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模式因便利性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由此引发的退费纠纷也屡见不鲜。北京派立斯游泳健身中关村店(隶属北京聚美阳光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近期因“退费拖延、霸王条款、店长推诿”等问题被频繁投诉,消费者称其“以各种荒谬理由拖延退款”,甚至出现“扣除30%违约金后仍不履约”的乱象。记者通过梳理多起投诉案例及消费者反馈,揭示这一行业顽疾背后的深层问题。

退费纠纷频发:30%违约金成“套路”,三个月后仍成空头支票
根据黑猫投诉及消费保平台公开信息,多位消费者指出,派立斯中关村店在退费过程中存在多重违规操作:
1. “30%违约金”成默认条款
- 2023年5月,一名消费者支付21120元购买儿童游泳课程,后因故申请退费。派立斯要求扣除剩余课时费的30%作为违约金,并要求签订“无企业公章、无经办人信息”的退款协议,且承诺退款需等待3个月。然而,协议签订后,商家以“未写明违约条款”为由拖延履行,甚至拒绝退还原始合同与收据。
- 类似案例在2024年9月再次出现:一名消费者购买次卡后因过期申请退费,商家以“财务名额已满”为由拒绝当期处理,要求消费者等待至十一假期后提交申请,且仍需扣除30%费用。
2. “三个月到账”变“无限期拖延”
- 2024年8月,一名消费者与派立斯协商退费时,商家承诺“若同意3个月后到账,可签订协议明确退款日”,但消费者要求协议中增加“逾期未到账则免除违约金”的条款时,商家直接拒绝,并以“企业公章需总部审批”为由拖延。
- 另一起投诉中,消费者因健康问题申请退还私教课费用,但派立斯要求其“虚构打卡记录”以完成课程,否则仅退还50%费用。消费者质疑:“商家以‘运营机制’为名强加不合理条件,实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消费者权益。”
3. 店长刘强成“推诿代言人”
- 多名消费者反映,派立斯中关村店店长刘强在处理退费时,以“刚发完员工工资”“门店房租需缴纳”等与退款无关的理由搪塞消费者,甚至威胁“不同意条款就永不退款”。一名消费者表示:“商家将企业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
霸王条款与监管漏洞:消费者权益成“一纸空文”
1. “格式合同”暗藏陷阱*
多位消费者指出,派立斯在销售课程时,未明确告知退费规则,合同中关于“违约金比例”“退款流程”等条款均以模糊表述掩盖风险。例如,一名消费者购买私教课后,因教练突然离职导致服务中断,商家却以“未提前告知”为由拒绝全额退款。
2. 投诉渠道“石沉大海”
- 在黑猫投诉平台,多起针对派立斯的投诉显示“商家未匹配成功”“未获有效回复”,最终被平台自动关闭。一名消费者无奈表示:“投诉后商家态度更差,甚至威胁‘别以为投诉就能占理’。”
- 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间,派立斯相关投诉中,超60%涉及“退款拖延”“霸王条款”,但仅有少数案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 行业乱象折射监管缺失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多次提示,预付式消费中“高额违约金”“退款周期过长”等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北京市预付式消费管理条例》。但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家通过“企业公章不落地”“协议单方保管”等方式规避责任,而监管部门对预付资金的存管和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专家呼吁:强化预付资金监管,打破“退费困局”
针对此类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指出:“商家利用格式条款设置不公平退费条件,已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侵害。消费者应拒绝签署‘空白协议’,并通过录音、保存合同等留存证据。”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建议,消费者在遭遇退费纠纷时,可向12315或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同时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权利。对于商家恶意拖延行为,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结语
预付式消费本应是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合作,但派立斯中关村店的“退费困局”暴露出部分商家逐利本性与法律意识的严重缺失。当“退费难”成为行业潜规则,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将透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唯有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消费者主动维权、企业恪守诚信,才能让预付式消费回归健康轨道。
