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吧 关注:1,092贴子:36,719
  • 1回复贴,共1

王惠敏《刘邦全传 从逐鹿英雄到大汉帝国的缔造者》大汉风云再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五章 大汉风云再起
惠帝登基,吕后执政
高皇帝刘邦去世后,吕后秘不发丧。她对心腹审食其说:“朝廷任用的大将们过去都与皇帝一样,出身于普通百姓家庭。大伙儿一块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共同打下了大汉江山。之后,高皇帝南面为君,而诸将北面称臣。看得出,他们心里都是很不乐意的。如今高皇帝去世了,再让他们继续侍奉少主,恐怕不会服服帖帖地听话。如果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把他们统统除掉,天下就不会得到安宁。”审食其连连点头,问该怎么办。吕后继续说道:“不说高皇帝去世,只说病危,召集诸将进宫议事。宫内埋伏好士兵,他们进来一个就杀一个,务必要斩草除根,不留遗患。”并命令审食其去具体组织。
审食其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吕后的哥哥吕释之。吕释之举双手赞成,并让儿子吕禄去找一些可靠的人帮助审食其。
吕禄与大将军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好朋友。吕禄想拉郦寄入伙。可是,郦寄胆子太小,回去就和父亲商量此事。郦商听后大吃一惊,决定向审食其讲明利害关系,通过审食其的嘴把话传给吕后。
他当即赶到审食其家里说:“我听说高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了,而皇后秘不发丧,我猜是想借这个机会把功臣老将们一并斩尽杀绝。如果真是如此,恐怕天下就要大乱了,而你和皇后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审食其用狡诈的目光盯着郦商,问:“为什么呢?”
郦商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道理是明摆着的,现在陈平、灌婴带领十万军队驻守在荥阳,周勃代替樊哙统帅着二十万大军北巡燕代。他们一旦知道高皇帝升天,而朝中将领遇到劫难,就必定会联手杀进关中。那个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反,国家必然陷入动乱,而参与这件事的人,恐怕一个也活不成。”
审食其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辞别郦商,立刻驱车驰入宫中,一五一十地把这些情况讲给吕后听。吕后见计划已经泄露,只好叹气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明天发丧,大赦天下,先扶立太子继位再说吧。”
陈平在押送樊哙回长安的路上,听到刘邦去世的消息。他怕樊哙的妻子向她的姐姐吕后进谗言,便吩咐手下的卫士与樊哙慢慢走,自己搭乘快马,先行入京,正好碰见朝廷的使者。
原来,刘邦在去世前,考虑荥阳是关东重要的军事重镇,灌婴自己在那里力量单薄,又派使者通知陈平,让陈平处理完樊哙的事情后,不必回长安,直接去荥阳协助灌婴将军。陈平接过诏令后,仍然赶回了长安,在刘邦的灵堂前失声痛哭,哀切之情使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然后,陈平向吕后奏报他对樊哙问题的处理结果。吕后见陈平能刻意保护樊哙,说明心是向着自己的,不但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了陈平几句,让他仍然去荥阳任职。陈平担心离京后樊哙与妻子会诽谤他,便坚决要求留下来。他说:“臣受先帝的大恩大德很深,理应赤胆忠心地报答才行。现在太子刚刚继位,需要有人帮忙。请让臣留在宫中当个小卫士,伺候皇后与少主,略尽臣的一片心意。”吕后见陈平说得如此诚恳,便点头答应,任命陈平为郎中令,负责宫廷的警卫。陈平小心谨慎,一天到晚不离开皇宫门口,樊哙的妻子几次想鼓动吕后杀陈平,但总得不到机会。
几天后,押送樊哙的囚车到了都城。吕后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原来的封爵和食邑。但是,樊哙经过这次挫折,心知刘邦已经不再信任自己了,已对官场上的事心灰意冷,默默无闻地过了几年便去世了。
赵相周昌是刘邦在生前特意安排去保护赵王的。他知道吕后是不会轻易放过戚夫人母子的,自己绝不能辜负先帝的重托,把赵王送入虎口,就三次推托赵王有病,不让使者带走赵王。
吕后便采用先调周昌,又召赵王的办法。下令周昌回京述职,周昌毫不畏惧,想当面劝吕后改变主意,结果遭到了软禁。赵王失去了监护人,也只好应召回到长安。
