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佛门吧 关注:2,509贴子:62,487
  • 0回复贴,共1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把仓库拆掉,那这个拆的时候,下手处是在它起现行的时候才有得拆,才用智慧观照去拆,是不是?
净法师答:第八识其实它经常起现行,它没有休息的时候。八识里面有两个识是不休息的,一个第七,一个第八,叫恒常心所,它白天晚上不休息的。前六识会休息,你睡觉的时候前六识,你不做梦的时候前六识是全面休息,第七第八识它没有休息。但是你拆第八识,你要改变第八识,要从第七意识下手。因为第七意识的我执深深的主导第八识。
所以我们在研究唯识的时候,你除了研究它当体的功能,你还要注意它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会互动的。第八第七密切互动,第七第六也密切互动,第六前五也密切互动,它会显现一种互动关系。所以你要破坏第八识,要从第七意识下手,因为它的我爱执是第七意识引起的,它本来是变成因果嘛,对不对?那么因果里面有一个我,我去造业,我去得果报,那个我的概念是第七意识给它的。所以第七意识一转,第八识就跟着转,所以六七因中转嘛,对不对?五八果中圆。在因地里面要改变的只有第六第七,六七嘛,五八是配合的,你六七转,五八就跟着转,感受也跟着转,第八识也跟着转。
所以你因地的时候,注意第六第七就好了。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我们净土宗的人,我们今生不可能破坏第八识,这是一个现实,但是你最好把第八识的势力,降到最低,你必须把你的清净心,所摄受的信愿的力量加强,你临终不能让第八识来主导你,你要第八识来主导你,你就完了,你就随业你就流转了。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要在第八识没有启动之前,你还没有死亡之前,你的正念就要提起来。
所以随念往生没有经过死亡,没有经过第八识。一旦第八识开始活动,你就完了。第八识的势力不是你可以控制的,所以净土宗是要在第八识还没有活动之前先下手,你赶快提起正念跟弥陀感应道交,靠第六意识随念到净土去。一旦你的第六意识进入闷绝,第六意识开始不活动的时候,由第八识主导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往生了。一个人临终只要进入昏睡状态,你就百分之百不可能往生。因为你的根本、随念往生那个第六意识的正念失掉了,完全第八识主导的时候,你不可能往生了。第八识它是一个有漏业力的根本,所以你必须在第六意识清楚的时候,就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第八识还没有出手之前,你就要先下手,完成感应道交。一旦第八识开始活动,你就没机会了。
当然第八识,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因为我们修行也不能从第八识下手,因为它是被动的,它只是一个仓库,其实它很无辜,它只是一个因果的一个摄持者跟变现者,那么真正主导它的当然是第七意识,当然第七意识也受第六意识的影响。
------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净界法师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推寻,冥心体察,则何尘而不出,何病而不消,断惑之门,斯为要矣。”
所以我们只要有志于今生往生净土,你希望能够临终的时候正念分明,把所有的佛号都能够成功的带领我们超越轮回、导归净土,你必须要知道捷径。了生死只有一条路而已的,没有其他路了,你一定要走这条路的。
什么是捷径呢?
就是好好的了解第七意识,好好的调伏它!
所以将施妙药先候病源,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轮回?不是你做错了事,不是,不是这样的。做错了事也不一定会轮回,因为做错事忏悔就好了嘛,但是为什么你忏悔还是没有用呢?来生还继续轮回呢?这个已经不是善恶对错的问题了,关键在于执着,一种非理性盲目的执着。就是说这个执着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你还是会执着,叫做无明,你根本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执着。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生生世世,为什么你今生死了,你来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报?那个让你得果报的力量是什么呢?你先把这个问题抓出来。
好,所以我们应该很平心静气的去了解它、去体察观察它,那么所有的烦恼都能够出离,所有的病根都能够消除,总而言之断惑之门斯为要矣。你想了生死,你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面对你的执着,把它空掉,然后再重新发愿,重新引导它,给你的生命一个新的引导者,就是用愿力来引导你,不能用自我意识来引导你。
举一个例子,在《净土圣贤录》讲到清朝有一个百不管老人。这个老妇人,她管了一个很大的事业,年纪大的时候,她相信净土法门,就好好念佛了,就把事业交给她的子女来掌管。但她念佛念了几年,她总是觉得佛号念得不相应,这个时候,她就请教她的师父了,她师父说,你是怎么念佛的呢?她就说,我在念佛的时候,但是我的子女跟我请教事情,怎么去管事业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一些建议。她师父说,你没有真心实意地把心安住在佛号上,你的心还是攀缘娑婆世界,你的心还是有漏,漏失掉了。怎么办呢?老和尚说你以后啊遇到你的子女问你事情呀,你修三个字叫随他去。然后她就自封为百不管老人,以前只是身体不管,心里面还是执着嘛,对不对?她真实地把心里的执着放下了,随他去了。
