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布飘飘的年代》
八十年代的纺织厂宿舍区,最壮观的风景莫过于晾晒的尿布了。
清晨的阳光刚刚爬上红砖房的屋檐,李婶就端着搪瓷盆走出了家门。盆里堆着昨晚换下来的尿布,在清水中已经浸泡了一夜。她蹲在水龙头旁,开始用力搓洗。肥皂沫在阳光下泛着七彩的光,顺着她的指缝流进排水沟。
"老李家的,这么早就洗上了?"隔壁张阿姨也端着盆出来了。两个女人蹲在一起,手里的搓衣板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声。
"可不是嘛,这小祖宗一晚上尿了五回。"李婶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你家那卷晾衣绳借我用用,我家的不够长了。"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纺织厂宿舍区重复着。三排红砖平房围成的院子里,纵横交错的铁丝上永远飘荡着尿布。远远望去,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旗帜,在风中轻轻摇曳。
王师傅下夜班回来,眯着熬红的眼睛数着晾衣绳走。第三根铁丝左转,第五块尿布后面就是他家。有次他走错了,一头撞在了张工家的尿布上,沾了一脸的奶香味。
夏天的午后最是热闹。女人们聚在树荫下织毛衣,眼睛却时刻盯着那些飘动的尿布。突然一阵风来,不知谁家的尿布被吹落了,立刻就有好几个声音同时喊起来:"刘姐!你家的'小白旗'掉啦!"
孩子们在尿布迷宫里捉迷藏。刚会走路的小胖墩摇摇晃晃地抱住一根晾衣杆,把整排尿布都拽了下来。他妈妈从厨房窗口探出头来,举着锅铲作势要打,却先被邻居家的阿姨拦住了:"算了算了,洗洗还能用。"
冬天的日子就难过了。尿布冻得硬邦邦的,像一块块薄木板。李婶得先把它们放在炉子旁边烤软,才能给孩子用。有时候烤得太急,尿布上就会留下一块焦黄的痕迹。
最怕的是下雨天。家家户户的尿布都挤在走廊里,滴滴答答地往下滴水。张工发明了个土办法,在屋里拉根绳子,下面放个盆接水。结果半夜绳子断了,湿漉漉的尿布全砸在了正在睡觉的孩子身上。
厂里的广播一响,就是收尿布的信号。女工们小跑着回家,麻利地收起晒得蓬松的尿布。动作慢的,就得摸着黑在月光下辨认哪块是自家的。有时候收错了,第二天就能看见张家的碎花尿布出现在李家的孩子身上。
新来的技术员小王第一次看到这场面时惊呆了:"这得有多少孩子啊?"老厂长笑着说:"咱们厂去年生了二十八个,前年三十一个,你说尿布能不多吗?"
后来厂里搞文明建设,专门划了块"尿布晾晒区"。结果第二天就出了状况——风把尿布全吹到了厂领导检查的路线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投降的旗帜。办公室主任老周急中生智:"这说明我们厂人丁兴旺啊!"领导竟被逗笑了。
再后来,一次性尿布渐渐流行起来。先是技术科的小年轻们用,后来车间主任家也用了。晾衣绳上的"小白旗"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李婶家还在坚持用棉布。"化纤的哪有棉的舒服?"她总是这么说。
如今,那片红砖房早就拆了,原地建起了购物中心。偶尔老工友们聚会,还会说起当年的"尿布阵"。"还记得那次刮大风吗?""怎么不记得,我家的尿布都飞到厂长办公室窗户外头去啦!"
笑声中,那些飘动的白布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带着阳光的味道和肥皂的清香,永远定格在那个温暖的年代。
八十年代的纺织厂宿舍区,最壮观的风景莫过于晾晒的尿布了。
清晨的阳光刚刚爬上红砖房的屋檐,李婶就端着搪瓷盆走出了家门。盆里堆着昨晚换下来的尿布,在清水中已经浸泡了一夜。她蹲在水龙头旁,开始用力搓洗。肥皂沫在阳光下泛着七彩的光,顺着她的指缝流进排水沟。
"老李家的,这么早就洗上了?"隔壁张阿姨也端着盆出来了。两个女人蹲在一起,手里的搓衣板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声。
"可不是嘛,这小祖宗一晚上尿了五回。"李婶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你家那卷晾衣绳借我用用,我家的不够长了。"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纺织厂宿舍区重复着。三排红砖平房围成的院子里,纵横交错的铁丝上永远飘荡着尿布。远远望去,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旗帜,在风中轻轻摇曳。
王师傅下夜班回来,眯着熬红的眼睛数着晾衣绳走。第三根铁丝左转,第五块尿布后面就是他家。有次他走错了,一头撞在了张工家的尿布上,沾了一脸的奶香味。
夏天的午后最是热闹。女人们聚在树荫下织毛衣,眼睛却时刻盯着那些飘动的尿布。突然一阵风来,不知谁家的尿布被吹落了,立刻就有好几个声音同时喊起来:"刘姐!你家的'小白旗'掉啦!"
孩子们在尿布迷宫里捉迷藏。刚会走路的小胖墩摇摇晃晃地抱住一根晾衣杆,把整排尿布都拽了下来。他妈妈从厨房窗口探出头来,举着锅铲作势要打,却先被邻居家的阿姨拦住了:"算了算了,洗洗还能用。"
冬天的日子就难过了。尿布冻得硬邦邦的,像一块块薄木板。李婶得先把它们放在炉子旁边烤软,才能给孩子用。有时候烤得太急,尿布上就会留下一块焦黄的痕迹。
最怕的是下雨天。家家户户的尿布都挤在走廊里,滴滴答答地往下滴水。张工发明了个土办法,在屋里拉根绳子,下面放个盆接水。结果半夜绳子断了,湿漉漉的尿布全砸在了正在睡觉的孩子身上。
厂里的广播一响,就是收尿布的信号。女工们小跑着回家,麻利地收起晒得蓬松的尿布。动作慢的,就得摸着黑在月光下辨认哪块是自家的。有时候收错了,第二天就能看见张家的碎花尿布出现在李家的孩子身上。
新来的技术员小王第一次看到这场面时惊呆了:"这得有多少孩子啊?"老厂长笑着说:"咱们厂去年生了二十八个,前年三十一个,你说尿布能不多吗?"
后来厂里搞文明建设,专门划了块"尿布晾晒区"。结果第二天就出了状况——风把尿布全吹到了厂领导检查的路线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投降的旗帜。办公室主任老周急中生智:"这说明我们厂人丁兴旺啊!"领导竟被逗笑了。
再后来,一次性尿布渐渐流行起来。先是技术科的小年轻们用,后来车间主任家也用了。晾衣绳上的"小白旗"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李婶家还在坚持用棉布。"化纤的哪有棉的舒服?"她总是这么说。
如今,那片红砖房早就拆了,原地建起了购物中心。偶尔老工友们聚会,还会说起当年的"尿布阵"。"还记得那次刮大风吗?""怎么不记得,我家的尿布都飞到厂长办公室窗户外头去啦!"
笑声中,那些飘动的白布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带着阳光的味道和肥皂的清香,永远定格在那个温暖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