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古称九州镇,宋太宗时期,因此地有人凿井时,发现了刻有篆文“会昌”二字的古砖12块,于是便以“会昌”作为县名。
1,文武坝镇
文武坝:清顺治末年,邹氏﹑李氏迁到此地开基,因邹氏多出秀才,李氏常练武而得名
白石村:宋朝中叶期间,原村四姓开村(即姓尤、姓国、姓白、姓石),当时命名为尤国白石,后因尤姓、国姓人丁少,最后命名为白石。
2,筠门岭镇
筠门岭: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曾叫“军门岭”。因盛长筠竹又有江西南大门之称,遂于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改名为“筠门岭”。
3,周田镇
上营村:据说1802年6月永乐年间,此地属原始地蛮之处。王孝公领兵镇蛮在此驻扎兵营为上一兵营驻地而得上营。
下营村原为邹、马、郭、陈四姓聚居之地。后汪思政从会昌县城迁入已24代。并成当地旺族。相传古时曾扎过兵营,故名。
上官村:传说此地在宋朝时出了一名学士,上京城做了官,故名。
4,麻州镇:
九州村:因地处会昌至寻乌公路之南,大山坑之中,原名大南坑,后改为南坑。明代年间建村原名“九丘田”后谐音成九州。
5,晓龙乡
晓龙乡:相传圩由刘云贵夫妇所建。他先请地理先生选好地基,后又请卜卦先生择日开圩,先生回答:暂无吉日,待日再告。市场将竣工的一天晚上,夫妻同作一梦:店房落成的第三天便是开圩吉日,但见天刚破晓,东方泛白,赶圩的人群象一巨龙络绎不绝地涌进圩场。据此便在第三天开圩,并取名晓龙。
田尾村:刘湛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从本乡晓村迁此,因该地位于罗竹东部200米处一片农田的尾部,地势为凤形,凤头在山上,凤尾落在田里,故名田尾。
塘头下村:位于晓龙圩西北7.5公里处的濂江东岸上,高义照从泰和县迁此,因村前有一口大塘而得名。
珠兰乡
6,珠兰乡:珠兰圩于明朝由刘氏开基,因此地三面环山,一面近河(贡水),形似“猪栏”,来往船舶常在此停泊,故原名“猪栏埠”。后人们用同音字“珠兰”雅化,寄“地藏珠宝,形似兰花”之意,改称“珠兰埠”。后逐渐发展为圩镇,称珠兰圩。
7,洞头乡
洞头乡:明末清初,有一蓝姓农民在此盛长水竹子的荒坝开基,取名水竹子坝。后来,蓝氏一族在此建祠堂,因地形似螃蟹,而螃蟹生于水,宿于洞,遂将水竹子坝更名为洞头。
良屋村:先由梁氏开基,后赖国华从庄口镇龙化村迁此已32代。因由梁氏开基,故原名梁屋。后梁氏迁走,赖、郭两姓继居于此,故谐音改为良屋。
8,白鹅乡
白鹅村:1680年郭大庭从本村金屋迁居于此。因村子有一山岗形似一只白鹅,故名。又传古时第一次编修会昌县志时在此调查的编修官看见一群白天鹅从村旁飞过,即兴将此村命为“白鹅”。
角屋村:460多年前郭训利从赣州良府迁此,故原称郭屋。后随着多姓村民的迁入,便以方言同音改称角屋。
罗屋村:罗天雄从于都黄麟(原称黄龙)迁此开基。1602年罗氏迁走,郭少波从赣州良府迁此。因村子处于拐角处,又是罗氏开基,故原名罗屋角,现简称罗屋。
1,文武坝镇
文武坝:清顺治末年,邹氏﹑李氏迁到此地开基,因邹氏多出秀才,李氏常练武而得名
白石村:宋朝中叶期间,原村四姓开村(即姓尤、姓国、姓白、姓石),当时命名为尤国白石,后因尤姓、国姓人丁少,最后命名为白石。
2,筠门岭镇
筠门岭: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曾叫“军门岭”。因盛长筠竹又有江西南大门之称,遂于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改名为“筠门岭”。
3,周田镇
上营村:据说1802年6月永乐年间,此地属原始地蛮之处。王孝公领兵镇蛮在此驻扎兵营为上一兵营驻地而得上营。
下营村原为邹、马、郭、陈四姓聚居之地。后汪思政从会昌县城迁入已24代。并成当地旺族。相传古时曾扎过兵营,故名。
上官村:传说此地在宋朝时出了一名学士,上京城做了官,故名。
4,麻州镇:
九州村:因地处会昌至寻乌公路之南,大山坑之中,原名大南坑,后改为南坑。明代年间建村原名“九丘田”后谐音成九州。
5,晓龙乡
晓龙乡:相传圩由刘云贵夫妇所建。他先请地理先生选好地基,后又请卜卦先生择日开圩,先生回答:暂无吉日,待日再告。市场将竣工的一天晚上,夫妻同作一梦:店房落成的第三天便是开圩吉日,但见天刚破晓,东方泛白,赶圩的人群象一巨龙络绎不绝地涌进圩场。据此便在第三天开圩,并取名晓龙。
田尾村:刘湛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从本乡晓村迁此,因该地位于罗竹东部200米处一片农田的尾部,地势为凤形,凤头在山上,凤尾落在田里,故名田尾。
塘头下村:位于晓龙圩西北7.5公里处的濂江东岸上,高义照从泰和县迁此,因村前有一口大塘而得名。
珠兰乡
6,珠兰乡:珠兰圩于明朝由刘氏开基,因此地三面环山,一面近河(贡水),形似“猪栏”,来往船舶常在此停泊,故原名“猪栏埠”。后人们用同音字“珠兰”雅化,寄“地藏珠宝,形似兰花”之意,改称“珠兰埠”。后逐渐发展为圩镇,称珠兰圩。
7,洞头乡
洞头乡:明末清初,有一蓝姓农民在此盛长水竹子的荒坝开基,取名水竹子坝。后来,蓝氏一族在此建祠堂,因地形似螃蟹,而螃蟹生于水,宿于洞,遂将水竹子坝更名为洞头。
良屋村:先由梁氏开基,后赖国华从庄口镇龙化村迁此已32代。因由梁氏开基,故原名梁屋。后梁氏迁走,赖、郭两姓继居于此,故谐音改为良屋。
8,白鹅乡
白鹅村:1680年郭大庭从本村金屋迁居于此。因村子有一山岗形似一只白鹅,故名。又传古时第一次编修会昌县志时在此调查的编修官看见一群白天鹅从村旁飞过,即兴将此村命为“白鹅”。
角屋村:460多年前郭训利从赣州良府迁此,故原称郭屋。后随着多姓村民的迁入,便以方言同音改称角屋。
罗屋村:罗天雄从于都黄麟(原称黄龙)迁此开基。1602年罗氏迁走,郭少波从赣州良府迁此。因村子处于拐角处,又是罗氏开基,故原名罗屋角,现简称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