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吧 关注:37,951贴子:3,189,216

转贴:收割散户韭菜的量化交易是犯罪行为 ——侵害无处不在,你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侵害无处不在,而今你觉醒了吗?洒家早就给出了善恶的定义,侵害就是恶,当恶行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应该怎么办?…………量化交易,能够比普通交易者更快地执行交易,因为采用了自动化,低延迟技术,高效数据处理,以及算法,自身系统,策略优化等手段.违规作弊的量化交易,也被称为"收割散户韭菜"的利器,主要是因为利用了抢先交易.抢先交易偷窥其他交易者的订单信息后,抢在订单执行前进行交易,采用"反向成交"(Contra Trading,具体定义见后文),几乎可在每笔合规交易上揩油,侵蚀合规交易者的利润,劫掠财产的手段如同"收割韭菜".——它们如同吸血的蚊子,吸食所有合规交易者的血液.(中长线主力资金做多,也难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因为量化交易非法获得大额买单信息后抢先交易,如果市场不能一致看多,资金同样会被吞噬,同样会被揩油.而且,因为订单信息还会暴露交易者的身份,把大额订单拆分成多个小额订单,交易意图同样会被量化交易监测和掌握) 因为窥探了其他交易者的底牌,使用量化交易的抢先交易可以实现稳赚不赔的无风险交易.但是,含有投资者交易意图细节的订单信息,是投资者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得订单信息,构成窃取个人信息罪,偷窥订单信息的抢先交易与精准电信诈骗所实施的犯罪,都是以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为前提的,入侵主机的抢先交易,比抢票软件的违法性质更严重,抢票软件不需要窥探他人的订单,也不会劫掠其他用户的财产,但劫掠其他用户财产的抢先交易,既要要偷窥他人的订单,还会入侵计算机篡改数据(如利用交易所系统漏洞篡改时间戳,通过技术手段延迟其他交易者的订单执行),目的是为了劫掠其他交易者的财产.详见后文分析.已被刑罚的抢先交易案例,通常是因为采用了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虚假信息诱导等手段,例如,"抢帽子"交易,某证券分析师先买入股票,然后公开推荐该股票,待股价上涨后抛售获利.但是,使用量化交易的抢先交易也是犯罪行为,详见后文分析.量化交易违规作弊现象在欧美金融市场已不是新鲜事,而且手段花样繁多.………………

收割散户韭菜的量化交易是犯罪行为 ——侵害无处不在,你觉醒了【紫哥吧】_百度贴吧

来自:tieba.baidu.com/p/9609709471?sharefrom=tieba



IP属地:四川1楼2025-03-29 15:36回复
    原文因篇幅较长,压缩后在楼下简要发表,如果需要阅读原文,就点击楼上链接。


    IP属地:四川3楼2025-04-02 13: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侵害无处不在,而今你觉醒了吗?洒家早就给出了善恶的定义,侵害就是恶,当恶行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应该怎么办?


      IP属地:四川4楼2025-04-02 13:06
      回复
        放高利贷的在借贷平台,如何做假账号逃避法律责任?如何逃避实名、刷脸认证?2025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找人代办人脸认证,2000元就可搞定;人脸认证,“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着”。——这竟然是借贷平台工作人员给放贷人出的主意,工作人员还“教导”放贷人,绕开平台、放款走微信等渠道,就可以放高利贷。这样平台虽然为为高利贷提供服务,也可以不知情等理由,逃避相关的法律责任。
        平台和放高利贷的狼狈为奸,暴力“收割”借款人,但借款人却因找不到放贷人,无法维权。
        此类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服务,撮合双方完成交易,角色是居间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介、经纪。提供中介(经纪)服务的公司企业,基本上都是缺乏诚信的,例如,房产中介、婚姻中介。


        IP属地:四川5楼2025-04-02 13:06
        回复
          315晚会还曝光,“获客软件”会在互联网上自动抓取用户的手机号码、微信号等个人信息。上网时并没有公开手机号码,使用手机上网看了视频、文章,发表了评论,浏览了网站,输入了搜索内容,就会使手机号码暴露、被抓取,而且其他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乃至个人隐私、兴趣爱好、居住地等也会暴露。姓名、身份证及其号码会不会暴露?315晚会没有披露,但令人担忧。
          某“获客软件”的精准客源提取原理是:“任何人,任何上网行为都脱离不了运营商;运营商存储了每个人的上网行为,通话行为,短信交互,实时位置等各种行为”。互联网用户的每个行为,都是“获客软件”查找和提取的目标,因为互联网用户的每个行为,都是某些“人”所需要的。


