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吧 关注:122,974贴子:815,246
  • 1回复贴,共1

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记得当时还聊了另外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就是“拿起书端端正正,放下书乱七八糟,道理都懂就是遇事儿做不到,该怎么办”。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先生早给出了深刻的分析和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法。
谈到个人修养,人们常说的是要静坐养心,要能做到平心静气,而阳明先生却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安静读书时、一个人独处时,感觉情绪也好、动机也好、态度也好,这其实往往是一种假象。比如说独处时心静如水,遇事时方寸大乱,这就是“假平静”;独处时宽容豁达,遇到事就斤斤计较,这是“假宽容”;独处时豪情万丈,遇到点挫折就心灰意冷,这就是“假热情”。阳明先生给出的思路就是:知行合一,事儿上修,事儿上练。
那些没有经过事儿上修、事儿上练的道理,就如同是纸糊的铠甲,不仅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遇到火就燃烧。这一套“事儿上修,事儿上练”的学问被称为“克己”的功夫,阳明先生身上特别厉害的就是克己的功夫。另外大家看曾国藩还有他手下的这些人,也一直在事上修、事上练,走的就是克己功夫、自我提升的路线。
有人会有一种直觉,所谓“克己”就是自我压抑,就是自我忍耐。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大家看“忍”字怎么写?忍字心上一把刀,忍多了忍久了,那不仅要出心理偏差,而且要出身体疾病的。研究发现,包括肿瘤、增生甚至一些重大疾病,都跟这种情绪过度的隐忍是有直接关系的。强行忍耐只能越忍越痛苦,如果说克己功夫不是强行忍耐,应该是什么呢?很简单,是引导、是点亮,也就是以心理引导情绪,用觉悟照亮黑暗。
具体来说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反问法。事到临头就反问自己,情况有那么糟糕吗?我有必要这么激动吗?学了那么多道理都白学了吗?给别人讲得那么好,我自己难道做不到吗?如果以上反问都没有,就直接问一句“我这是怎么了”,连问三遍。这种事中的自我反问可以快速地调动理性和智慧,可以对崩溃或者要暴躁的情绪起到直接的刹车作用。
除了事中反问之后,还要事后反省。就是如果今天情绪失控了,或者今天心态不好把这事儿办砸了,回过头去要写反省的日记,要复盘自己的言行,寻找改进点,并且做出自我承诺。其中每天写一写日记,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记录一下自己的收获,这都是非常好的克己功夫的日常训练。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事前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第一是以前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第二是以前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第三是当下面临的挑战和出路。经过这样的思考,表现就会越来越好。
如果事情都办成了,满意度比较高,结果都比较好,这个时候不要洋洋得意,一定要进行事成反观,就是从整体上对事情的流程来龙去脉进行一下全面的复盘,还有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好的东西要坚持、要传承,坏的东西要发现、要改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总结起来就是:事前反思,事中反问,事后反省,事成反观。以上这些都是事儿上修、事儿上练,围绕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任务展开的。静坐在小书斋里边儿,一个人独处朝着自己使劲,那种修炼方法恐怕是空中楼阁,缘木求鱼。
哲学家告诉我们,读书是思想的漫步,行动才是灵魂的奔跑。阳明先生提醒我们,静中去学一百个道理,不如动中去落实一个道理。人需要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而这个打磨的过程就是事中反问、事后反省、事前反思、事成反观。能够站在理性的第三方的角度,全程监控自己的言行和自己的情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拿起书明白、放下书糊涂,知道所有的道理但是事到临头就是做不到,那恐怕就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这一套克己的功夫,在日常小事上好好的磨练一下自己。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2 17:22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3 0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