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球派对这个游戏目前是普遍的进攻板强度大过了防守板,篮板球变成了进攻回合更好抢的状态,就我个人而言是无法接受这种现状的,因为这种模式破坏了这个游戏甚至篮球层面的许多逻辑。
1.进攻板强度压制导致许多内线都丧失了上场空间。
由于防守篮板是大多数防守回合防守成功回合转换的标志,而进攻板只是延续一次失败的进攻尝试且不直接涉及回合转换,所以防守回合对于防守板的需求实际上是远大于进攻回合对进攻板的需求的,正也因此一个内线只要能保护好防守篮板,那么他在篮板方面的工作至少是合格的。现在大虫大梦大加三大新内线过高的进攻板强度导致几乎所有老内线在防守篮板这个篮板工作基本盘上全部成了不合格,直接失去了基本的上场空间,甚至这三个新内线互相之间也是防守板困难的状态,纯靠进攻板的优势在维持平衡。
2.进攻回合大量的进攻板托底导致伪随机的命中率设计失去了意义。
众所周知街球派对这个游戏的投射命中率是伪随机的,一个角色投篮能几中几基本固定,甚至某一投能不能中也可以大体预估,这个被很多人抱怨的设计本身并不是毫无意义或者完全负面的,伪随机会导致角色出现一个“第一次打铁之前能命中多少球”的概念,我把它称之为“有效出手数”,一个角色的“有效出手数”越多那么他在进攻端的价值就越大。比如一个中投三连中三分一连中的球员他的进攻价值就会强于一个三分二连中中投一连中的球员,因为前者至少能维持四个回合的外线威胁而后者只能维持三个回合,在这种逻辑下无脑堆三分就不再是外线角色的唯一选择,平衡的中投与三分能力搭配去获得更多的“有效出手数”才是最有价值的选择,很多角色甚至会因为能获得稳定不铁的中投能力而选择堆中投转而以中投作为主要的外线得分手段。但是伪随机的这种意义只有在防守板主导,进攻追求效率的环境下才有价值,如果篮板球由进攻板主导那“有效出手数”就是没有意义的概念,“中铁中”和“中中铁”在进攻板的支撑下毫无区别,甚至只要进攻板足够多,那“铁中铁铁中”的命中率也可以打出和“”中中铁”一样甚至更高的进攻效率,攻击手只剩下无脑堆三分能力狂甩三分出手这一种选择。
3.伪随机命中率失去意义导致进攻端分享球失去价值,进攻终结几乎完全集中在主攻身上。
首先不要抬杠讲什么“高分段主攻被包夹,很多时候都是其他人在得分”,这是进攻集中在主攻三分终结以后防守方取舍的选择,是两分缺乏价值导致的结果,如果两分价值够大断然不会有这种选择。如果篮板球由防守板主导“有效命中数”有价值,那么一只球队的进攻价值很大程度就在于全队的“有效命中数”上,更多的全队“有效命中数”以及更高的全队“有效命中数”调用比例就是提升进攻效率的最核心因素,更多更高效调用队友“有效出手数”的能力就成了主攻手除自身“有效出手数”以外最重要的评估价值,而“有效出手数”较多的进攻型侧翼甚至内线则可以在主攻自身有效出手数所剩不多的情况下暂时接替主导几个回合的进攻,从而高效的延续全队的进攻威胁。而当进攻板成为篮板主导上述这些东西就全都失去了意义,分享球利用队友的“有效出手”还不如打一铁队友抢下进攻板以后自己继续扔来的简单,主攻会被包夹的原因在于两分缺乏价值,两分缺乏价值的原因在于三分进攻得分效率过高,而三分进攻得分效率过高的原因在于进攻板主导了篮板,全队的“有效出手数”变得没有价值,进攻终结完全可以集中在主攻一个人身上完成,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被包夹。
1.进攻板强度压制导致许多内线都丧失了上场空间。
由于防守篮板是大多数防守回合防守成功回合转换的标志,而进攻板只是延续一次失败的进攻尝试且不直接涉及回合转换,所以防守回合对于防守板的需求实际上是远大于进攻回合对进攻板的需求的,正也因此一个内线只要能保护好防守篮板,那么他在篮板方面的工作至少是合格的。现在大虫大梦大加三大新内线过高的进攻板强度导致几乎所有老内线在防守篮板这个篮板工作基本盘上全部成了不合格,直接失去了基本的上场空间,甚至这三个新内线互相之间也是防守板困难的状态,纯靠进攻板的优势在维持平衡。
2.进攻回合大量的进攻板托底导致伪随机的命中率设计失去了意义。
众所周知街球派对这个游戏的投射命中率是伪随机的,一个角色投篮能几中几基本固定,甚至某一投能不能中也可以大体预估,这个被很多人抱怨的设计本身并不是毫无意义或者完全负面的,伪随机会导致角色出现一个“第一次打铁之前能命中多少球”的概念,我把它称之为“有效出手数”,一个角色的“有效出手数”越多那么他在进攻端的价值就越大。比如一个中投三连中三分一连中的球员他的进攻价值就会强于一个三分二连中中投一连中的球员,因为前者至少能维持四个回合的外线威胁而后者只能维持三个回合,在这种逻辑下无脑堆三分就不再是外线角色的唯一选择,平衡的中投与三分能力搭配去获得更多的“有效出手数”才是最有价值的选择,很多角色甚至会因为能获得稳定不铁的中投能力而选择堆中投转而以中投作为主要的外线得分手段。但是伪随机的这种意义只有在防守板主导,进攻追求效率的环境下才有价值,如果篮板球由进攻板主导那“有效出手数”就是没有意义的概念,“中铁中”和“中中铁”在进攻板的支撑下毫无区别,甚至只要进攻板足够多,那“铁中铁铁中”的命中率也可以打出和“”中中铁”一样甚至更高的进攻效率,攻击手只剩下无脑堆三分能力狂甩三分出手这一种选择。
3.伪随机命中率失去意义导致进攻端分享球失去价值,进攻终结几乎完全集中在主攻身上。
首先不要抬杠讲什么“高分段主攻被包夹,很多时候都是其他人在得分”,这是进攻集中在主攻三分终结以后防守方取舍的选择,是两分缺乏价值导致的结果,如果两分价值够大断然不会有这种选择。如果篮板球由防守板主导“有效命中数”有价值,那么一只球队的进攻价值很大程度就在于全队的“有效命中数”上,更多的全队“有效命中数”以及更高的全队“有效命中数”调用比例就是提升进攻效率的最核心因素,更多更高效调用队友“有效出手数”的能力就成了主攻手除自身“有效出手数”以外最重要的评估价值,而“有效出手数”较多的进攻型侧翼甚至内线则可以在主攻自身有效出手数所剩不多的情况下暂时接替主导几个回合的进攻,从而高效的延续全队的进攻威胁。而当进攻板成为篮板主导上述这些东西就全都失去了意义,分享球利用队友的“有效出手”还不如打一铁队友抢下进攻板以后自己继续扔来的简单,主攻会被包夹的原因在于两分缺乏价值,两分缺乏价值的原因在于三分进攻得分效率过高,而三分进攻得分效率过高的原因在于进攻板主导了篮板,全队的“有效出手数”变得没有价值,进攻终结完全可以集中在主攻一个人身上完成,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被包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