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池,字桐岗。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生于直隶省保定府蠡县大团丁镇(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家庭。少年时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1904年延续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结束,青年人走仕途之路已不可考。又值庚子国难深重,民不聊生。遂于家乡保定入伍从戎,报效国家,加入新军操练。服役不久因其上级长官赏识其文化功底(因当时新兵文盲居多,刘凤池上过学识文断字同期文化水平较高),举荐他在军中学校深造。刘凤池于1905年进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第三期步兵科,学习西式军事课程。1907年毕业。毕业后进入清庭禁卫军任排长,(清庭禁卫军是晚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效仿普鲁士德国筹建的现代化宫廷禁卫部队,官兵尽选用满族八旗子第和直隶省山东省汉族青年军官。当时冯国璋任统领,蒋百里任管带,刘凤池进入禁卫军出任内务警卫排的排长,成为为数不多的汉族排长之一)辛亥革命后,清帝溥仪退位,禁卫军自行解散,官兵自谋出路,刘凤池遂回保定军校任教。
1912年7月3日陆军部决定在直隶保定组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蒋百里出任该校校长。
刘凤池于民国二年(1912年)该校开办初期即进入军校任职。根据民国二年“保定军校教职员情况简表”的记载,时任步兵连长,在该表中序列排十位连长之首。学生连长军阶为陆军少校,督率所属学生排长,担任全连学生之训育考察学生之品行和才能及一切内务。
任职期间广西籍学生白崇禧就是其门生,日后白崇禧每次来北京都会到刘凤池的家中看望。
1917年
刘凤池进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陆大五期于1917年1月入学。该期招生之际,恰逢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在部队服役满二年之时,正好符合入学资格,此时陆大为直系军阀所控制,所以该期学员中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就占了90%,文化和军事水平都高于以往各期。该期毕业于1919年冬共毕业84人肄业3人。毕业后本人获一等金色奖章。
1920后任陆军部中校差遣员,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2月,任东三省陆军第二旅(旅长郭松龄)步兵第八十一团团长,率部驻军辽宁北镇地区。1924年9月任东北陆军第三军(军长张学良)步兵第二旅(旅长郭松龄兼)步兵第八十一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战后任东北陆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郭松龄)部警卫旅副旅长、旅长等。1925年11月底,郭松龄反奉张作霖被剿(因1925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委派郭松龄赴日本考察军事并采购军火,因亦被别人怀疑。革命党人担忧奉军倒戈日本,危害革命果实。加之奉军内部固有的派系矛盾,以11月国民军事件为导火索,郭将军率部8万余众于滦州起兵反奉,战败被杀)。反奉军魏益三部未随及出关,郭松龄反奉失利后,刘凤池加入魏益三部队,所部被张作霖通缴,魏益三遂从山海关回撤。1926年初至保定,该部转投冯玉祥部队,改为国民4军。同年5月,冯玉祥与直奉联军作战失利。魏益三部转投晋绥军阎锡山部,并派刘凤池与晋军傅作义联系,该部队被阎锡山改编为国民联军第四军第一路。10月,吴佩孚大帅复出,该部转投吴帅,改为河南保卫军第八军,1926年12月,该部在湖北省与北伐革命军作战失利,经湘军大将唐生智的革命教育洗礼,该部于28日接受武汉革命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0军,刘凤池任30军骑兵旅长。历经大小战役十余起,期间负伤坠马,胸前一枚银元挡住了子弹救其一命,这枚银元一直被他珍贵的保留在家中。1927年四月,该部队隶属北伐军左翼唐生智指挥,参加北伐战争,参与了围困河南遂平之战 7月,该部队镇守鄂北徽西的武胜关,广水,黄坡以及六安一带。8月,部队发生内讧,军长魏益三带领一部分部队,向东投奔南京政府,驻防安徽六安。10月,该军部队经安徽六安向东经霍山向江苏太湖一带进军。并西征讨唐生智。刘凤池任骑兵旅长。1928年1月,部队由湖北黄陂驻地出发,参加荆门作战。31日,攻占宜昌,驱逐川军杨森部。2月,该部队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隶属桂系李宗仁部,归属第三军团白崇禧指挥,第三十军于4月14日在湖北武汉和宜昌沿京汉铁路北进河南许昌、郑州。至6月上旬,部队集结于河北藁城。1928年6月12日,原骑兵旅扩展为教导师。刘凤池任30军教导师长。1928年8月至9月,部队肃清河北滦河一带直鲁联军残余。10月部队调至唐山古冶附近训练。11月部队缩编,刘凤池任缩编后的第四集团军陆军第十一师(师长王泽民)副师长,同年10月部队统一番号后,刘任陆军第五十四师(师长王泽民)副师长,1929年1月任陆军第五十四师代理师长等职。
