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你的机能到头了倍。。
或者说,你的训练,到了你已有技术的百分80以上的地步。。
任何技术都有一个根据发力点,以及运动形式不同,所产生的运动极限。
这个运动极限,就是固定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练度,不可能练到百分百。
但是,在百分80以下的区间,进步飞速,当进入到百分80以上的区间后,每一步的进步都非常困难。
并且,不建议大多数人在这个区间,继续去加强训练了!
在这种,百分80,到百分100区间的训练,很容易,,出问题,一般来说正常,你需要有团队配合,才能让你无风险的继续提高。。
而这,以一般人的财力根本没办法。
然后再说说那些效率很高提升的人怎么办的。
因为技术是不同的。
有的技术,运动极限就是600,有的技术,运动极限可以飙升到1分钟3000音跑动速度(只说生理达成,不说人反应脑子)。
600的百分80,跟3000的百分80,都是飞速增长区域,实际上如果排除曲目布置,只做重复性,套路性练习,训练到的周期,时间,差不多(顶天差两月)。
然后,真正的进步,是找可以让你达到你目标需求的技术知识,而不是盲目苦练。
这里存在一个鉴定问题,即,你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到底是怎样的?到底能解决到多高的程度?
以及,了解自己所练习的曲目,到底要求你能够做到多高,你自己期望是多高?
技术跟曲目,要匹配,然后你进步就快了,技术跟曲目没有匹配,曲目高大上,技术做不到,甚至两者你都不知道到底怎样高低。那你练啥。。
然后吧,把高程度演奏,速度,强弱,控制力这些全部如何达成的讲下,我记得以前只讲速度来着。
不过有个心理预期,你很可能,只能理解速度。。。。。。。。。。。
首先速度,这个东西,直接就不是由你的练得高低决定的,而是方式方法。
方式方法,是可以让你提升很多很多倍的。
具体的知识概念,需要的是一动多音,这个技术。
这个技术知识,可以确保你,不再是一个动作一个音的完成演奏,而是一个动作多个音的完成演奏。
同时,这个技术需要前提,三点一线,手型定式,是必须的。
发力点,可以使用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只要能够确保,手指不是完成触键动作的主要动力源,那么就可以确保一动多音的顺利达成。
克罗地亚,高速的秘密,一动多音(高级三音)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i4y1a7Pc/比如,使用了一动多音,准确的讲,曲谱里模型,一动3音后,体现出来的速度立马上去了3倍。
但是你看技术动作,单次的运动速度呢,慢的要死,速度可以继续提升,但是曲目要求的就那样罢了。
除了这个问题以外。
还有强弱的问题。
钢琴的声音,强弱,是直接由击锤敲击钢弦的速度决定的。
速度快,声音强,速度慢,声音弱。
不存在各种玄学因素,比如要你心里有什么情感,要你手指有什么各种玄幻的按法。
只跟速度挂钩。
体现在外在,就是琴键起落速度。
那么,也就是说,你的琴键起落速度,也就是跑动的快慢(单次按键),决定。
速度快,声音大,速度慢,声音小。
问题来了,速度慢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加速单一触键速度,然后等待的方式,达到慢速强音。
那么,速度快,要求声音小的时候,我们怎么要求,高速弱音?
毕竟跑动速度,已经上去了。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手指的正确运用。
在触键的过程里,正确的使用手指的柔软化运动。来达成末端肢体的缓冲器效应。
就是我说过的,手指的抬落,曲直,刚柔里的,柔软化运动。
这种手指状态,直接跟手指发力,手指钢,对立。
而它,又直接是高速弱音,极速弱音的唯一达成手段,至少是无负面作用的唯一达成手段,也是长短高速跑动弱音的唯一达成手段!
其他有负面作用的处理手段,都无法持续。
这个是强弱方面的。
再一个控制力。
控制力也跟手指刚柔有关。
首先是多音演奏,很多人觉得是,需要弹奏的手指,高抬,然后按下去。比如135.
但是很难练成,很难有控制力,很难整齐,并且,没法出弱。
尤其速度一上去。
这里有个基本的知识,琴键有天然的阻力的,并且这个阻力,可调。
通过这种阻力,琴键就可以把主动柔软化的手指,拦截住,不令其形成有效触键。
也就是说,需要演奏的135指,使用钢的状态,不需要触键的24指,使用柔软化的状态。
琴键,把柔软化的24指,阻拦其触键。135指,被后方发力带动完成触键,则135指整齐,有控制力,速度快。
这是控制力的一项。
另一项是反应速度,也属于控制力。
一般人钢琴演奏,是一个音一个念头,但是如果具备手型定式,以及一动多音的概念。
那么,你的思维认知构成,是一个动作,或者一个手型。
在思维能力的占用,或者说心力的占用上,往往只有一个音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流行曲喜欢长段重复)。
这种反应能力,甚至可以说成是特殊的曲谱翻译能力,是高速演奏,跑动速度提升几倍后,能够反应过来的必要前提。
否则,你就是空有生理机能可以达成几倍跑速,结果反应跟不上,那也白搭。
然后是进阶一点的知识,专业领域里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做也做不好的,多声部。
多声部其实就是强弱单手区别出来就是了。。很眼熟吧?
没错,手指刚柔状态,区分下就行了。。。。。。。。
也是唯一的手段。至少是唯一的没有负面作用的手段。
技术方面讲完了,给你讲讲练琴规划。
我学生现在计划规定的就是15分钟。
首先,是15分钟前,你要练什么技术,这个技术的运动极限是多少,安全阈值设定,运动极限的百分80的数值找出来。
然后,自己之前练过的,是这个运动极限的多少程度。预期想要达成什么程度,进步多少。
然后开始选择曲目,练习曲,或者其他喜欢的曲谱来练。
然后,15分钟完毕后。
思考,是否达到了今天的训练预期,如果没有达到就要想,运动模型,有么有偏差,是否有问题,有没有更贴合完美的形态。
第二,去思考,音型模型有没有不熟练,影响了效率。
基本来说,影响进步的就这两样。
15分钟完毕后,开始自己喜欢的曲目5分钟。
一定是,自己掌握的技术,使自己可以达到多高程度,选择的曲目是否在这个程度之内。这两个前提,是选择自己喜欢曲目的必要。否则就放弃。
因为那样练了不会有结果。
大概就这样子,而不是。。。完全不知道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