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吧 关注:21贴子:1,197
  • 0回复贴,共1

#学生劳动教育#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策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社会乃至教育界都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针对初中生的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也上升到了新的层面。劳动教育对于初中生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学生劳动教育的观念,强化其理解并掌握劳动的技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初中教育;劳动教育;有效策略
前言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被赋予了全能化、综合化的要求,不再唯知识论,成绩论,劳动教育同时也被提升到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层面。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中教师是劳动教育的引领者,使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劳动的方式方法,在生活中践行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是初中劳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涵。本文就初中劳动教育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以期推动初中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不断优化。
1.学校创设条件激发初中生劳动的热情
针对初中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1]。学生在劳动中不但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而且推动了其劳动实操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劳动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来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劳动条件和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劳动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激情。例如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都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打扫清洁,文创布置,植物美化等一系列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识,在一次次的劳动操作中,提高了初中学生对劳动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其获得劳动的成就感。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劳动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初中劳动教育是锦上添花,能丰富劳动教育资源的同时具有操作直观性,可视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劳动教育进行系统的在线学习,对于培养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对于在线学习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供方向[2]。例如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就是值得学生观看和学习的,这样高品质的节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班会中播放此类视频,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意识到劳动对于个人、社会和祖国的意义,激发爱国情怀,也铸就了终身劳动的修养。
3. 家校共育培养劳动习惯
现代很多父母认为学生学习压力大,干家务太耽误时间,这种父母对劳动观念的漠视也导致很多初中学生不会干,不愿干,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不会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缺乏感恩的心态。想要转变这种情况,需要家校共育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完成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3]。教师可以每学期,每个月,每周布置相应的家务劳动让学生来完成,设置家务劳动主题,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开始做起,例如:洗衣服、整理房间、扫地、洗碗、做菜等家务劳动,教师通过家长的反馈形成学生劳动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时记录和表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让学生养成爱劳动,能吃苦的优秀品质,这种把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的做法,要始终如一的贯彻,让学生形成终身劳动的思维。
4用榜样作用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榜样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榜样和创设班级榜样来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塑造。例如通过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迸发出的劳动之美以及劳动精神[4]。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体会普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我最佩服的一位榜样人物”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劳动意识。同时树立榜样还可以从身边人寻找的意识,开展学生之间劳动之星的评选活动,摒弃掉以往的唯成绩论,把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养纳入考核体系,让学生从身边的典型人物出发,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总结: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初中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初中劳动教师要将正确的劳动理念传授给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在劳动实践中,积极创设多情境的模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深化劳动理念,做好家校共育,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使初中学生将劳动和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初中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25期刊发表:http://www.hljht.com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5-03-31 16: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