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处胜利油田核心区的东营市河口区主动作为,以创新为引擎,在普及普惠、融合发展以及集团化办园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改革之路,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
河口区始终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重点,优先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农村学前三年补助政策的出台有效缓解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该区尤其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累计投入9600余万元用于农村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改善办园硬件条件;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为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针对镇街户籍的学前三年幼儿,实行区、镇街两级财政对幼儿保教费用科学精准补贴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全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高达123.37%,公办园入园率达87.1%,优质园占比提升至90.32%。
在河口区,多元融合,激发活力,更奏响了教育创新之歌。秉持“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河口区积极推动油田与地方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打破以往的资源分割局面,对学前教育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与区级财政配套相结合的方式,成功落实8所原油田移交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此举不仅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的占比,而且促使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深入挖掘油田特色文化和地方民俗传统,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丰富了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充满本土文化魅力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学前教育的协同发展奏响了和谐乐章。
自2016年起,河口区按照“政府主导、城乡统筹”的思路,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园模式创新。在总园与分园之间构建起“一套班子”“三级制度”“N+课程”的独特架构,实现办园理念、保教保育、教研教改、教师培训以及幼儿评价的“五统一”。2022年,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集团布局,成立3个学前幼教集团,实现全区公办和民办幼儿园100%覆盖。通过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优质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帮扶,积极开展联动教研和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了全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这种创新的办园模式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让每名幼儿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学前教育,绘就了一幅教育公平的美好蓝图。
在园所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河口区同步加强师资培育,切实保障了农村幼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而“油地融合”与党建引领的深度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深化了教育内涵。深化油地党建,提升教育质量,积极打造教育创新典范。党建工作激发了幼儿园党组织的活力,党建指导员全面覆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师资队伍素质和保教质量全面提升。这一创新模式得到了省级督导评估专家们的高度肯定,成为本地教育创新的成功典范,铸就了教育创新的显著成果。
托幼一体化改革是河口区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关键性举措。该区通过推进“安心托幼”,普惠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探索“一体式、融合式”创新模式,着力破解“二孩”“三孩”时代托育服务供给难题,重点构建0—3岁婴幼儿养护与3—6岁幼儿保育的衔接机制。目前,这项改革已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推进体系,完成首批试点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初步方案,配套出台普惠托育补贴政策。随着改革方案的逐步落地,预计将有效缓解家庭育儿成本压力,为提升区域普惠托育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开辟新路径。面对生源结构的变化,积极探索托幼融合新模式,借鉴上海市的先进经验,大胆改革。理顺0—3岁与3—6岁幼儿保育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与综合监管。目前,已有20多所幼儿园顺利完成招生范围变更,享受相关补助政策,率先突破婴幼儿照护和学前教育的无缝衔接,为学前教育勾勒出连贯发展的新图景,奏响了托幼融合的新旋律。
“展望未来,河口区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以改革创新之举努力为本地幼儿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铸就教育公平的坚实基石,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注入新动力。”东营市河口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吉胜表示。
河口区始终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重点,优先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农村学前三年补助政策的出台有效缓解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该区尤其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累计投入9600余万元用于农村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改善办园硬件条件;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为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针对镇街户籍的学前三年幼儿,实行区、镇街两级财政对幼儿保教费用科学精准补贴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全区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高达123.37%,公办园入园率达87.1%,优质园占比提升至90.32%。
在河口区,多元融合,激发活力,更奏响了教育创新之歌。秉持“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河口区积极推动油田与地方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打破以往的资源分割局面,对学前教育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与区级财政配套相结合的方式,成功落实8所原油田移交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此举不仅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的占比,而且促使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深入挖掘油田特色文化和地方民俗传统,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丰富了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充满本土文化魅力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学前教育的协同发展奏响了和谐乐章。
自2016年起,河口区按照“政府主导、城乡统筹”的思路,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园模式创新。在总园与分园之间构建起“一套班子”“三级制度”“N+课程”的独特架构,实现办园理念、保教保育、教研教改、教师培训以及幼儿评价的“五统一”。2022年,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集团布局,成立3个学前幼教集团,实现全区公办和民办幼儿园100%覆盖。通过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优质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帮扶,积极开展联动教研和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了全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这种创新的办园模式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让每名幼儿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学前教育,绘就了一幅教育公平的美好蓝图。
在园所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河口区同步加强师资培育,切实保障了农村幼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而“油地融合”与党建引领的深度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深化了教育内涵。深化油地党建,提升教育质量,积极打造教育创新典范。党建工作激发了幼儿园党组织的活力,党建指导员全面覆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师资队伍素质和保教质量全面提升。这一创新模式得到了省级督导评估专家们的高度肯定,成为本地教育创新的成功典范,铸就了教育创新的显著成果。
托幼一体化改革是河口区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关键性举措。该区通过推进“安心托幼”,普惠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探索“一体式、融合式”创新模式,着力破解“二孩”“三孩”时代托育服务供给难题,重点构建0—3岁婴幼儿养护与3—6岁幼儿保育的衔接机制。目前,这项改革已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推进体系,完成首批试点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初步方案,配套出台普惠托育补贴政策。随着改革方案的逐步落地,预计将有效缓解家庭育儿成本压力,为提升区域普惠托育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开辟新路径。面对生源结构的变化,积极探索托幼融合新模式,借鉴上海市的先进经验,大胆改革。理顺0—3岁与3—6岁幼儿保育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与综合监管。目前,已有20多所幼儿园顺利完成招生范围变更,享受相关补助政策,率先突破婴幼儿照护和学前教育的无缝衔接,为学前教育勾勒出连贯发展的新图景,奏响了托幼融合的新旋律。
“展望未来,河口区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以改革创新之举努力为本地幼儿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铸就教育公平的坚实基石,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注入新动力。”东营市河口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吉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