1932年6月刘凤池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6月受少将军街,陆军中将。1936年11月被授予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
抗日战争期间
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华北军事指挥参议院方面已预感到战事不妙,遂将大量重要资料和军事机密销毁。待人员疏散转移后,刘与其他几位将军均罢官回家,坚决与日本方面划清界限!广泛证据表明刘凤池是被日本汉奸从家中绑走的,刘与其他将军被囚禁于前门附近的一座大院内(此园在东交民巷原外国领事馆附近),由日本人控制。日本人对其进行诱导、洗脑、劝降。请其出来主持局面。刘凤池都坚决不予合作。
后受日本多田骏中将支持,(多田骏,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川岛芳子之姘夫,原北平陆军大学日本籍教官,曾多次赴华任教,首次来华于1917年,正值陆军大学第五期。刘凤池,荣臻等都是他的学生。因此昔日同窗关系,受其本人礼遇)组建伪华北治安军。北平七七事变发生后,受日本冈村宁次将军举荐齐燮元出任伪华北政府治安部总长(齐燮元,北洋直系军阀残余,1920年~1924年出任江苏省督军司令,以上海华界警察署长徐国梁(天津人)遇刺为导火索,为争夺十里洋场大上海地区的即得利益。1924年直皖两系爆发江浙战役,又称齐卢战争,冈村宁次为战争幕后日本顾问团顾问,因此结识齐燮元;另一说是齐燮元和冈村宁次同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校友)后汉奸齐燮元多次派人到刘家动员,以欺骗的方式对刘凤池进行了鼓动和恐吓,而刘凤池出于民族大义,坚决不肯出山,保持了民族气节。后来因为生活日渐困难,家里十几口人生活成问题,加之齐夑元等人阴险地利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将刘凤池骗出“任职”。刘凤池于1937年12月被逼出任伪华北政府治安部军咨局局长;1938年9月出任伪陆军士官教导团团长;1939年10月,出任伪华北治安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驻北平);1941年1月任华北绥靖军副总司令;1943年3月,代理华北政务委员会内政总署警政局长等职,协助日本安保工作。
刘凤池为日伪干事完全是被动的、被欺骗的。与齐燮元具有强烈政治野心主动投靠日本人,借此培养自己的势力以达到个人的野心的目的,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在此期间,刘凤池目睹了日本法西斯侵略和残害中国人民的发指罪行,对此深恶痛绝,他积极组织家人和朋友从事反抗日本侵略的地下斗争。长子刘耘诚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日本人控制的北平铁路医院供职。同室医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当时有抗日人员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而当时大多数医院被日本人控制,送医院手术十分容易暴露身份。人命关天,情况十分危急。于是他们找到刘家,希望借刘家的日伪供职身份和深宅大院医救伤员,这样既安全又不容易被察觉。刘凤池欣然允诺,遂将自家空余房间腾出。为伤员作救治手术,疗养。就这样,在长达八年的抗战岁月中,先后有十数名的抗日负伤战士被刘家秘密救助。并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使自家宅院作为中共在北京城内的联络据点。抗战胜利后,刘凤池全家未予定罪。
刘凤池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资助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并且不惜被捕杀头的危险,把自家的住宅用做深入敌后的共产党地下工作接头聚会的据点,表现出了坚决与日本法西斯抗争到底的决心。期间与袁晋修等地下党员有深度合作。1941年夏,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大力推进治安强化,加强了对华北五省的扫荡和清剿。广大解放区军民同胞的生产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敌后抗日斗争空前严峻。1942年夏,受中共冀中分区委派,袁晋修等人秘密潜入北京。经张蕴光等人介绍潜伏在警政局局长刘凤池处(此局在中南海怀仁堂内)。刘局长将日伪定期扫荡的重要情报提前透露给已潜伏在警政局内的地下党员。使中共在提前得知情报后,及时转移安置了大量群众。间接的挽救了大量无辜的财产和生命。(影片地道战,平原游击队背景均取材于此)
结果鬼子汉奸每次清乡扫荡均无果亦而终,遂被日本汉奸怀疑,宪兵队将其抓捕入狱坐牢一个多月,且随经多次审讯也未透漏任何不利信息的原由,在此期间,顶住了诱供和严刑。同时,刘凤池发现被为日伪服务的同学与故人的欺骗,果断退出,继续回家赋闲。(实已被伪军开除职务)