(本文部分内容基于公开投诉信息整理,具体案例细节以官方核实为准)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模式因便利性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由此引发的退费纠纷也屡见不鲜。北京派立斯游泳健身中关村店(隶属北京聚美阳光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近期因“退费拖延、霸王条款、店长推诿”等问题被频繁投诉,消费者称其“以各种荒谬理由拖延退款”,甚至出现“扣除30%违约金后仍不履约”的乱象。记者通过梳理多起投诉案例及消费者反馈,揭示这一行业顽疾背后的深层问题。

退费纠纷频发:30%违约金成“套路”,三个月后仍成空头支票
根据黑猫投诉及消费保平台公开信息,多位消费者指出,派立斯中关村店在退费过程中存在多重违规操作:
1. “30%违约金”成默认条款
- 2023年5月,一名消费者支付21120元购买儿童游泳课程,后因故申请退费。派立斯要求扣除剩余课时费的30%作为违约金,并要求签订“无企业公章、无经办人信息”的退款协议,且承诺退款需等待3个月。然而,协议签订后,商家以“未写明违约条款”为由拖延履行,甚至拒绝退还原始合同与收据。
- 类似案例在2024年9月再次出现:一名消费者购买次卡后因过期申请退费,商家以“财务名额已满”为由拒绝当期处理,要求消费者等待至十一假期后提交申请,且仍需扣除30%费用。
2. “三个月到账”变“无限期拖延”
- 2024年8月,一名消费者与派立斯协商退费时,商家承诺“若同意3个月后到账,可签订协议明确退款日”,但消费者要求协议中增加“逾期未到账则免除违约金”的条款时,商家直接拒绝,并以“企业公章需总部审批”为由拖延。
- 另一起投诉中,消费者因健康问题申请退还私教课费用,但派立斯要求其“虚构打卡记录”以完成课程,否则仅退还50%费用。消费者质疑:“商家以‘运营机制’为名强加不合理条件,实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消费者权益。”
3. 店长刘强成“推诿代言人”
- 多名消费者反映,派立斯中关村店店长刘强在处理退费时,以“刚发完员工工资”“门店房租需缴纳”等与退款无关的理由搪塞消费者,甚至威胁“不同意条款就永不退款”。一名消费者表示:“商家将企业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
霸王条款与监管漏洞:消费者权益成“一纸空文”
1. “格式合同”暗藏陷阱*
多位消费者指出,派立斯在销售课程时,未明确告知退费规则,合同中关于“违约金比例”“退款流程”等条款均以模糊表述掩盖风险。例如,一名消费者购买私教课后,因教练突然离职导致服务中断,商家却以“未提前告知”为由拒绝全额退款。
2. 投诉渠道“石沉大海”
- 在黑猫投诉平台,多起针对派立斯的投诉显示“商家未匹配成功”“未获有效回复”,最终被平台自动关闭。一名消费者无奈表示:“投诉后商家态度更差,甚至威胁‘别以为投诉就能占理’。”
- 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间,派立斯相关投诉中,超60%涉及“退款拖延”“霸王条款”,但仅有少数案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 行业乱象折射监管缺失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多次提示,预付式消费中“高额违约金”“退款周期过长”等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北京市预付式消费管理条例》。但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家通过“企业公章不落地”“协议单方保管”等方式规避责任,而监管部门对预付资金的存管和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专家呼吁:强化预付资金监管,打破“退费困局”
针对此类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指出:“商家利用格式条款设置不公平退费条件,已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侵害。消费者应拒绝签署‘空白协议’,并通过录音、保存合同等留存证据。”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建议,消费者在遭遇退费纠纷时,可向12315或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同时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权利。对于商家恶意拖延行为,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结语
预付式消费本应是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合作,但派立斯中关村店的“退费困局”暴露出部分商家逐利本性与法律意识的严重缺失。当“退费难”成为行业潜规则,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将透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唯有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消费者主动维权、企业恪守诚信,才能让预付式消费回归健康轨道。
(本文部分内容基于公开投诉信息整理,具体案例细节以官方核实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