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三代教授们普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西理师资已经到了向上走还是向下走的关键节点
1、现在的年轻校友们不清楚以前的西理(北机院与陕工大/西动)的辉煌,或许会比较坦然于西理目前的“西北双非第一”。
2、实际上,田鸿宾沈福三那一代西理人,拿今天的高校分层类比,是上等985的一代人。谢定义曹惟庆苏文成那一代西理人,即使不说是C9层次,给C9与其他一流高校们培养了大批学科带头人乃至院士那也是事实,所以那一代人,才会讲出来“交大也就那么回事”。到了范志康罗兴锜刘丁这一代人,中上211,末流985的水准,总也是有的吧。
3、西理的师资,其实就是部属阶段比较不错,与国家定位比较高,经费也比较不错,办学面向全国而不是区域,面向行业而不是省域有关。
4、1998年大限年,没有搬迁去广东,又没有跟其他留在部属想学校合并,下放陕西省属,学校经费与国内同学科相比较,迅速出现问题,学校从全国性高校很快向地方性高校滑落,办学从定位,到眼界,迅速没落,新进入师资水平也开始显著下滑,211工程开始后的10几年间,经费条件好的高校已经卡到必须博士才能进人的时候,西理仍在大量接受研究生,因此其实那段时间是西理受影响最大的时期,因为持续周期长,又恰好赶上学校扩张期,大量师资是那个阶段进入的,如今挑大梁的就是那个阶段进来的师资。
5、但是“西理的学术主要靠一群老头支撑着”,这个评价已经成为外校对我校的公认观点,相信校内也必然有大量的校友清醒这一点。
6、这群老头离干不动也没有多久了。
7、如果进了双一流,或者通过别的办法比如去东部地区甚至雄安建设新校区,显著的解决了经费问题与办学定位问题,生源质量问题能解决,经费问题与定位问题改善对,趁老头们还在,或许也可以多挑选一些有大前途的年轻人来解决师资结构性下滑的问题。
45岁以下师资里面,未来能成为院士与院士有效候选人的人太少,在全国范围内能成为学科领袖的人数少,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且目前更大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生源质量问题,如今12%的位次竟然都可以进西理了,不能回到过去1%的位次那个结构,长期下来,自然也是慢慢没落
1、现在的年轻校友们不清楚以前的西理(北机院与陕工大/西动)的辉煌,或许会比较坦然于西理目前的“西北双非第一”。
2、实际上,田鸿宾沈福三那一代西理人,拿今天的高校分层类比,是上等985的一代人。谢定义曹惟庆苏文成那一代西理人,即使不说是C9层次,给C9与其他一流高校们培养了大批学科带头人乃至院士那也是事实,所以那一代人,才会讲出来“交大也就那么回事”。到了范志康罗兴锜刘丁这一代人,中上211,末流985的水准,总也是有的吧。
3、西理的师资,其实就是部属阶段比较不错,与国家定位比较高,经费也比较不错,办学面向全国而不是区域,面向行业而不是省域有关。
4、1998年大限年,没有搬迁去广东,又没有跟其他留在部属想学校合并,下放陕西省属,学校经费与国内同学科相比较,迅速出现问题,学校从全国性高校很快向地方性高校滑落,办学从定位,到眼界,迅速没落,新进入师资水平也开始显著下滑,211工程开始后的10几年间,经费条件好的高校已经卡到必须博士才能进人的时候,西理仍在大量接受研究生,因此其实那段时间是西理受影响最大的时期,因为持续周期长,又恰好赶上学校扩张期,大量师资是那个阶段进入的,如今挑大梁的就是那个阶段进来的师资。
5、但是“西理的学术主要靠一群老头支撑着”,这个评价已经成为外校对我校的公认观点,相信校内也必然有大量的校友清醒这一点。
6、这群老头离干不动也没有多久了。
7、如果进了双一流,或者通过别的办法比如去东部地区甚至雄安建设新校区,显著的解决了经费问题与办学定位问题,生源质量问题能解决,经费问题与定位问题改善对,趁老头们还在,或许也可以多挑选一些有大前途的年轻人来解决师资结构性下滑的问题。
45岁以下师资里面,未来能成为院士与院士有效候选人的人太少,在全国范围内能成为学科领袖的人数少,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且目前更大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生源质量问题,如今12%的位次竟然都可以进西理了,不能回到过去1%的位次那个结构,长期下来,自然也是慢慢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