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是禅门第一公案,提起禅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拈花微笑。读这则公案会让人感到轻松和惬意,甚至内心会生起阵阵快感,但为什么会这样,却说不清楚。
按佛经记载,如来在每次说法时,都会示现种种异象,或舒金色长臂,或现眉间毫光,总之是宝相庄严,无比尊贵,但在拈花微笑时,却有点漫不经心,甚至是有点不正经,一场无上法会的庄严肃穆就在这一拈一笑中被消解得无影无踪。不要说这是在神圣的法会上,就是在今天的某些重要场合,有人胆敢在主席台上搞小动作,台下还有听众嬉笑迎合,也会被视为大不敬。但佛祖却偏偏将此大不敬视为正法眼藏,微妙法门,法会是如来的法会,如来自己这么捣乱,分明是自己对自己大不敬,是自己砸自己的场子,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么一想的话,对这则公案的理解是不是就有点意思了?
后来的许多公案也都在体现这种自己对自己的大不敬和自己对自己的过不去,也都是在自己砸自己的场子,可以说和拈花微笑是一脉相承,只不过,后世的禅师们没有佛祖和迦叶那么优雅,而是表现得更为激烈和简单粗暴,也更容易让人看明白。看懂了这些公案,也更有助于对拈花微笑这则公案的了解和体悟。
按佛经记载,如来在每次说法时,都会示现种种异象,或舒金色长臂,或现眉间毫光,总之是宝相庄严,无比尊贵,但在拈花微笑时,却有点漫不经心,甚至是有点不正经,一场无上法会的庄严肃穆就在这一拈一笑中被消解得无影无踪。不要说这是在神圣的法会上,就是在今天的某些重要场合,有人胆敢在主席台上搞小动作,台下还有听众嬉笑迎合,也会被视为大不敬。但佛祖却偏偏将此大不敬视为正法眼藏,微妙法门,法会是如来的法会,如来自己这么捣乱,分明是自己对自己大不敬,是自己砸自己的场子,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么一想的话,对这则公案的理解是不是就有点意思了?
后来的许多公案也都在体现这种自己对自己的大不敬和自己对自己的过不去,也都是在自己砸自己的场子,可以说和拈花微笑是一脉相承,只不过,后世的禅师们没有佛祖和迦叶那么优雅,而是表现得更为激烈和简单粗暴,也更容易让人看明白。看懂了这些公案,也更有助于对拈花微笑这则公案的了解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