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吧 关注:95,132贴子:2,816,562

古菱齿象洞狮,巨兽,古国,神话先秦五千到一千年前存在的古生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有与山海经描述对照的已知古生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2 04:13回复
    本贴内容多来自李冀先生的论文,先秦动物地理问题探索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2 04: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现生的亚洲象只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然而在先秦时期我国北方是有“野象”生存的。由于学界从未考虑这些“野象”属于灭绝种的可能性,因此它们被无条件地视为亚洲象。但近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先秦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并未普遍被亚热带气候所控制。通过对相关化石(遗骨)、出土文物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重新梳理与分析,本文得出3点新认识:1、先秦时期生存在我国北方的“野象”很
      可能并不是亚洲象,而属于先前被学界认为久已灭绝的古菱齿象类;2、“象之南迁”与气候的转冷并不同步;3、这些“野象”之所以从北方地区消失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气候的变冷,而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压迫。
      与上述“野象”的问题类似,现生犀类也均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先秦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却同样曾经生存有“野犀”。这些“野犀”亦曾被学界默认为均属于现生种,从而被目为当时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的佐证。然而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很值得怀疑的。通过对相关化石(遗骨)、出土文物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重新梳理与分析,本文得出3点新认识:1、“野犀”的南迁不但与“象之南迁”并不同步,与气候的转冷亦不同步;2、这些“野犀”之所以从我国北方地区消失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气候的变冷,而是由于人类社会(尤其是军队)大量需求
      犀牛皮所导致的极端强度的猎杀行为;3、先秦时期生存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犀类未必均属现生种类。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瑞兽“麒麟”,其原型很有可能来自一种从更新世子遗下来的远古化石犀类——板齿犀。
      在先秦时期曾经存在于我国北方,但后来其分布范围发生显著南退的动物,除犀、象外还有多种,例如水牛、水鹿、竹鼠以及多种水生动物。这些动物之所以从北方地区退出,也被认为主要是由气候的转冷导致的。但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造成上述多种动物南退的原因不尽相同,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地表水环境的变化、动物生境的破碎化等因素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以气候变冷这一个单一因子来作为解释先秦时期动物分布变迁的原因是不确切的。
      总之,本文有2个主要观点:1、我国历史时期的动物种类不一定都是现生种,也有可能是某种灭绝于人类历史时期的化石种;2、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变化对于动物分布变迁的影响不应被夸大,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2 04:29
      收起回复
        这里我插一嘴,很多人认为商周时期,我国华北是很湿润,类似现在印度的气候,但大家可以去看看甲骨文翻译,商朝人很多祭祀就是为了求雨,已经干旱到把王妃王后级别的人烧了求雨的地步了,再不下雨就得烧大王了,包括成汤自焚祭天的传说,咋看都不像是热带气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2 04:35
        收起回复
          自民国时期以来,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地学和生物学)知识的传入,我国学术界对于历史动物地理学问题的探讨开始发端,但相关论著亦屈指可数。目前可考的近代以来关于历史动物地理问题的第一篇科学论著,当推章鸿钊先生1926年所撰《中国北方有史后无犀象考》(暂未找到原始文本,只摘录到片段,详见第二章相关内容)一文。其文中观点虽不尽正确,但毕竟开启了此领域研究的先河,意义不应抹杀。稍后,徐中舒先生作《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②一文,运用大量历史文献记载及实物证据,论述了商周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有犀、象生存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徐文中有“旧石器时代,中国北部,曾为犀、象长养之地。此种生长中国北部之犀、象,如环境无激烈之变迁,决不能骤然绝迹”这样的表述。这也就是说,在徐氏看来,商周时期生存于我国北方的犀、象并不是现生种,因为旧石器时代分布于我国北方的犀、象实际上多为板齿犀、披毛犀、古菱齿象等灭绝种。后来,徐氏关于华北地区古产犀象的论述被更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但他关于古代北方地区犀、象种类可能属灭绝种的看法却被学界完全忽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02 04:37
