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候,生活在关外中三省的满人,那些清朝皇帝的本族同胞们,他们不仅不替自家的皇帝分忧,甚至还喊出了“勿使亲历终归”的口号。在关外积极造反!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满清皇室在自己的“龙兴之地”如此不受待见
这里先说个小故事。大家都知道清朝时期,关外苦寒之地是清朝皇帝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那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宁古塔就是如今的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
乾隆在位的时候,有一批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汉族百姓,和关外的土著旗民相处的不错。这些汉人教导当地包括索伦人在内的旗人如何种田养殖,帮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消息传到乾隆的耳朵里以后,乾隆勃然大怒,命令黑龙江将军严惩参与种田的汉人和旗人,并派军队毁掉了所有开垦好的田地!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因为在爱新觉罗家族眼中,这些关外留守的旗人,如果逐步汉化,生活条件好了、脑子灵活了,那就不利于他们保持“天然淳朴”的本性,往后我大清还上哪去征收便宜又不怕死的兵源,上哪去找些听话好糊弄,忍冻挨饿也要守护“龙兴之地”的顺民了呢
这么说吧,在满清皇帝看来,如果关内以汉族为代表的底层百姓是奴隶的话,那么关外那些百姓,连奴隶都不算,顶多算牲口
自康熙开始,满清朝廷就在长城以北修建了大量的柳条边。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为了防止关内的汉族百姓往东北跑,但有没有可能,他不光是防汉人的,也是为了防备关外那些穷亲戚,因为活不下去往关内逃呢
虽然,爱新觉罗家的统治者们,一个劲儿的给关外那些底层百姓洗脑,对他们说:汉人的文化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们千万不要学!可他们自己呢?那些宗室权贵们的子弟,从几岁开始就刻苦习读四书五经。康熙经常让七八岁的皇子们,在百官面前背诵唐诗宋词,来炫耀自己的教育水平。乾隆更夸张,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破诗,能用生僻字的地方绝不用普通字,好彰显自己的汉字水平有多高
他们在紫禁城里享福。跟他们走的近的那些满蒙汉八旗,也在关内吃香的喝辣的,但那些跟他们同宗同族的野人女真,以及被他们抽兵血抽到快要灭族的索伦人,却只能在外东北过着茹毛饮雪、天寒地冻的生活
对于关外那些满人,虽然皇帝口口声声称他们为同胞,但是打心眼里认为这些人只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爱新觉罗家自打入关以后,就从未想过去建设自己的祖籍东三省,从未想过那些最早跟着他们创业,留在老家的旗人该如何生活
在清朝有这么个说法,驻京八旗喝酒吃肉,汉地八旗衣食无忧,关外八旗艰苦奋斗!关外那些旗人在皇帝眼里就像个夜壶,只有打仗的时候才拿出来用一用,平时根本想不起来
所以在经受了200年的剥削和压榨以后,关外那些旗人对于大清皇帝,早就没有了什么忠诚可言,有的只是仇恨!或许相比较关内各民族,他们更加痛恨这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
最后说个冷知识。溥仪建立伪满的时候,围在他身边的大臣,大多是张景惠、郑孝胥、臧世毅、谢介石、张燕卿这样的汉人,为什么他不多任用一些当地的满人和旗人了呢?因为这些人经过几百年的残酷对待,早就濒临灭族产生不了什么人才了。而且即使有,也不见得会对这个同族皇帝有什么好感
这里先说个小故事。大家都知道清朝时期,关外苦寒之地是清朝皇帝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那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宁古塔就是如今的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
乾隆在位的时候,有一批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汉族百姓,和关外的土著旗民相处的不错。这些汉人教导当地包括索伦人在内的旗人如何种田养殖,帮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消息传到乾隆的耳朵里以后,乾隆勃然大怒,命令黑龙江将军严惩参与种田的汉人和旗人,并派军队毁掉了所有开垦好的田地!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因为在爱新觉罗家族眼中,这些关外留守的旗人,如果逐步汉化,生活条件好了、脑子灵活了,那就不利于他们保持“天然淳朴”的本性,往后我大清还上哪去征收便宜又不怕死的兵源,上哪去找些听话好糊弄,忍冻挨饿也要守护“龙兴之地”的顺民了呢
这么说吧,在满清皇帝看来,如果关内以汉族为代表的底层百姓是奴隶的话,那么关外那些百姓,连奴隶都不算,顶多算牲口
自康熙开始,满清朝廷就在长城以北修建了大量的柳条边。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为了防止关内的汉族百姓往东北跑,但有没有可能,他不光是防汉人的,也是为了防备关外那些穷亲戚,因为活不下去往关内逃呢
虽然,爱新觉罗家的统治者们,一个劲儿的给关外那些底层百姓洗脑,对他们说:汉人的文化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们千万不要学!可他们自己呢?那些宗室权贵们的子弟,从几岁开始就刻苦习读四书五经。康熙经常让七八岁的皇子们,在百官面前背诵唐诗宋词,来炫耀自己的教育水平。乾隆更夸张,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破诗,能用生僻字的地方绝不用普通字,好彰显自己的汉字水平有多高
他们在紫禁城里享福。跟他们走的近的那些满蒙汉八旗,也在关内吃香的喝辣的,但那些跟他们同宗同族的野人女真,以及被他们抽兵血抽到快要灭族的索伦人,却只能在外东北过着茹毛饮雪、天寒地冻的生活
对于关外那些满人,虽然皇帝口口声声称他们为同胞,但是打心眼里认为这些人只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爱新觉罗家自打入关以后,就从未想过去建设自己的祖籍东三省,从未想过那些最早跟着他们创业,留在老家的旗人该如何生活
在清朝有这么个说法,驻京八旗喝酒吃肉,汉地八旗衣食无忧,关外八旗艰苦奋斗!关外那些旗人在皇帝眼里就像个夜壶,只有打仗的时候才拿出来用一用,平时根本想不起来
所以在经受了200年的剥削和压榨以后,关外那些旗人对于大清皇帝,早就没有了什么忠诚可言,有的只是仇恨!或许相比较关内各民族,他们更加痛恨这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
最后说个冷知识。溥仪建立伪满的时候,围在他身边的大臣,大多是张景惠、郑孝胥、臧世毅、谢介石、张燕卿这样的汉人,为什么他不多任用一些当地的满人和旗人了呢?因为这些人经过几百年的残酷对待,早就濒临灭族产生不了什么人才了。而且即使有,也不见得会对这个同族皇帝有什么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