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拉框负面提示词为什么有时候无法彻底删除?小马识途营销顾问分析,当负面词源于真实用户行为(如大量用户搜索“XX品牌质量差”)时,百度可能判定为“合理联想”。此时需用SEO技术进行流量对冲,让正向词抢占下拉位。
当遇到这种情况就无解了嘛?其实也不是。小马识途总结有四招可以不删词,而把正面的提示词优化到前十位置,让负面词下沉而无法展示。
招式1:百科/官网权重加持
优化百度百科词条,在正文多次嵌入目标关键词(如“XX品牌口碑好”)
在官网新闻版块发布“品牌荣誉”“用户见证”等文章,标题含目标词
招式2:问答平台爆破
在百度知道、贴吧发起提问:“XX品牌怎么样?真实评价”“XX品牌有哪些优势?”
用多个账号回复高质量答案(含目标关键词),点赞置顶
招式3:新闻源覆盖
通过人民网、新浪等权威媒体发布品牌软文,标题示例:
“XX品牌蝉联行业Top3,用户满意度达98%”
“深度解析:XX品牌如何用技术赢得市场”
招式4:搜索广告强推
投放百度竞价广告,锁定“品牌名”“品牌名+推荐”等关键词
设置广告语直接引导正向联想(如“搜‘XX品牌靠谱吗’看万人好评”)
实战案例:某食品品牌因“添加剂超标”下拉词遭质疑。企业通过发布10篇新闻稿+500条问答+百科优化,2周内百度下拉词出现“质检报告”“健康配方”,负面词搜索占比从37%降至9%。
有的小伙伴好奇,这个下拉框展示的算法底层逻辑是什么?小马识途营销顾问认为百度下拉词排名遵循“搜索需求满足模型”:
1. 关键词密度:目标词在全网内容中的出现频率
2. 内容权威性: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的内容权重高于普通网页
3. 用户点击行为:正向词搜索结果点击率越高,下拉词排名越靠前
作为国内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研究其算法,掌握底层逻辑,但具体算法是商业机密,不可能让外界知晓的很具体。而且,这种算法会不断调整和优化,所以下拉框优化也是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和手法,并非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