十七岁的惠帝也不满母后的狠毒做法。他怕幼小的弟弟遭到不测,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赵王,并安排赵王和自己住在一起。两个人起居饮食,形影不离,弄得吕后一时很难下手。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接近年关。这天早晨,惠帝刘盈要出去练习射箭。他见弟弟睡得正酣,不忍心喊醒他,便悄悄离开了卧室。心想自己一会就回来,出不了什么事情。哪知吕后在惠帝身边早已安排好了奸细。惠帝刚一离开,吕后就派人带着毒酒,强迫赵王吞下。等惠帝回来时,赵王早已七窍出血而亡。惠帝抚着弟弟的尸体号陶大哭,哭声中连连埋怨母后做事过于残忍。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十月,齐王刘肥回长安省亲。惠帝刘盈设宴招待齐王,并请吕后作陪。因为是家庭宴会,刘盈让哥哥刘肥坐了上位。兄弟两人畅叙别后情怀,非常亲热。吕后心里却非常不舒服。她认为庶出的刘肥没有资格坐在自己儿子的上位,便偷偷叫人端来两杯毒酒,一杯放在自己面前,一杯放在刘肥面前,示意刘肥向自己祝寿。刘肥站起身来,两只手恭恭敬敬地高举毒酒要与吕后碰杯共饮。吕后却推托身体不适,坐着不动。刘盈怕怠慢了哥哥,便端过吕后面前的那杯毒酒,要替吕后喝。吕后急了,急忙打翻刘盈手中的酒杯。刘肥傻了眼,也没敢动那杯酒,酒宴就此不欢而散。
刘肥回宫后打听出事情的真相,十分害怕,担心吕后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一个侍从出主意说:“太后只生了皇帝和鲁元公主。这两个子女是她的命根子。您的封邑有七十多个城,鲁元的封邑才几座城,比起您来差远了!您要是能割出一部分土地献给鲁元公主,必能讨得太后心里喜欢,也许就不会找您的麻烦了。”刘肥被提醒后,立即主动上表从齐国割出最富庶的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还尊奉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妹妹鲁元为“王太后”,事以母亲之礼。吕后见刘肥这么孝顾,也就网开一面,放刘肥回国了。刘肥连羞带气,没过多长时间便死在了自己的封邑。
惠帝减轻农民的田租,恢复“十五税一”的制度,普遍“赐民爵一级”。他让各郡县推举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又努力耕种土地的人,免除其徭役负担,以资鼓励,诏令废除秦朝私藏诗书就灭门的规矩,允许民间收藏诗书,研习文化。
惠帝非常看不惯吕后的专横和淫逸,找机会拘禁了受吕后宠宰的审食其。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离开沛县,审食其以舍人的身份照顾刘邦的家小。没过多久,便与吕雉勾搭成奸,此后二人一直打得火热。刘邦去世后,他们更是无所顾忌,俨然一对恩爱夫妻。审食其有恃无恐,横行无忌,惠帝命令把他打入狱,而且要杀头。
吕后为了惩罚自己的儿子多管闲事,命人将惠帝带到戚夫人的大牢之中,惠帝被母亲对戚夫人所用的惨无人道的手段而吓昏。从此,惠帝心情抑郁,再也不理朝中之事,只将自己交与女人身上,没过几年就一命呜呼了。吕后为了自己的姘头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惠帝死后,吕后在灵堂里呼天喊地地干嚎,却不流一滴眼泪,而且满脸的杀机。
张良的儿子、年仅十五岁的侍中张辟强在旁边看出了原因。他悄悄问陈平:“太后只这么一个儿子,年纪轻轻的死了,她却哭不出眼泪.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陈平摇摇头。张辟强告诉他;“皇帝驾崩了,太后对过去的元老旧臣没有一个信得过,自己又没有亲人可以依托,所以哭而不哀!心里头正在琢磨着如何除去你们这些人,巩固自己的地位。为大臣们的身家性命着想,不如奏请太后先把吕台、吕产、吕禄等几个侄子封为将军,让他们统率京城的卫戍部队,然后再引太后的其他亲人进宫,都委以重任。这样,太后放心了,朝里的大臣们也能躲开一场杀身之祸。”
陈平“哎哟”一声拍拍脑壳,谢过张辟强,立即进宫,代表大臣们请求吕后封吕氏子弟为将。吕后痛痛快快地“恩准”,一场危机就这样过去了,吕后下旨安葬了惠帝。
惠帝生前被迫与年幼的小外甥女结婚,双方没有感情,哪能生下孩子。吕后尽管想尽了方法还是“终无子”,惠帝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她施了个瞒天过海之计,叫张皇后装成怀孕的样子,暗地把后宫一个美人生的孩子抱了过来,说是张皇后生的,起名刘恭,并立为太子。为防止风声泄露,吕后又使人杀掉孩子的亲生母亲。惠帝死了,两三岁的孩子哪能处理国家大事?吕太后当仁不让,自己坐在金殿行使皇帝的职权,人们把这种做法叫“临朝称制”。吕后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实上的女皇帝。当年刘邦的“白马之盟”并未遏制任吕后的专权。