晚年的刘凤池,不再过问政事,隐居在家中潜心修学。尤其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亲自将家中大量家产变卖,资助子女上学。家中五位子女及孙子孙女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解放战争期间对中共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过一定贡献。
1950年3月,刘凤池病逝于北京地安门外拐棒胡同5号(后为7号,现已拆后重建)。
1912年7月3日陆军部决定在直隶保定组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蒋百里出任该校校长。
刘凤池于民国二年(1912年)该校开办初期即进入军校任职。根据民国二年“保定军校教职员情况简表”的记载,时任步兵连长,在该表中序列排十位连长之首。学生连长军阶为陆军少校,督率所属学生排长,担任全连学生之训育考察学生之品行和才能及一切内务。
任职期间广西籍学生白崇禧就是其门生,日后白崇禧每次来北京都会到刘凤池的家中看望。
1917年
刘凤池进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陆大五期于1917年1月入学。该期招生之际,恰逢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在部队服役满二年之时,正好符合入学资格,此时陆大为直系军阀所控制,所以该期学员中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就占了90%,文化和军事水平都高于以往各期。该期毕业于1919年冬共毕业84人肄业3人。毕业后本人获一等金色奖章。
1920后任陆军部中校差遣员,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2月,任东三省陆军第二旅(旅长郭松龄)步兵第八十一团团长,率部驻军辽宁北镇地区。1924年9月任东北陆军第三军(军长张学良)步兵第二旅(旅长郭松龄兼)步兵第八十一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战后任东北陆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郭松龄)部警卫旅副旅长、旅长等。1925年11月底,郭松龄反奉张作霖被剿(因1925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委派郭松龄赴日本考察军事并采购军火,因亦被别人怀疑。革命党人担忧奉军倒戈日本,危害革命果实。加之奉军内部固有的派系矛盾,以11月国民军事件为导火索,郭将军率部8万余众于滦州起兵反奉,战败被杀)。反奉军魏益三部未随及出关,郭松龄反奉失利后,刘凤池加入魏益三部队,所部被张作霖通缴,魏益三遂从山海关回撤。1926年初至保定,该部转投冯玉祥部队,改为国民4军。同年5月,冯玉祥与直奉联军作战失利。魏益三部转投晋绥军阎锡山部,并派刘凤池与晋军傅作义联系,该部队被阎锡山改编为国民联军第四军第一路。10月,吴佩孚大帅复出,该部转投吴帅,改为河南保卫军第八军,1926年12月,该部在湖北省与北伐革命军作战失利,经湘军大将唐生智的革命教育洗礼,该部于28日接受武汉革命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0军,刘凤池任30军骑兵旅长。历经大小战役十余起,期间负伤坠马,胸前一枚银元挡住了子弹救其一命,这枚银元一直被他珍贵的保留在家中。1927年四月,该部队隶属北伐军左翼唐生智指挥,参加北伐战争,参与了围困河南遂平之战 7月,该部队镇守鄂北徽西的武胜关,广水,黄坡以及六安一带。8月,部队发生内讧,军长魏益三带领一部分部队,向东投奔南京政府,驻防安徽六安。10月,该军部队经安徽六安向东经霍山向江苏太湖一带进军。并西征讨唐生智。刘凤池任骑兵旅长。1928年1月,部队由湖北黄陂驻地出发,参加荆门作战。31日,攻占宜昌,驱逐川军杨森部。2月,该部队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隶属桂系李宗仁部,归属第三军团白崇禧指挥,第三十军于4月14日在湖北武汉和宜昌沿京汉铁路北进河南许昌、郑州。至6月上旬,部队集结于河北藁城。1928年6月12日,原骑兵旅扩展为教导师。刘凤池任30军教导师长。1928年8月至9月,部队肃清河北滦河一带直鲁联军残余。10月部队调至唐山古冶附近训练。11月部队缩编,刘凤池任缩编后的第四集团军陆军第十一师(师长王泽民)副师长,同年10月部队统一番号后,刘任陆军第五十四师(师长王泽民)副师长,1929年1月任陆军第五十四师代理师长等职。
1932年6月刘凤池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6月受少将军街,陆军中将。1936年11月被授予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
抗日战争期间
