步揲扐,三次男女相交,三次数变,才得一爻,所以“爻”这个字最初的写法是三个✕,这在甲骨文金文都有证据的,两个✕的“爻”则是简化写法。
鉴于每一步揲扐取出来的或8(多、阴)或4(少、阳),概率均等,而且与最终的揲四“扐”数存在一致性,古人于是发明出抛三枚铜钱代替筮棍揲扐,换言之,大衍之数揲蓍起卦法和铜钱起卦法,二者实际上求爻得卦的概率一致。
大衍筮法具体操作,给大家举例演示一下。
50策蓍草只取49。
第一步,49分成20/29,挂一后19/28,揲四后16/24余数3/4,扐外之数3+4+1+1,去奇1得8,归奇于扐为41;
第二步,41分成20/21,挂一后19/20,揲四后16/16余数3/4,扐外之数3+4+1+1,去奇1得8,归奇于扐为33;
第三步,33分成15/18,挂一后14/17,揲四后12/16余数2/1,扐外之数2+1+1+1,去奇1得4。
经过以上三步操作,最后所得扐数是(12+16)÷4,即得爻值为7,少阳之爻,与此同时,三次余数8/8/4(揲四即2/2/1)为阴/阴/阳,为艮卦,少阳之卦爻值7,这跟扐数恰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