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吧 关注:850,026贴子:2,032,431
  • 3回复贴,共1

纪念郑和,不如纪念郑芝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纪念郑和,不如纪念郑芝龙
25. 1
厦门大学 周 宁
李俊华 编选
公元1633年即明崇祯六年,10月22日。
深秋的早晨,金门料罗湾,郑芝龙指挥的大明水师,突然包围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郑芝龙的战船、火船乘东北风向九艘荷舰冲击,炮火硝烟将宁静的港湾烧成沸腾的地狱,恐怖不可想象。其中有一条船的战士不顾一切把自己的船点火焚烧向荷舰撞击。他们的行为正如狂悍而决死之人那样,完全不理会敌人的枪炮和火焰。荷舰尾部起火,火药库爆炸、下沉。又一艘荷舰被四艘兵船迫近,虽然在接舷战中两度打退了敌人,但终被俘获。其余荷舰狼狈逃入大海,借大炮和东北风之助,逃到台湾。荷兰舰队在战斗和台风中丧失了四艘大兵船,还有其他三艘兵舰不知去向。对于那些一个多世纪以来横行海上的西方扩张主义者来说,有恃无恐的日子突然结束了,一切都变了。
遗憾的是,1633年料罗湾海战大捷,距离明朝灭亡,只剩下了11年。距离祖上1433年郑和远航结束,已整整200年。在帝国朝代更迭兴衰史上,这场海战也许不算什么。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中西交流与冲突历史上,这却是不可忘记的大事。
1433年是明宣德八年。这年郑和在下西洋途中、在印度古里病逝。皇帝下诏,下西洋全部停止。大明帝国皇家船队消失之后,西方冒险家的舰队乘虚而入,15世纪西方向东方海域扩张,不是因为西方强大,而是因为东方海域的权力真空。郑和远航停止后两个世纪,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东方各大港口,西方炮台、教堂取代了郑和时代的“官厂”,各主要航线上,已经不见了当年宣谕天下、示中国富强的宝船,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重炮满帆的商用军舰。
从郑和到郑芝龙,200年间,中国已经失去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竞逐富强的第一轮机会。西方舰队贩运货物、劫掠商船,重炮轻帆、横行海上,不论是中国民间海商还是皇家水师,都无法抵御西方的海上力量。
1633年夏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蒲陀曼率领8艘军舰偷袭厦门港,发疯般烧毁了当时停泊在港内的30艘中国船。郑芝龙号令闽粤水师150艘兵船追剿荷舰。
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爆发,郑芝龙指挥的民间海商-海盗集团与皇家水师组成的中国舰队,第一次与西方扩张者的舰队大规模地遭遇海上。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场争夺制海权的战役。海战大捷,彻底摧毁了荷兰人在南中国海建立的航海贸易霸权。荷兰人屈服了,他们放弃了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网的企图,转而承认郑芝龙的海上霸权秩序。164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与郑芝龙达成航海与贸易的若干协定,并开始向郑芝龙朝贡。穿航在南中国海与东南亚各港口的商船,绝大多数都是悬挂郑氏令旗的中国帆船。荷兰人得到了从台湾进入中国的完全自由,并成为郑芝龙的朋友。
从1433年郑和船队停止下洋,到1633年料罗湾海战大捷,是中国航海贸易暗淡的200年。应该看到,郑和的远航是在残暴的海禁背景下进行的,省略这个就无法理解郑和远航发生的历史困境。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不是郑和下西洋如何开始,而是这样辉煌的远航何以永远结束。它在政治上挥霍理想,在经济上挥霍财富,不但没有持续发扬中国千年航海贸易传统,反而断送了民间航海、贸易与拓疆的生机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先后四次诏令“片板不许下海”。朱棣一边派遣官方船队下洋,一边颁令将原有民间海船全部改造成无法远洋航行的平头船,并野蛮焚毁违禁的双桅海船。12-14世纪间中国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最大的港口城市(泉州)、最优秀的水手与最有势力的海商。禁海开始,郑和下西洋具有双重使命,一方面是政治扩张,建立朝贡体系,另一方面是厉行海禁,打击中国潜通外洋的海商与私下住蕃的移民。
明朝禁海200年(1370到1567年),恰好是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海禁政策残酷,不仅破坏了民间海外贸易,也遏制了民间海外移民拓殖。西方将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统一起来向世界扩张,中国的这两种力量却相互矛盾,前者遏制与消灭后者。海禁扼杀了中国民间航海贸易与拓疆的生机,这是中国的灾难,海禁对中国民间航海贸易与拓疆事业的破坏是致命的。1433年的世界仍是东方化的世界,而1633年,世界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西方化了。
纪念郑芝龙,是因为我们曾经用过多的热情与想象、过少的理性与反思纪念郑和。是因为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反思,在纪念郑和代表的皇家远航的背景下,回忆历史上中国民间航海贸易拓殖力量的遭遇。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竞逐富强的力量与机会,究竟蕴藏在何处又失落在何处?
海禁出海盗。朝廷禁海,沿海百姓讨海为生,犯禁放洋,海商也就成为海盗。如果法律是残暴不合理的,犯法者就可能是合理的。
海禁使冲突不断加剧,越禁而盗愈兴、盗兴而寇入。无奈,1567年即明隆庆元年,朝廷终于开放海禁,“准贩东西洋”,指定“发舶地”为月港(福建海澄),每年约150艘中国帆船从这里领“引票”放洋。
(一)


IP属地:陕西1楼2025-04-07 17:24回复
    后来得知,当年戚继光杀海盗时,其实多数是自家沿海渔民,少数是倭寇,是日本浪人组成的海盗。


    IP属地:陕西2楼2025-04-07 20:59
    回复
      农耕文明的皇帝实在可恨,目光短浅,惧怕海洋.....


      IP属地:陕西3楼2025-04-12 10:42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12 1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