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华北军事指挥参议院方面已预感到战事不妙,遂将大量重要资料和军事机密销毁。待人员疏散转移后,刘与其他几位将军均罢官回家,坚决与日本方面划清界限!广泛证据表明刘凤池是被日本汉奸从家中绑走的,刘与其他将军被囚禁于前门附近的一座大院内(此园在东交民巷原外国领事馆附近),由日本人控制。日本人对其进行诱导、洗脑、劝降。请其出来主持局面。刘凤池都坚决不予合作。
后受日本多田骏中将支持,(多田骏,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川岛芳子之姘夫,原北平陆军大学日本籍教官,曾多次赴华任教,首次来华于1917年,正值陆军大学第五期。刘凤池,荣臻等都是他的学生。因此昔日同窗关系,受其本人礼遇)组建伪华北治安军。北平七七事变发生后,受日本冈村宁次将军举荐齐燮元出任伪华北政府治安部总长(齐燮元,北洋直系军阀残余,1920年~1924年出任江苏省督军司令,以上海华界警察署长徐国梁(天津人)遇刺为导火索,为争夺十里洋场大上海地区的即得利益。1924年直皖两系爆发江浙战役,又称齐卢战争,冈村宁次为战争幕后日本顾问团顾问,因此结识齐燮元;另一说是齐燮元和冈村宁次同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校友)后汉奸齐燮元多次派人到刘家动员,以欺骗的方式对刘凤池进行了鼓动和恐吓,而刘凤池出于民族大义,坚决不肯出山,保持了民族气节。后来因为生活日渐困难,家里十几口人生活成问题,加之齐夑元等人阴险地利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将刘凤池骗出“任职”。刘凤池于1937年12月被逼出任伪华北政府治安部军咨局局长;1938年9月出任伪陆军士官教导团团长;1939年10月,出任伪华北治安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驻北平);1941年1月任华北绥靖军副总司令;1943年3月,代理华北政务委员会内政总署警政局长等职,协助日本安保工作。
刘凤池为日伪干事完全是被动的、被欺骗的。与齐燮元具有强烈政治野心主动投靠日本人,借此培养自己的势力以达到个人的野心的目的,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在此期间,刘凤池目睹了日本法西斯侵略和残害中国人民的发指罪行,对此深恶痛绝,他积极组织家人和朋友从事反抗日本侵略的地下斗争。长子刘耘诚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日本人控制的北平铁路医院供职。同室医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当时有抗日人员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而当时大多数医院被日本人控制,送医院手术十分容易暴露身份。人命关天,情况十分危急。于是他们找到刘家,希望借刘家的日伪供职身份和深宅大院医救伤员,这样既安全又不容易被察觉。刘凤池欣然允诺,遂将自家空余房间腾出。为伤员作救治手术,疗养。就这样,在长达八年的抗战岁月中,先后有十数名的抗日负伤战士被刘家秘密救助。并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使自家宅院作为中共在北京城内的联络据点。抗战胜利后,刘凤池全家未予定罪。
刘凤池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资助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并且不惜被捕杀头的危险,把自家的住宅用做深入敌后的共产党地下工作接头聚会的据点,表现出了坚决与日本法西斯抗争到底的决心。期间与袁晋修等地下党员有深度合作。1941年夏,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大力推进治安强化,加强了对华北五省的扫荡和清剿。广大解放区军民同胞的生产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敌后抗日斗争空前严峻。1942年夏,受中共冀中分区委派,袁晋修等人秘密潜入北京。经张蕴光等人介绍潜伏在警政局局长刘凤池处(此局在中南海怀仁堂内)。刘局长将日伪定期扫荡的重要情报提前透露给已潜伏在警政局内的地下党员。使中共在提前得知情报后,及时转移安置了大量群众。间接的挽救了大量无辜的财产和生命。(影片地道战,平原游击队背景均取材于此)
结果鬼子汉奸每次清乡扫荡均无果亦而终,遂被日本汉奸怀疑,宪兵队将其抓捕入狱坐牢一个多月,且随经多次审讯也未透漏任何不利信息的原由,在此期间,顶住了诱供和严刑。同时,刘凤池发现被为日伪服务的同学与故人的欺骗,果断退出,继续回家赋闲。(实已被伪军开除职务)
晚年的刘凤池,不再过问政事,隐居在家中潜心修学。尤其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亲自将家中大量家产变卖,资助子女上学。家中五位子女及孙子孙女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解放战争期间对中共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过一定贡献。
1950年3月,刘凤池病逝于北京地安门外拐棒胡同5号(后为7号,现已拆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