          IP属地:四川6楼2025-04-02 13:07
          回复
            为什么犯罪分子裹得严严实实,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偷窥着受害人的一举一动,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却脱光了待在醒目之处,茫然无知,成了豺狼嘴里的羔羊?
            为什么安分守己的人老实巴交地做了实名登记,却成为被伤害的对象?法律制度的设计,是惩恶扬善还是惩善扬恶?为什么守法的老百姓得到的不是福利反而是伤害?这是鼓励守法还是惩罚守法?
            《李淳风藏头诗》说:“男女皆去衣而行,禽兽皆着衣而走”。是不是很准?简要解析:寓意没有隐私可言,或者因为个人信息大泄漏,男女都成了透明人,做坏事的禽兽之人却伪装得严严实实,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偷窥着“去衣”者的一举一动,伺机作案。(《李淳风藏头诗解析》的最早版本,摘录自2021年12月印制的《白皮书》,之后经过修改补充发表于B站,前几天又在百度贴吧发表)


            IP属地:四川7楼2025-04-02 13:10
            回复
              还要继续毫无警觉地使用手机上网玩耍吗?使用手机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上网行为,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取,不仅手机号码,还有其他更多的个人信息,都会被窃取。所以洒家很少用手机,洒家早就是明白人了。侵害无处不在,而今你觉醒了吗?


              IP属地:四川8楼2025-04-02 13:10
              回复
                什么是真实身份和个人信息?简而言之,真实身份就是与身份证号码相对应的人,依照这个唯一的号码,可以找到唯一的,完全区别于他人的人;个人信息,既是身份证和身份证号码,也包括真实身份所衍生的,且与真实身份存在对应关系的生物特征、行为或行为记录,还包括所关联的,能够独立或辅助识别真实身份的所有信息。
                因为手机号码已经实名登记,手机号码及其所产生的通信、上网记录可以识别出真实身份的个人,当然就是个人信息。因为手机号码已经实名登记,使用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乃至个人隐私、兴趣爱好、居住地等,也是个人信息。


                IP属地:四川9楼2025-04-02 13: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15晚会还曝光,某些“获客软件”通过精准“爬虫”获得相关数据,甚至可以从三大电信运营商直接获取。
                  如果通过精准“爬虫”获得相关数据,那就是入侵了电信运营商的主机,如果电信运营商的主机可以被这些低级的“科技”公司入侵,那说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安全不堪一击,境外敌对势力或一些顶级情报机构早就经常光顾并获取了大量的国民个人信息数据吧。
                  如果相关数据从三大电信运营商直接获取,那说明有电信运营商内鬼配合。制作、使用“获客软件”的,电信运营商的内鬼,均构成犯罪,最起码构成“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甚至运营商也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之二的刑罚规定。
                  为什么315晚会曝光之后,才会有人重视?直到现在,某些人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身份被盗用的危害性还是认识不足,难道不知道既危害国家安全,也引发了新型犯罪及社会治安问题,损害了全体国民利益?我在几年前已经做出了警告,详见我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完善电话实名登记制度的建议》等文章。


                  IP属地:四川10楼2025-04-02 13:12
                  回复
                    “获客软件”之所以能够获得相关数据,是因为运营商的管理、技术漏洞。运营商存在如此低级的管理、技术漏洞,怎么预防电信诈骗?运营商存在如此低级的管理、技术漏洞,才会导致电信诈骗猖獗,明明是运营商的的责任,为什么要把用户折腾得没完没了?洒家是反电诈的祖师爷,竟然会成为风险用户被限制通信,还被要求二次实名认证,骂了它们一顿,才恢复了通信畅通。早年购买、开通手机卡,既要刷人脸还要录音,问工信部,聋哑人怎么办?现在不用录音了,但花样依然繁多,除了强迫用户在一推资料上签名、按手印、抄写某些句子,各地也各有地方特色。例如,某地的某家运营商规定,手机卡丢失后应在24小时内挂失,如果不挂失,如果被人用于电信诈骗,就等同于实名登记人实施了诈骗——如果有人偷了它们家的菜刀,还用菜刀杀了人,如果没有挂失,它们就等同于凶手?再如,某地16至23周岁的人购买开通手机卡受到特殊限制,因为是低龄用户,但法律规定18周岁就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了,在某地,在电信业务之外的某些场合,成年人也被要求签订承诺书。
                    其他各行各业,包括且不限于交通运输、通信网络、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医疗卫生健康养老、住宿旅游、房产交易、物流、民航、水运,大公司、小企业,它们采集了客户的个人信息之后,管理、技术漏洞有多大?比三大运营商更严重的应该不在少数,315晚会所曝光的借贷平台,既然它们主动帮助放高利贷的做假账号,逃避法律责任逃避实名刷脸认证,是高利贷压榨借款人的帮凶,它们怎会保护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落在这些人手里,真成了待宰杀的羔羊。
                    侵犯个人信息的事件比比皆是,个人信息泄密所引发的违法犯罪罄竹难书,人民群众很受伤,为什么侵害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对保护个人信息做些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个人信息保护职责部门的职责,但我们实际做了些什么?