政令延续,萧规曹随
刘邦确实是个头脑冷静,思路清晰的人。他在临终前向吕后交待了萧何的继任者,说明他早就思考过这些问题,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刘邦对自己的部下都有细致入微的了解,非常清楚每个人适合做什么,哪个可以委以重任。后来的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刘邦的睿智。
吕后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乃至所有刘氏诸侯都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一点都不敢松懈。吕后和她所信任的兄弟、大臣把持着大权,年少的汉惠帝软弱无能,没有实权,就像个摆设一样。而跟随刘邦多年的元老们也不甘示弱,局势相当紧张,冲突一触即发。
相国萧何为了保住刘邦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竭尽全力阻止冲突的发生。他一面尽可能打压吕氏的权利,一面安抚元老们的情绪。
由于萧何的地位和声望都很高,吕氏不得不有所顾忌,这才没有使形势变得更糟。但是这样日夜操劳,萧何的身体也吃不消,很快便病倒了。
汉惠帝对萧何的病情十分牵挂,如果萧何倒下了,自己怎么能撑得住如此大的局面呢?萧何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刘盈去探望他时,萧何向刘盈推荐了曹参继承相国之位。
萧何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是西汉皇朝的第一任丞相,并在刘邦建立和巩固汉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萧何对刘邦和汉王朝的忠心不二令人敬佩,他的贤明更加令人称赞。刘邦沛县起义之前,萧何是秦朝的一名小官吏,虽然没有什么大权势,也帮了刘邦不少忙,称得上是刘邦的救命恩人。当刘邦起义时,萧何又义不容辞地加入到起义的队伍当中,并且极力拥立刘邦为起义队伍的领导人。反秦战争历时三年,萧何跟随刘邦左右,为其筹措军需,帮助刘邦打入咸阳,立足汉中。萧何本人虽然从不领军作战,不善于谋略,但他善于识别人才,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萧何还有很强的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能力,并富于政治远见。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刘邦在前线打拼,萧何在后方压阵,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刘邦把“家”交给萧何真的很放心,因为萧何总能把大后方安排妥帖。好几次汉军处于兵尽粮绝的危难时期,都是因为萧何及时将粮草送到才得以转危为安,这对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刘邦得天下后,对萧何的赏赐最多,萧何的食邑也是最多的。但萧何生活十分节俭,不贪图享乐,对百姓也是体恤有加。刘邦的胜利和汉王朝日后的强大,萧何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可比拟的。刘邦有如此得力的贤臣,也不得不说是一种福气。
萧何去世后,曹参成为汉王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和萧何不仅是同乡,也是多年的老搭档。在跟随刘邦起义之前,萧何是沛县主吏掾,曹参是狱掾;跟随刘邦起义之后,萧何负责行政及后勤工作,曹参负责在前线带兵打仗。
刘邦沛县起义之后,曹参一直跟随刘邦在外征战,同刘邦一起灭秦,进军咸阳;楚汉之争时跟随刘邦杀出汉中,平定三秦,夺取彭城,经历了多次恶战。后来,曹参又协助韩信在黄河以北进行数次独立战争,先后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势力。曹参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和他为西汉的建立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至关重要的,他在群臣眼中功劳是第一位的。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独排众议,把“第一功臣”的名誉给了萧何。但是,刘邦对曹参的依赖也是不容忽视的。刘邦封刘肥为齐王的同时,命曹参为齐国相国,辅佐刘肥。刘邦晚年讨伐英布,曹参随齐王鼎力相助。刘邦一直很看重曹参,这点从刘邦临终的遗言中也可以看出。
