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议论文还是学术论文,讨论、论述最基本的原则是给出合情合理的逻辑清晰明了的论点,论据,最后才是得出最终结论,而不是漫无目的乱弹琴。评价议论任何事情事物,目前只能说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给出一个标准参考物参考值参考系,然后才是以此标准参考物为出发点进行阐述,如果此标准参考物都未能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大致的基本共识或者存在分歧,那之后的一切讨论争论都显得漫无目的毫无意义,成了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又臭又长。
比如要讨论评判一个人(一个项目一个公司)是善还是恶,是好还是坏之类的,如果来一句:“我觉得你没有资格对此人此事此物进行评价。”,那么很明显这里就需要先在“资格”上达成共识,什么样的人才有有资格,什么样的人事物可以评头论足。资格都没达成共识,谈论人事物就没有任何意义。
又或者说“贤”,如果参照标准是古代先贤,那么很多人都不可能达标,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理,如果把“秦桧”作为恶的参考标准,那么小偷小摸者是不是也就成了可以接受的好人。
造谣,谣言。作为一个曾经的参与者所发表的澄清言论比起官方言论来说,权威性又有多少?又存不存在善意的谎言最后达到惊喜的节目效果可能性?官方公告说明天能修复所有bug,结果第二天bug还是满天飞,那官方的所有言论又是否可信?一个人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言出必行的,是不是就可以断定他的下一句话就一定保真?所以到底是用“概率值”更合适还是“绝对值”更靠谱?如果在“概率值”与“绝对值”之间都没能达成评判共识,那我大概率只能说:“你信奉你的绝对不可能,我相信我的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我觉得这世间有且仅有一条真理,那就是所有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其它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听劝感兴趣的话,回头看看你自己之前所发表的所有言论,有多少在标准参考系都没达成共识甚至压根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开始高谈阔论据理力争起来,如果这都能让人心悦诚服我也只能说算你厉害或者确实是一切皆有可能,毕竟你与众不同。
建议你以后与人讨论辩论的时候,先把参考标准搞明白,格式搞清楚再谈其它,不然你的结论就很难具备说服力,也得不出个所以然。不知道这一点建议能不能达成共识,达不成的话你就继续我行我素吧,反正我也没那么多多余的时间逛贴吧。
比如要讨论评判一个人(一个项目一个公司)是善还是恶,是好还是坏之类的,如果来一句:“我觉得你没有资格对此人此事此物进行评价。”,那么很明显这里就需要先在“资格”上达成共识,什么样的人才有有资格,什么样的人事物可以评头论足。资格都没达成共识,谈论人事物就没有任何意义。
又或者说“贤”,如果参照标准是古代先贤,那么很多人都不可能达标,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理,如果把“秦桧”作为恶的参考标准,那么小偷小摸者是不是也就成了可以接受的好人。
造谣,谣言。作为一个曾经的参与者所发表的澄清言论比起官方言论来说,权威性又有多少?又存不存在善意的谎言最后达到惊喜的节目效果可能性?官方公告说明天能修复所有bug,结果第二天bug还是满天飞,那官方的所有言论又是否可信?一个人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言出必行的,是不是就可以断定他的下一句话就一定保真?所以到底是用“概率值”更合适还是“绝对值”更靠谱?如果在“概率值”与“绝对值”之间都没能达成评判共识,那我大概率只能说:“你信奉你的绝对不可能,我相信我的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我觉得这世间有且仅有一条真理,那就是所有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其它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听劝感兴趣的话,回头看看你自己之前所发表的所有言论,有多少在标准参考系都没达成共识甚至压根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开始高谈阔论据理力争起来,如果这都能让人心悦诚服我也只能说算你厉害或者确实是一切皆有可能,毕竟你与众不同。
建议你以后与人讨论辩论的时候,先把参考标准搞明白,格式搞清楚再谈其它,不然你的结论就很难具备说服力,也得不出个所以然。不知道这一点建议能不能达成共识,达不成的话你就继续我行我素吧,反正我也没那么多多余的时间逛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