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111,336贴子:191,721
  • 1回复贴,共1

#中医知识#隋唐医学集大成者:杨上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杨上善,生卒时间:约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至681年(唐永隆二年),享年93岁。
  籍贯出身:出生于中医世家,籍贯陆浑县杨村(今河南嵩县东北),11岁出家为道士,研习道家典籍及医学。
    仕途履历:
  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任太医侍御,受隋炀帝器重。
  唐朝:
    显庆五年(660年)入朝,任弘文馆直学士;
    龙朔元年(661年)任沛王文学,同年迁左武卫长史;
    麟德二年(665年)任左卫长史;
    上元二年(675年)任太子文学;
    仪风元年至调露元年(676-679年)任太子司议郎、太子洗马;
    调露二年(680年)归老,永隆二年(681年)卒于家。
二、学术成就
    《黄帝内经太素》:
  性质:奉唐高宗敕命编撰,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类编注释专著。
  内容:将《素问》《灵枢》拆分为19大类(如摄生、阴阳、脏腑、经脉等),重新编排并详加注释,开创《内经》分类研究先河。
  价值:
    保存了《内经》早期传本原貌,为后世校勘提供重要依据;
    注释融合道、儒、佛思想,提出“一分为二”等哲学观点,深化医理阐释。
  流传:北宋后国内失传,幸存于日本仁和寺(残卷23卷),晚清杨守敬带回影抄本,经萧延平校勘成书。
  其他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注解腧穴经典,按经脉气血流注顺序排列穴位,影响后世针灸学。
    校勘《八十一难经》《扁鹊灸经》等医籍,推动医学理论系统化。
  道家与哲学研究:
    注解《老子》《庄子》,融合道家思想于医学理论,如以“门之关、阖、枢”阐释三阴三阳经脉功能。
    著作《老子道德指略论》《六趣论》等,展现其哲学造诣。
三、历史贡献
    医学理论创新:
  首创《内经》分类体系,使零散经文系统化,便于研习。
  校勘讹误、保存原貌,为后世研究提供可靠文本。
  将哲学思辨引入医学,提升理论深度。
    针灸学发展:
  对腧穴名称、位置、功能进行考据,如“经渠穴”以水流喻气血运行。
  按经脉循行排列穴位,为北宋王惟一十四经穴归经奠定基础。
    国际影响:
  《黄帝内经太素》传入日本后被视为国宝,推动汉方医学发展。
  日本学者影印仁和寺残卷,促进中日医学交流。
四、轶事传奇
  武则天治病:相传武士彟为治愈幼女武则天顽疾,恳请杨上善出山。杨上善隐居多年后破例出诊,治愈武则天并婉拒官职,体现高士风骨。
  牡丹奇缘:杨上善隐居杨山期间研究牡丹药用价值,隋炀帝曾敕建花神庙,杨山因之得名,留下牡丹文化传说。
五、评价
  杨上善作为隋唐医学集大成者,以《黄帝内经太素》确立其在中医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其学术贡献不仅在于文献整理,更在于以哲学思维重构医学理论,推动中医从经验医学向系统理论过渡。其著作东传日本,成为汉方医学重要典籍,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


IP属地:福建1楼2025-04-03 16:33回复
    10350601332、百度用户#4449231472、沧痛必恫必率.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2楼、茶水层


    IP属地:福建2楼2025-04-03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