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时遭遇假刊、套刊或合集类出版物是常见风险,这些非法或违规出版物不仅可能导致职称评审失败,还可能影响个人学术声誉。
一、假刊的常见类型与案例
1. 非法冒用刊号的假刊
这类期刊通常伪造或冒用正规期刊的 CN/ISSN 号,内容质量低劣。例如: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曾被多地教育部门列入黑名单,冒用其他期刊的 CN 号,以 “快速发表” 为诱饵吸引作者。
《中国科技研究》:通过虚假官网征稿,承诺 “1 周审稿、1 个月见刊”,但实际未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2. 电子期刊冒充纸质期刊
部分假刊将电子期刊伪装成纸质期刊,利用作者对期刊类型的不了解进行欺骗。例如:
《XX 教育论坛(电子版)》:宣称与某核心期刊合作,实际为非法电子出版物,无法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查询。
3. 境外注册、境内发行的假刊
这类期刊在境外注册,但面向国内征稿,常以 “国际期刊”“高影响因子” 为噱头。例如: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在境外注册,无正规采编流程,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二、套刊的典型模式与风险
1. 一号多刊(增刊、专刊等)
合法期刊通过拆分版本牟利,常见形式包括:
《XX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一 CN 号下衍生出 “学术版”“理论版”“教育版” 等多个版本,内容同质化严重。
《教学与管理》:曾被曝光存在 “教师版”“学生版” 等套刊,部分版本未在总署备案。
2. 同名异质套刊
冒用知名期刊名称,但内容与原刊无关。例如:
《人民教育》(高仿版):外观与正版期刊相似,但 CN 号和内容均不同,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征稿。
3. 合作办刊乱象
正规期刊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办刊,但后者违规操作。例如:
《XX 医学研究》:与某文化公司合作后,出现多个 “子刊”,以 “特刊” 名义收取高额版面费。
三、合集类出版物的陷阱
1. 会议论文集冒充期刊
部分机构以 “国际学术会议” 名义征稿,将论文汇编成合集,无正规刊号。例如:
《2024 年国际教育创新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未在总署备案,部分高校明确不认可此类合集。
2. 论文汇编类非法出版物
以 “优秀论文选”“行业年鉴” 等名义出版,实质为敛财工具。例如: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通过伪造书号出版,内容多为拼凑的网络文章。
3. 电子合集的隐蔽性
通过电子渠道传播的合集,如 “知网特辑”“万方专题”,可能未获数据库官方授权。例如:
《新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宣称与知网合作,但实际为非法电子合集,无法在知网检索。
四、辨别与防范策略
1. 官方验证
期刊查询: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http://www.nppa.gov.cn)的 “从业机构和产品查询” 栏目,核对期刊名称、CN 号、主办单位等信息。
数据库比对:如信阳师范大学要求,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论文,确认期刊是否被收录。
2. 警惕异常特征
征稿方式:假刊常通过邮件、QQ 群广发 “约稿函”,承诺 “快速发表”“包过审”。
费用与流程:套刊或合集可能以 “版面费”“审稿费” 等名义多次收费,且无正规发票。
3. 参考地方政策
河南省规定:职称评审中,期刊合法性以主流数据库收录为准,中文核心期刊参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
预警名单:关注河南省教育厅或高校发布的 “黑名单”,如信阳师范大学明确要求审核材料需通过科技处盖章。
4. 学术机构建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议作者优先选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权威目录中的期刊。
高校图书馆:部分高校提供 “期刊预审服务”,帮助作者筛查非法出版物。
常见假刊与套刊名单
1、盗用外文期刊名义的假刊
《工程管理前沿(中文版)》:正刊仅有英文版(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中文版为套刊。
《建筑学研究前沿(中文版)》:正刊为英文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中文版为假刊。
《护理前沿(中文版)》《介入医学杂志(中文版)》:正刊均为英文版,中文版系套用刊号。
2、盗用国内期刊名义的假刊
《科技新时代》:正刊为少儿科普期刊,未收取发表费用,套刊伪造学术版并收取费用。
《工程建设标准化》《中国科技信息》:正刊已发布打假声明,套刊封面、地址与正刊不符。
《建筑创作》:正刊为《AC建筑创作》(双月刊),假刊通过期刊网传播,导致多人被列入职称黑名单。
3、其他高频假刊
《教育学文摘》《教学与研究》《基层建设》《中国电业》:长期被仿冒,部分正刊已注销刊号,但假刊仍活跃。
《安家·校外教育》《中国经济评论》《世界》:正刊非学术期刊,套刊伪造学术版并收取费用。
《科学与生活》《健康快车》(汉语版):正刊为少数民族语言出版,汉语版为假刊。
评职称使用假刊、套刊的风险不容小觑!
