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909贴子:3,256,663
  • 3回复贴,共1

什么是涅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清静是心灵的底色,平淡是生活的底色。
那么空是什么?
空,就是世间一切可见可知可感的有的底色。
有即是色。
包含一切,森罗净泓。
有在空里,空在有外。
非空非有,空有一体。
有即是色,色从空生。
波从水起,波息水存。
色从空生,色灭空存。
波即是水,色即是空。
空色不二,空即是道,色即是道。
空就是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大道,就是遁去无形的一。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
上极无上,天中之天。
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渺渺金阙,森罗净泓。
玄元一炁,混沌之先。
宝珠之中,玄之又玄。
开明三景,化生诸天。
亿万天真,无鞅数众。
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巍巍大范,万道之宗。
大罗玉清,虚无自然。
玄元一炁,就是先天一炁,就是大道本体,诸天万界都在里面。外形就是一个宝珠。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虚怀若谷,心灵空灵虚静,可以感通大道本体:玄元一炁,也就是先天一炁。此为造化万物的母炁,得母炁,自然有子炁出玄关入肉身丹田之中,此为出玄入牝。牝为命根蒂,也就是肉身的下丹田。子炁从玄关一窍内出来,入下丹田牝府之中,从此性命交修,性定命住,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心灵就是连通万物先天母炁的门户。母炁实实在在存在。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先天子炁绵绵不绝,如烟似雾。打坐杳冥之间可见虚白朗耀,若白云。即是虚室生白等验证的来历。不同人有不同观感。保精固气,吝啬自身精气神,不要勤于好神费力之事。自然入道安康。
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性与命的关系:
心定炁住,炁住神全,神全形固。
——出自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2 09:52回复
    ——
    因于众生,欲海浮沉,苦乐永缚,心生大悲。
    因于大悲,慈悯万灵,寻求解脱,心生菩提。
    因于菩提,离诸万象,永断贪痴,证入正觉。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这是修行总纲,下面是翻译:
    关注自己内心(观自在),熄灭内心贪嗔痴欲望(菩萨行),
    安定内心,心不染尘。
    澄神真静,慎勿外缘,净照八识。
    得见自己如如不动的生命本来面貌(深般若)。
    反复照见自身清净本心,外想不入,内想不出,心不跟随眼耳鼻舌身感知而动,拴住心猿,锁住意马。
    心定能够生慧,明悟一切烦恼根源是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度一切苦厄)。
    最终明悟生命真相(深般若),
    自己一切烦恼顿消(波罗蜜)。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2 15:18
    回复
      你这说的,没有多少智慧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22 17:57
      回复
        以心为镜,随物现形。
        既来不随,倏去无恋。
        心不染尘,如如不动。
        贪性寂灭,尘累无染。
        嗔性不起,不愤外尘。
        痴性无取,无恼无患。
        清静内心,勤行供养,
        巧使心力,直趣本源。
        一念有亏,诸根悉断,
        尘境击缚,永绝真道。
        虽在道中,而迷不识。
        不识道故,而生苦恼。
        ——
        若能:
        巧积方便,善灭外尘;
        断诸行漏,不出他境;
        寻求实相,直至道场。
        既证反本,二见常明,
        三业轮转,四大恒通,
        五荫开朗,六情不染,
        七识自在,八正无我,九德绵绵。
        先贤后圣,莫不由此,而得成道。
        ——
        以不起为顺通,
        以无得为照寂。
        通寂无二,名发道行,则无想无念。
        无想无念,不住生源。
        生源既忘,三界果丧。
        杜心灭意,缘动俱寂,名发道行。
        道行绝空,无心无意,无觉无观,
        无波无动,万物同源,是为真道。
        思惟深达,体解自然,
        晃朗内照,通天彻地,一切相尽,
        究竟自在,解脱无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3 0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