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移民遗址是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信仰的主要场所,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北路贾村西侧。据康熙版《平阳府志》记载:广济寺,在县永安里,唐贞观二年(628)建,经年被汾水浸塌,令改徙贾村北官路西,是时,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济济,香客往来不绝。唐宋以来,寺旁又建普润驿,房舍宽广,廊舍幽雅,常驻驿官,办理四方来往的公差事务。在广济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民国版《洪洞县志》)的汉槐,贯通南北的古官道从树阴下通过。汾河滩的老鹳在大槐树枝杈间构巢垒窝,年长日久,老鹳用树枝草叶等构垒的大如车轮的老鹳窝在大槐树上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初移民时,官方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并发给“凭照川资”。当移民起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频频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鹳窝,这样,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为移民心中“祖根”的代称。清朝末年,贾村人景大启修建古大槐树迁民遗址,民国三年建成了碑亭、茶室和牌坊。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通,碑首在盘龙细雕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新中国成立后,对二代槐树进行了加固。新建古大槐树处的门楼、围墙、望亲亭、迁民壁画等,后兴建祭祖堂供奉大槐树迁民始祖神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