1、撤销职称与黑名单
多地(如深圳、广西、北京)已通报案例,使用假刊评职称者将被撤销资格并限制3-5年内不得参评。
2、学术信誉受损
假刊无审稿流程,文章质量低劣,可能影响后续学术评价与职业发展。
一、假刊的常见类型与案例
1. 非法冒用刊号的假刊
这类期刊通常伪造或冒用正规期刊的 CN/ISSN 号,内容质量低劣。例如: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曾被多地教育部门列入黑名单,冒用其他期刊的 CN 号,以 “快速发表” 为诱饵吸引作者。
《中国科技研究》:通过虚假官网征稿,承诺 “1 周审稿、1 个月见刊”,但实际未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2. 电子期刊冒充纸质期刊
部分假刊将电子期刊伪装成纸质期刊,利用作者对期刊类型的不了解进行欺骗。例如:
《XX 教育论坛(电子版)》:宣称与某核心期刊合作,实际为非法电子出版物,无法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查询。
3. 境外注册、境内发行的假刊
这类期刊在境外注册,但面向国内征稿,常以 “国际期刊”“高影响因子” 为噱头。例如: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在境外注册,无正规采编流程,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二、套刊的典型模式与风险
1. 一号多刊(增刊、专刊等)
合法期刊通过拆分版本牟利,常见形式包括:
《XX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一 CN 号下衍生出 “学术版”“理论版”“教育版” 等多个版本,内容同质化严重。
《教学与管理》:曾被曝光存在 “教师版”“学生版” 等套刊,部分版本未在总署备案。
2. 同名异质套刊
冒用知名期刊名称,但内容与原刊无关。例如:
《人民教育》(高仿版):外观与正版期刊相似,但 CN 号和内容均不同,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征稿。
3. 合作办刊乱象
正规期刊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办刊,但后者违规操作。例如:
《XX 医学研究》:与某文化公司合作后,出现多个 “子刊”,以 “特刊” 名义收取高额版面费。
三、合集类出版物的陷阱
1. 会议论文集冒充期刊
部分机构以 “国际学术会议” 名义征稿,将论文汇编成合集,无正规刊号。例如:
《2024 年国际教育创新与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未在总署备案,部分高校明确不认可此类合集。
2. 论文汇编类非法出版物
以 “优秀论文选”“行业年鉴” 等名义出版,实质为敛财工具。例如: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通过伪造书号出版,内容多为拼凑的网络文章。
3. 电子合集的隐蔽性
通过电子渠道传播的合集,如 “知网特辑”“万方专题”,可能未获数据库官方授权。例如:
《新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宣称与知网合作,但实际为非法电子合集,无法在知网检索。
四、辨别与防范策略
1. 官方验证
期刊查询: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http://www.nppa.gov.cn)的 “从业机构和产品查询” 栏目,核对期刊名称、CN 号、主办单位等信息。
数据库比对:如信阳师范大学要求,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论文,确认期刊是否被收录。
2. 警惕异常特征
征稿方式:假刊常通过邮件、QQ 群广发 “约稿函”,承诺 “快速发表”“包过审”。
费用与流程:套刊或合集可能以 “版面费”“审稿费” 等名义多次收费,且无正规发票。
3. 参考地方政策
河南省规定:职称评审中,期刊合法性以主流数据库收录为准,中文核心期刊参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
预警名单:关注河南省教育厅或高校发布的 “黑名单”,如信阳师范大学明确要求审核材料需通过科技处盖章。
4. 学术机构建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议作者优先选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权威目录中的期刊。
高校图书馆:部分高校提供 “期刊预审服务”,帮助作者筛查非法出版物。
常见假刊与套刊名单
1、盗用外文期刊名义的假刊
《工程管理前沿(中文版)》:正刊仅有英文版(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中文版为套刊。
《建筑学研究前沿(中文版)》:正刊为英文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中文版为假刊。
《护理前沿(中文版)》《介入医学杂志(中文版)》:正刊均为英文版,中文版系套用刊号。
2、盗用国内期刊名义的假刊
《科技新时代》:正刊为少儿科普期刊,未收取发表费用,套刊伪造学术版并收取费用。
《工程建设标准化》《中国科技信息》:正刊已发布打假声明,套刊封面、地址与正刊不符。
《建筑创作》:正刊为《AC建筑创作》(双月刊),假刊通过期刊网传播,导致多人被列入职称黑名单。
3、其他高频假刊
《教育学文摘》《教学与研究》《基层建设》《中国电业》:长期被仿冒,部分正刊已注销刊号,但假刊仍活跃。
《安家·校外教育》《中国经济评论》《世界》:正刊非学术期刊,套刊伪造学术版并收取费用。
《科学与生活》《健康快车》(汉语版):正刊为少数民族语言出版,汉语版为假刊。
评职称使用假刊、套刊的风险不容小觑!
1、撤销职称与黑名单
多地(如深圳、广西、北京)已通报案例,使用假刊评职称者将被撤销资格并限制3-5年内不得参评。
2、学术信誉受损
假刊无审稿流程,文章质量低劣,可能影响后续学术评价与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