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9,174贴子:1,362,248
  • 12回复贴,共1

贸易国零关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不是“重启”的方式?除非特定状况,贸易国相互一直零关税几乎不可能。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07 12:37回复
    “零关税国家”通常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互相取消大部分商品关税的国家。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下的零关税国家或地区:
    ---
    ### 1.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零关税协定**
    - **中国-东盟自贸区**:与东盟十国(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对90%以上商品互免关税。
    -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国家,逐步取消多数商品关税。
    - **中澳/中新自贸协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多数商品关税已降至零。
    - **中韩自贸协定**:部分商品零关税,逐步扩大范围。
    - **中国-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等**:与部分拉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实现多数商品零关税。
    ---
    ### 2. **全球其他重要零关税区域**
    - **欧盟(EU)**:成员国间贸易零关税(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 **美墨加协定(USMCA)**: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多数商品零关税。
    - **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正在推进成员国间关税减免。
    - **E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瑞士、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之间零关税。
    ---
    ### 3. **单方面零关税政策**
    - 部分国家为吸引投资,对特定商品(如原材料、高科技产品)单方面免关税,如新加坡、阿联酋等。
    ---
    ### 注意事项:
    - **商品范围**:即使零关税,可能仅覆盖部分商品,需查询具体协定。
    - **原产地规则**:享受零关税需符合原产地标准(如本地增值比例)。
    - **非关税壁垒**:可能存在配额、技术标准等限制。
    ---
    ### 查询工具:
    -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
    - **WTO关税数据库**(https://www.wto.org/)
    如需具体国家或商品类别的零关税信息,可进一步说明需求!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07 12:39
    回复
      由上可见,“零关税”一般都是有限定的,特定国家或区域,特定商品等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4-07 12:43
      回复
        中美两国互为零关税的可能性在短期内较低,但长期来看存在一定条件性可能。这一问题的复杂性涉及经济、政治、战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
        ### **1. 短期障碍:现实矛盾难以突破**
        - **贸易结构不对称**
        中国对美出口以制造业产品(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为主,而美国对华出口侧重高附加值产品(如半导体、农产品)和服务业。完全互免关税可能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引发国内政治反弹。
        - **政治互信不足**
        中美在技术竞争(如芯片、AI)、地缘政治(台海、南海)、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使得任何大规模贸易协定都难以脱离战略博弈的框架。例如,美国近年对华加征的关税多与“国家安全”挂钩(如《芯片法案》),而非单纯的经济考量。
        - **国内保护主义压力**
        美国两党均对“去风险化”(Decoupling)有一定共识,工会和部分产业(如钢铁、汽车)会强烈反对零关税带来的竞争冲击;中国同样需保护关键产业(如农业、新能源)的自主性。
        - **WTO规则限制**
        若中美单独达成零关税协议,可能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需覆盖所有成员国),除非以“自由贸易协定”(FTA)形式推进,但FTA通常需深度一体化条款(如劳工、环境标准),目前中美难以达成。
        ---
        ### **2. 长期可能性:条件与路径**
        如果双方能逐步解决以下核心问题,零关税或可成为选项:
        - **分阶段谈判**
        先以“关税减让清单”形式逐步取消特定商品关税(如消费品、农产品),而非一次性全面零关税。类似《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扩展版。
        - **建立互信机制**
        需在技术管制、市场准入(如中国金融开放、美国放松高科技出口限制)、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 **多边框架协调**
        若中美在CPTPP或RCEP等区域协定中重新互动,可能通过多边平台间接推动双边关税减免。
        - **经济需求变化**
        若美国通胀长期高企,可能需要中国廉价商品抑制物价;中国若转向内需驱动,也可能降低对美关税以换取市场开放。
        ---
        ### **3. 潜在影响评估**
        - **对中国**
        - **利好**:提升出口竞争力,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进入更开放市场。
        - **风险**:部分行业(如汽车、农业)面临冲击;技术依赖可能加深。
        - **对美国**
        - **利好**:降低消费者成本,缓解通胀;扩大服务业(如金融、教育)出口。
        - **风险**:制造业就业压力加剧;战略派担忧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
        ---
        ### **4. 替代方案:部分领域优先**
        即使全面零关税不可行,双方可能选择:
        - **数字贸易协定**:针对跨境电商、数据流动等新兴领域单独谈判。
        - **绿色产品免税**:对新能源设备、环保技术等共同利益领域先行减免。
        - **供应链安全协议**:在关键矿产、医药等供应链脆弱环节合作,配套关税优惠。
        ---
        ### **结论**
        中美互为零关税在短期内面临显著政治经济障碍,但若未来双方关系缓和、国内改革推进(如中国市场化深化、美国产业升级完成),或可通过渐进式路径实现部分行业零关税。这一进程更可能依赖“危机驱动”(如共同应对全球经济衰退)而非主动战略选择。当前阶段,局部关税减免和非关税壁垒削减(如标准互认)是更现实的合作方向。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07 13:02
        回复
          怎样的关税比例才是合理的,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以为是的胡乱列一个利己公式解决不了问题~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4-08 15:24
          回复
            不幸,在我们的时代目睹了“关税帝国主义”活生生的现实。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08 15:28
            回复
              贸易国可以零关税,实际上是一种联合市场的方式,但这只对同样的人均GDP国家的双方有益,也就是市场报团取暖形成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例如西欧成立欧盟市场。


              IP属地:河南8楼2025-04-08 17:15
              收起回复
                依据具体情况,也许兔子可以对除美国之外的经济体适当减免关税以增强流动性。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4-09 1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