在《楞严经》里面很强调你的因地,因为你的因地心果地觉,影响你最后的开花结果。诸位,当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那一刹那,你是在用佛号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因地,就很重要了。如果你的心是一个有漏的执着,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这句佛号就变成有漏的了,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
这个百不管老人,她以前所念的佛号,全部是有漏的。因为她的心还是有所执取,她的心还在娑婆世界!按照蕅益大师的开示,你要往生,你必须把心先送到净土去,是心作净土,然后你每一念心所创造的佛号,是心是净土。如果你的心根本到不了净土,你的佛号就到不了净土了。
诸位你要知道一个概念,这个因果你不要错乱啊,是你的心来引导佛号,而不是佛号来引导你的心!如果是佛号引导你的心的话,那每一个人都应该往生啊!佛力是主动,你是被动,那每一个念佛人都应该往生呀!不可能念佛人而且每一个念佛人得到的功德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因为你用不同的心来引导佛号。
所以一句佛号,跑到一百个人心中,产生结果不一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佛号来引导你,否则你是错乱因果了,是你的心是因,佛号是结果。所以断惑之门,斯为要矣!你的往生跟你念佛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你佛号越多,你到了净土,品位更殊胜,多多益善。但是往生的关键,你必须要创造一个超越三界的佛号,你必须有本事把佛号变成你超越生死的力量,从而跟弥陀感应道交,要顺从本愿,而不是顺从娑婆世界,而不是顺从自我意识。
所以这个地方,断惑之门,斯为要矣!这是一个成败的关键。所以一个人临终可以起烦恼,但是不能起颠倒。起烦恼用佛号压它,可以,它只是一时的分别。但是你那个坚固的执着,佛号压不住了,起颠倒你就没救了。因为起烦恼是第六意识的问题呀,第六意识很好对治的,你只要转移目标,第六意识只要你不去攀缘,用佛号来取代妄想,这个妄想就消失了。第六意识是最好对治的,但第七意识就不是这样了,你一起颠倒,谁拿你都没办法,助念也没有用了,你自己要往娑婆世界跳,谁拿你都没办法。所以断惑之门,斯为要矣,是这个意思。
好,前面我们讲到这个整个轮回的根本。但是呢第七意识不幸的是它没有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力量,它的形成其实是第六意识点点滴滴的错误思想长时间累积而成,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改变第七意识,还得靠第六意识的修观。因为第七意识它没有自我调整的力量。前面讲病根,现在讲方法了,讲对治第七意识的方法了。
------
当淫欲心在活动时,你要回光返照
净界法师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遇佛授观,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在每一段的经文当中,都会先介绍这个菩萨修学因地,他的一个过去的因缘。我们是不能摆脱过去的,就好像我们永远离不开阿赖耶识的这个因缘。
乌刍瑟摩,乌刍瑟摩翻成中文叫火头,他因地是修火光三昧而成就,他是整个佛教的金刚护法尊神。他在释迦如来面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他是金刚护法,所以他是站着。前面都是要先起立,但他是护法神,就站在佛的两边,就直接的顶礼佛足。他说:我回忆我过去在做凡夫的时候,我内心的相貌是——性多贪欲。就是阿赖耶识的内心世界,经常打这男女贪欲的妄想,这个妄想经常干扰着我。他面对这样一个贪欲妄想的所缘境,我们看他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那么有佛出世,名曰空王,当然这个菩萨,他前生不断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跟三宝结缘!所以他就能够与佛同时间出世,这尊佛叫空王佛。这尊空王佛《法华经》里有提到,就是在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同时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那一尊佛。所以这个乌刍瑟摩尊者,他是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学,这不可思议!这个空王佛就跟他开示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先讲过失---
菩萨先观察淫欲的心,它是一个烦恼火,假设我们不加以调伏,会变成业力之火,最后变成三恶道的果报之火,所以未来是一个地狱之火的果报,那怎么办呢?
你看:佛陀没有教他马上对治,佛陀教他回光返照。说啊:你好好的观察──在你的百骸四肢身体当中,这种冷暖气息的变化。
什么叫冷暖气息的变化呢?就是说:你要观察你没有生起淫欲念头的时候,你的心是清凉的,叫冷;当这个淫欲之火活动的时候,你身体变成热恼的,叫做暖。那么这清凉之相跟热恼之相,这两个相状在你心中交互作用,有时候清凉、有时候热恼,有时候热恼、有时候清凉。那你应该怎么办呢?