曹参在齐国做相国时,为了使齐国安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四处向人讨教治国之道,可谓煞费苦心。曹参刚刚上任,就把齐国所有有名望的“长老诸生”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治理齐国的大事。可是由于众人各执己见,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这让曹参有些难以定夺。后来,曹参听说胶西有个叫盖公的人,对黄帝、老子的学问颇有研究,他就花重金请此人来齐都临淄。曹参谦虚地向盖公讨教治国之道。盖公向曹参建议“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也就是无为而治。曹参恍然大悟,于是派人为盖公盖了房子,之后便经常向他请教。从此,曹参就按照盖公建议的黄老之术治理齐国,推行一系列以轻摇、薄赋、节俭、省刑为主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提倡与民休息,不过多干预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给予人民发展生产和安排生活的空间,这对恢复战时被破坏的社会经济有巨大的益处。由于秦朝的暴政和连年的战争,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国库空虚,人民群众生活贫困,苦不堪言。这种以“无为”为主题的政策,不仅反应了当时时代的要求,也反应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这些政策很快收到了成效。黄老之术的实行对于曹参来说是个转折点,对他日后继萧何之后出任相国,治理整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远在齐国的曹参听说萧何去世的消息后,立刻把手上的工作作了交接,收拾好行囊准备去长安。曹参与萧何合作多年,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果然,没过几天,曹参就接到了刘盈让他出任相国的诏书。
离开齐国的前夕,曹参对继任齐国相的傅宽说:“我要特别提醒你,对两个地方不能管得太严。一个是盗贼和罪犯经常出入的地方,一个是投机商贩们聚集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即使出了问题也要谨慎处置,不要贸然取缔。”
傅宽不明白,问这是为什么。曹参告诉他:“这两个地方鱼龙混杂,善恶并存,稍有不慎,就会冤枉了好人。再说,把这两个地方管得太严了,奸邪的人便无处藏身,本性又改不了,便要流窜到别的地方去作乱,那样就会更麻烦了。”傅宽诺诺唯命。
曹参出任相国后,仍然依照治理齐国的方法行事,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曹参还对一些为人憨厚老实、办事稳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重臣加以重用。一切朝中大事基本上仍然按照萧何原来的处理方式来办,这就是“萧规曹随”的由来。
曹参自己闲时就唱歌、喝酒,不过多处理朝中事情。只要是有人来相府议事,他就叫人家不停地喝酒,把来人想说的话给堵回去。一来二去,这种“歪风邪气”就传开了。
汉惠帝刘盈对曹参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便把曹参的儿子叫来让他去责问自己的父亲。曹参的儿子回家后便告诉父亲陛下的不满,谁知曹参大怒,把他儿子打了一顿,并责怪他多事。
汉惠帝听说曹参不但不听自己的话,还打人,更气愤了,于是亲自去责问曹参不务正业的原因。
汉惠帝刚说了几句,曹参便问他:“陛下认为您的才能比起先帝如何?”
汉惠帝说:“我当然不及先帝了!”
曹参又问:“那陛下认为臣和萧何比谁更有能力?”
汉惠帝回答:“你好像比不上萧何。”
曹参回答说:“陛下说得非常对。高皇帝和萧相国既然已经安定了天下,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法令,我们照着做就可以了。陛下只要无为而治,群臣坚守本职,保证没有大的过失,不就可以了吗?”
汉惠帝突然大悟,说:“我明白了。”从此就按照曹参说的做。
三年后,曹参过世,他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被百姓们大加赞颂。民间有一首赞扬曹参的歌谣: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曹参果然没有辜负刘邦对他的信任,我们在称赞曹参的能力之余,又会不由自主地佩服刘邦的慧眼识人。曹参、萧何固然是千里马,但是如果没有刘邦这个伯乐,他们的才能又怎么会有用武之地呢?