                    IP属地:四川11楼2025-04-02 13:14
                    回复
                      电话实名登记防电信诈骗,医院“人脸识别”防“号贩子”倒号,人脸抓拍治理违规吸烟,为了抓一只耗子,宁可把家里的盘子全砸了,为了抓个别坏人,把所有好人折腾得没完没了,但是,过犹不及,矫枉不能过正。——我们能否从中获得些许启示?能否从东南亚十万多诈骗大军祸害国人获得启示?如果不能保证数据安全,就要慎用个人信息采集,如果不能保证实名登记人免受实名登记之后信息泄露的伤害,就不要动辄实名登记。
                      公司企业、组织机构、单位个人、手机网络、软件APP打着身份查验的幌子,做的却是随意采集、过分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事,身份查验,不仅查验的权力被滥用,还用错了方法,把身份查验当成了个人信息采集,而且对所采集的信息、数据缺乏有效的保护,造成有意无意地泄露,致使泄密成为常态。(身份查验是公权力,公权力是不得委托给公司企业或个人的,权力并非权利,权利可以放弃,但权力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是不能放弃的,如果将义务委托,是需要权利人同意的。查验是比对鉴别,身份查验,是在已采集、获得被查验人基准身份信息的基础上,把基准信息与所查验的信息进行对比鉴别,例如,指纹查验,要先录入指纹信息,然后查验被查验人的指纹和系统已录入的基准信息是否一致,——录入指纹的动作,发生在“查验”动作之前。详见我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完善电话实名登记制度的建议》等文章)


                      IP属地:四川12楼2025-04-02 13:17
                      回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引发信息泄密的窟窿似乎总是补不完,既浪费精力财力,又让明白人提心吊胆。但是,有没有想过从系统上来修复漏洞?如何避免滥采滥集,如何保证数据安全,这才能从根本上防范信息泄密。
                        侵害无处不在,而今你觉醒了吗?洒家早就给出了善恶的定义,侵害就是恶,当恶行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应该怎么办?


                        IP属地:四川13楼2025-04-02 13:22
                        回复
                          树欲静而风不止,试图躲清静,却没法让你隔绝侵害。银行卡也会失效,突然被机器吞噬,银行卡的十年有效期是怎么来的?银行工作人员所提供的相关依据竟然是已经废止的法规。除了银行卡失效,电脑版的网银也会突然打不开,既不能更新也不能登录。有存款但急需钱时却突然没法搞到钱,没有钱怎么过日子?
                          你所接触的各行各业,都在骚扰、侵害你的生活,证券行业也不例外,而且是重灾区。
                          以上算是引言吧,楼下才是的正文。


                          IP属地:四川14楼2025-04-02 13:24
                          回复
                            量化交易,能够比普通交易者更快地执行交易,因为采用了自动化、低延迟技术、高效数据处理,以及算法、自身系统、策略优化等手段。
                            违规作弊的量化交易,也被称为“收割散户韭菜”的利器,主要是因为利用了抢先交易。抢先交易偷窥其他交易者的订单信息后,抢在订单执行前进行交易,采用“反向成交”(Contra Trading,具体定义见后文),几乎可在每笔合规交易上揩油,侵蚀合规交易者的利润,劫掠财产的手段如同“收割韭菜”。——它们如同吸血的蚊子,吸食所有合规交易者的血液。(中长线主力资金做多,也难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因为量化交易非法获得大额买单信息后抢先交易,如果市场不能一致看多,资金同样会被吞噬,同样会被揩油。而且,因为订单信息还会暴露交易者的身份,把大额订单拆分成多个小额订单,交易意图同样会被量化交易监测和掌握)
                            因为窥探了其他交易者的底牌,使用量化交易的抢先交易可以实现稳赚不赔的无风险交易。但是,含有投资者交易意图细节的订单信息,是投资者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得订单信息,构成窃取个人信息罪,偷窥订单信息的抢先交易与精准电信诈骗所实施的犯罪,都是以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为前提的,入侵主机的抢先交易,比抢票软件的违法性质更严重,抢票软件不需要窥探他人的订单,也不会劫掠其他用户的财产,但劫掠其他用户财产的抢先交易,既要要偷窥他人的订单,还会入侵计算机篡改数据(如利用交易所系统漏洞篡改时间戳,通过技术手段延迟其他交易者的订单执行),目的是为了劫掠其他交易者的财产。详见后文分析。
                            已被刑罚的抢先交易案例,通常是因为采用了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虚假信息诱导等手段,例如,“抢帽子”交易,某证券分析师先买入股票,然后公开推荐该股票,待股价上涨后抛售获利。但是,使用量化交易的抢先交易也是犯罪行为,详见后文分析。
                            量化交易违规作弊现象在欧美金融市场已不是新鲜事,而且手段花样繁多。


                            IP属地:四川15楼2025-04-02 13: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违规量化交易的具体表现方式(资料由Deepseek提供,略有整理)
                              1. 抢先交易(Front Running)
                              定义:在得知其他交易者的订单信息后,抢在订单执行前进行交易,从中获利。
                              实现方式:
                              内部信息泄露: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其他交易者的订单信息。
                              预测订单流:通过分析市场数据预测大额订单,提前进行交易。
                              示例:某量化交易公司通过监控客户订单,抢先买入股票,推高价格后再将股票卖给客户。


                              IP属地:四川16楼2025-04-02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