神光内凝─关键在这四个字。神光就是你那一念心要内凝,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你要观想:你淫欲在活动的时候,你要回光返照、你要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观察我们的淫欲心,你没有来之前,到底它的根源在哪里?我们知道:妄想最怕的就是我们回光返照─达妄本空,觅心了不可得。所以,我们面对烦恼第一件事情要怎么样?回光返照---先脱离妄想。那么一个人回光返照就开始安住真如,就跟妄想的相状脱离了,就不住在妄想,然后转化…化多淫心成智慧之火。这个地方…他理观是脱离妄想,应该还有一些事修的对治,比方说:念佛持咒、修四念处等等。
那么这个乌刍瑟摩在空王佛的指导之下,一方面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脱离妄想;一方面种种事相的对治,就把淫欲的火转成智慧之火。同样是火,但是一个是杂染的因缘,一个是清净的因缘。这时候,诸佛就叫我火头。因为他观火大而成就,在因地当中成就火光三昧,而悟入了真如佛性;在迹门当中,我示现一个阿罗汉,后来就发广大愿---只要诸佛成道,我就做金刚力士,护持所有修学者,帮助调伏魔障及一些冤亲债主的障碍。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依我个人的整个修学历程来说,我是如实的观察:在身心世界当中,这个冷暖的触觉,我发觉我的身体有时候是热恼的、有时候是清凉的。
怎么会这样子呢?原来都只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假相,当我的因缘是一个苦恼的因缘结合,就出现淫欲之火的假相;当我阿赖耶识释放业力的种子,是一个善的清净种子,就出现清凉的假相,不过这两个假相,都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开始脱离热恼相、也脱离清净相,最后无碍流通,我就悟入了…这种真如法性的周遍法界、没有障碍的真如佛性、回到了我的真如佛性。一切的烦恼全部消灭脱落,而化成智慧的光明,最后成就无上佛道。对我来说,观察火大,斯为第一,最为殊胜。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就这一句话!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刚开始是被物所转,这个物就是一个假相,凡是有相状的,就叫做物,我们的心是没有相状的,那么我们一开始被它所转,转久了变成怎么样呢?变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说:诶!你怎么这种个性呢?诶,我改不过来。被物化了嘛!你怎么改不过来呢?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改不过来,那就真的改不过来。所以我们常说:你不要认为:你业障深重,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你果然业障深重,你被业障物化了!你不要老是想你烦恼深重,你要经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所以你看经典里面,佛陀告诉我们菩萨要怎么想?你要想我的心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本来具足无量功德的。菩萨要经常这样想。你老是想你烦恼重,你就被烦恼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缚住了,所以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
蕅益大师在解释二十五圆通的时候,他举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他说:释迦牟尼佛,他来到人世间,他因为过去的业力,他有十种的余报,比方说:马麦,佛陀曾经三个月,没有人供养他,结果马夫拿粗的马麦给佛陀吃。我们旁边的人,看到佛陀真的把马麦吃下去,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蕅益大师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佛陀真如的心啊,跟马麦接触的时候,转成常乐我净的甘露。佛陀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你说:诶!释迦牟尼佛假设生长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跟我们吃同样的饭,那他是什么相貌呢?你表面看是跟我们一样,但实际上不一样,因为他不为物转,所以他能够去改变外境。
我们一般人改变外境方法错误---向外去改变,你永远改变不了。你过去有一个业力,结果你去外面,跟它对立,结果两个人恶缘越结越深,就像滚雪球一样,辗转增胜。佛陀告诉你,你不要这样做,你遇到恶因缘,你把心带回家,它自然脱落!你只要不为它转,你就能够转它,因为它是虚妄的嘛!你想想看,后面《楞严经》讲说---你安住在真实,它活在虚妄,当然是你转它。
诸位要知道:真实的力量---一个人不动念头是最大的力量,无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所以在二十五圆通佛陀说:说魔王来干扰你…开玩笑,魔王是什么境界啊?六欲天的天主啊!他过去生的福报比我们大啊,他那个魔王也有一点禅定的,起码有未到地定了,能够做魔王也不简单啊,我们一个生死凡夫,凭什么能够跟那个魔王抗拒呢?凭的就是我们安住真实,他活在虚妄。佛陀说:你安住真如就像光明一样,他活在虚妄颠倒当中就像黑暗。
佛陀说:你看过哪一个黑暗去破坏光明?不可能嘛!所以我们面对事情:第一个安住真实,不随妄转,你就能够转变它。你看他遇到了淫欲之火,他安住、他回光返照,就神光内凝,然后再用种种的方法对治,他就能够转物---转淫欲之火,成智慧之火。
你才能够一个人要懂得放下,拥有所有的东西,这个思想很重要。二十五圆通的根本思想,就在这一句话: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就是这个思考。


IP属地:吉林1楼2025-03-30 15: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