计诛诸吕,收回刘氏政权
吕后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是奄奄一息了,可是仍放不下保住吕氏天下的心。她发布调令: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吕王、吕产统率南军,以牢牢掌握京城的卫城部队。同时,任吕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嫁给少帝,立为皇后,审食其当太傅。此外,还封了一大批吕氏亲族,由他们掌握各个要害部门的职权。末了,吕后又叮嘱吕产和吕禄说:“封吕氏子弟为王,违背了高祖皇帝的盟誓,大臣们心里肯定不服气。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据兵守住皇宫,保护好小皇帝,以防他们趁机变天。千万不要葬送了吕家的大业。”
吕产、吕禄连连表示谨遵教诲。吕后极不情愿地停止了呼吸,时当公元前180年。算起来,吕后掌握西汉政权,已达十五年。
吕雉死后,吕氏子弟失去了靠山,一个个惶恐不安。他们决定利用手中的军权,尽诛残存的刘氏宗室和朝中的元老旧臣,准备由吕家人登基做皇帝。
阴谋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吕禄的女儿怕自己的丈夫刘章受到牵连,偷偷向丈夫告知了诸吕的计划,劝丈夫快回到齐国去避一避风头。刘章不愿自己逃命,他先稳住妻子,并连夜给哥哥刘襄写了一封急信说:“诸吕要在京师发难造反,尽除刘氏宗室,请哥哥赶快联合诸侯国军队,讨灭叛逆,我在京城里接应。”
齐相召平是吕氏安置在齐国的代理人。为了阻止齐王起兵反吕,他带着卫队包围了齐王宫。魏勃求见召平,假装气愤地说:“齐王没有拿到朝廷的虎符就调动军队,这是犯上作乱。我愿帮着您一起捉拿他。”召平信以为真,把卫队交给魏勃指挥,自己回相府处理其他事情。召平刚刚回到相府,魏勃就率军杀了进来。召平悔恨不已,拔剑自杀。刘襄封驷均为丞相,魏勃为大将军,举起讨伐诸吕的大旗,并向天下发布檄文说:
“高祖皇帝立下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太后公然背弃先帝之盟约,封王诸吕,残杀宗室,天下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如今诸吕又变本加厉,拥兵京师,挟持皇帝,阴谋假传圣旨,内灭室亲,外诛功臣,形势万分危急。齐王刘襄乃高皇帝的嫡孙,今首倡义师,挥戈入京,救刘氏于倾危之际,灭朝中不当为王之人。”
檄文一出,海内震动,天下群起而响应。刘襄首先收复了济南郡,灭掉吕国,随即向长安挺进。齐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荣阳。
战报传到长安。吕产、吕禄严守太后遗命,领着军卒日日夜夜守在宫廷,不敢迈出半步。其余吕氏子弟,吃喝玩乐可以,谁也没有打过仗,均不敢领命出征。抵挡齐军的重任,只好托付给朝中的大将。
灌婴骁勇善战,当年曾率军在乌江岸边逼杀西楚霸王项羽,因而被授为大将军,领兵去荣阳抗击刘襄。
灌婴在前线对将士们说:“诸吕专权朝廷,谋夺刘姓江山。我们攻打齐王,是助约为虐,不如反戈一击,联合诸侯军队,讨伐诸吕,恢复刘姓天下。”将士们一致拥护。灌婴派人与齐王刘襄结好。楚王刘交也主动加入联盟。反吕大军屯驻荣阳,枕戈待命,随时准备进攻长安。
周勃设计夺回了北军,可南军仍然掌握在相国吕产的手里。吕产早就想废掉小皇帝,自己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但是一怕陈平、周勃等朝中大臣不服,二怕齐、楚等诸侯国联兵,所以一直举棋不定,坐在府里等候灌婴的好消息。
周勃夺取北军指挥权时,陈平派御史大夫曹窋通知未央宫卫尉:非常时期,不许放吕产进入皇室。卫尉是曹窋的好朋友,点头答应。曹窋安排好这边,又直奔吕产府中,与吕产叙旧,目的是稳住他。
大半天过去了,曹窋刚想告辞,被吕产派到前线探查军情的贾寿满头大汗地赶进来,报告灌婴已和齐、楚军队联合,要诛灭吕氏宗族。吕产惊得从座席上弹起来,扔下曹窋,直奔未央宫,想挟持小皇帝,孤注一掷,发动政变。
吕产到了未央宫门口,任凭怎么解说,卫尉就是不许他越雷池一步。接近黄昏吕产急了,调集府中家丁,向宫门发动进攻,双方激烈攻杀。刘章率军赶来,适逢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似乎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吕府家丁乱作一团,扔下兵器,四处逃窜。吕产躲进附近一个厕所,被刘章搜出,一剑斩杀。
长乐宫的卫尉是吕氏死党吕更始,他一点也不知道外面发生的情况,看见揭者持皇帝的符节,赶快出来迎接。刘章乘其不备,一刀将其砍死,轻而易举地控制了长乐宫的卫队。
周勃得知此消息后,赞扬刘章立了大功,高兴地说:“这样,天下大势就成定局了。”随即传令追回吕禄,缉捕吕党余孽。吕禄和吕氏家族大大小小数百人被押赴闹市斩首。周勃又派人杀掉燕王吕能,废除鲁元王张偃。至此,不可—世的吕氏势力彻底被消灭。
吕氏势力就这样被铲除,齐王刘襄起兵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故而息兵返回故国。灌婴率大军回到长安。
陈平和周勃商量:小皇帝刘弘是吕氏策立的,且来路不明,不是正宗,应予废黜;代王刘恒宽仁敦厚,被迎回来继承帝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刘邦开创的事业,从此也进入了—个新的时期。


IP属地:江苏1楼2025-04-07 10:03回复
    野鸡坑害了刘盈,拖了萧何曹参的后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7 2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