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关于你所说的背特例,其实这个“背”不是说你使劲瞪着它看把它背下来,而是
1.你自己发现一些规律把它归纳起来,比如随便哪个钠盐,阴离子我不认识,我看到它第一眼就觉得这不太可能会是个共价化合物,因为钠基本上不会和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
2.你在做题运用的途中记住了,比如你可能哪次做题,把氯化铝当成离子化合物了,结果一看答案其实是共价化合物,那么你就初步记得了这一点,后面遇到类似的题你答对了,那么你的印象也会加强。
3.你为了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例、这种情况去查阅资料,学到了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比如为什么氯化铝会是个共价化合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铝的价态太高了,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很强,会强烈吸引阴离子,把阴离子的电子云吸过来形成共价键(极化效应)。比如氯化亚铁,它是比较偏向于离子化合物的,有较高的熔点,而氯化铁则更偏向于共价化合物,加热会以分子形式升华。
尤其是第三点,这种通过自己去求知的方式是很有成就感的,同时信息检索能力在现代也很重要,在大家普遍依赖AI输出一堆又臭又长还可能有错漏的信息的时代,能自己检索信息就尤为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