          回复
            今天我国北方是不存在野生大象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在从更新世(大体相当于历史学与考古学语境中的“旧石器时代”)以来直至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周之际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大象在北方地区却是一类分布广泛且较为
            常见的动物。相对于今天大象的分布范围而言,在先秦时期,像黄河流域这样偏北的地方竟然曾经生存着许多大象,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遗憾的是,尽管在《吕氏春秋》等先秦历史文献中一直就存在着显示我国北方曾有大象分布
            的信息,但自汉唐以降,忙于传统考据学问的古代学者们似乎均对此置若岗闻。
            这个问题重新进入学术界的视野,要等到20世纪初叶我国近代考古学发端的前后。
            1915年,罗振玉在其所著《殷墟书契考释》中首次指出古代中国北方曾经有①,他说:
            象为南越大兽,此后世事,古代则黄河南北亦有之。“为”字从手牵象,则象为寻常服御之物。今殷墟遗物,有镂象牙礼器,又有象齿,甚多;卜用之骨,有绝大者,殆亦象骨;又卜辞卜田猎有“获象”之语。知古者中原象,至殷世尚盛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2 04:39
            收起回复
              原文实在太长我复制一些重点,大家可以去看李冀老师的原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02 04:41
              回复
                原文实在太多我都不知道截哪,我简略说明一下李冀老师通过论证,化石,古代文献,与气候研究,先秦北方的大象是古菱齿象,包括商周时期北方的象尊都是两个鼻尖,尔湖南这种有亚洲象生存的地方象尊是一个鼻尖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4-02 04: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岩画、甘肃祁连山岩刻、青海都兰岩画以及云南沧源岩画中都发现有大象的形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02 04:57
                  回复
                    本文以分别被发现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别盖乡与大黑沟布尔汗哈达2处地点的岩画为例。别盖乡的岩画“共有六十七组,有些画面还表现出大规模的狩猎场面。其中第三十八组中有一人身穿长袍,头戴尖帽,还有几组系尾饰的舞者。第九组中有一大象”。“身穿长袍,头戴尖帽”这正与秦汉以前的胡人(如匈奴)服饰特点相吻合,而较为完善的衣着说明其时代并不特别早,至少已脱离了旧石器时代。而大黑沟布尔汗哈达岩画中,伴随大象出现的亦有“张弓射猎和骑马放牧的内容”@。尽管弓箭的出现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而马开始被驯化的时间也还不明确,但骑马放牧的场景却说明当时的游牧经济已较为成熟。由此推断,大黑沟岩画的创作年代很可能亦进入了文明历史时期。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岩画中的大象其性质究竟是属于野生动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02 04:58
                    回复
                      除了华北西北地区历史上骑大象的游牧民族可能真的存在,还是和匈奴相关的族群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02 04:59
                      回复
                        接下来是李冀老师论证了半天兕究竟是水牛还是犀牛,黄家芳在其《“兕”非犀考》一文中提出,“兕”既不是犀牛,但也不是牛,
                        而是某种目前所未知的“独角动物”。现将她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兕”与犀都具1角。
                        2、根据《急就篇》和《交州记》”的记述,“兕”的角远比犀牛的角要更大更
                        3、“兕”是一种外型似牛、大独角、皮厚、易捕杀的群居动物。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等原因,这种动物于晋朝时在中国境内已经消失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02 05:12
                        回复
                          我个人的观点是兕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中指代的动物不一样,甲骨文里记载一次猎杀几十头的那种肯定是水牛,或者原始牛等牛科动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02 05:14
                          收起回复
                            后面是论证了麒麟可能是巨大的板齿犀,我国春秋时期还有诸侯狩猎麟的记载,好像山西的诸侯狩猎了一头巨大无比的犀牛,我国直到春秋可能还有巨大的板齿犀存在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02 05: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板齿犀堪比大象的体型可能是他被神话的原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4-02 0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