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珍吧 关注:2,538贴子:15,054
  • 0回复贴,共1

【忌辰】大家好 大家吉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是“東方畫(画)姬”德珍姐姐十三週年忌日
北京故宮官方權威雜誌《紫禁城》2010年有一期特別開闢版面介紹德珍姐姐 那裡面 德珍姐姐明確有言:“我的世界,是以紫禁城為中心的。”
德珍姐姐和安意如姐姐是我在古典文化方面的兩大啟蒙之師 這兩位姐姐都有故宮主題佳作出版 相形之下 我認為 德珍姐姐更讚
我何其有幸 多年前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和她類似的評價 她甫一出道就震驚業界 《花雕繪卷》舉辦了畫展 她要去看 保安先生把她攔阻在外 他們都以為 看德珍畫作 德珍肯定年紀好大了 絕不相信眼前的黃毛丫頭就是德珍 多年前 有人說 看我的才學 好像我年紀好大一樣 而 始自2015年 我也成為了一名鐵桿故宮迷 絕大多數人 並不知道 故宮有多美 事實上 終我一生 去了解故宮 也遠遠不夠 德珍作品風格多變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具備東方特色的美感和情愫 我是直到今年 才進一步體會到德珍姐姐的話 大致如下:“每一筆線條下包含的柔情 你能看到幾分?” 德珍作品 首先是美 然後 有文化底蘊 但我現在是覺得 美 是“貌” 文化底蘊 是“才” 這兩方面在德珍作品裡還不算是最重要的 她作品裡最重要的 還是“情” 我2006年四五月間開始迷上德珍的畫 到今年 我才體會到這一點 而以前的我 則對於這一點很有些反感 總覺得德珍作品往往難逃戀愛腦之嫌 現在 我反倒覺得這是她作品裡最大的閃光點 也是她作品裡最最迷人之處 我現在是連她的《大漠矜貴》都可以點讚了 這是我心目中她所有出版物裡最不好看的一本 但 很有蒙古特色 很動人的是 她寫的一些旁白 比如 有一句 “這一刻 心觸動了 我知道 是你在想我” 德珍姐姐這是被瓊瑤阿姨附身了嗎? 另有陪伴缺失的表述 言簡意賅 那麼簡短的旁白 卻意蘊豐富 情感深厚 我年輕時讀 沒什麼感覺 如今想來 回味無窮 很遺憾 天妒英才 她若一直健在 我還能收到多少好書啊 畢竟 中國古典文化是挖掘不完的 她2012年4月11日凌晨在畫桌前溘然辭世 當時官方說她“東方畫姬猝死芳齡” 我那時還想 奔四 年紀挺大了 怎麼就“芳齡”了 如今 我自己和當年的德珍姐姐同齡 確實是覺得38歲 年紀並不大
以下首尾兩圖所示是2010年推出的兩款德珍姐姐親筆簽名捲軸畫《香妃》和《仙袂(音同“妹”)飄舉》 題詞人依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書法家董正賀老師 我2011年得知這兩件好物 還傻乎乎嫌貴 不買 真的是年輕不懂事 過了些年 以兩倍價錢收得這兩件好物 還是分兩次買的 原本還不想收《仙袂飄舉》 也虧得大陸“漫友文化”內部人員藏有它們 第二圖所示是德珍姐姐的古風自畫像 此圖也顯示德珍姐姐身前接下的最後一項工作——為台灣三百位小資女子繪製古風肖像 德珍姐姐就是死於經年累月超負荷工作吧 經常熬夜 真的是太不好了
第五圖所示是《漢妝瀲灩》封面人物 王昭君女士 我2007年6月初見之下 甚是喜歡 因故那年9月才得以入手 也算是多花了一點錢 還是因為那家店老闆娘說這書只是進來玩玩 主營是別的方面 我才得以收到 也正是因這本 我成了珍迷 這本是當之無愧最美德珍出版物 收錄上至神話時代 下至清朝末年 四十餘位漢族紅顏 德珍姐姐為她們創作的旁白 我至今還大都能記誦 第六圖所示是《東風襲人》裡的維吾爾族女子 這本的主題是五十六民族 多年來 我都時常被人說長得像新疆人
德珍姐姐真的很能抓住歷朝歷代以及不同民族的服飾特徵 這得益於她豐富的文化積澱 在她最後一本畫集《錦衣行》的後記裡 她父母有寫 她在服飾文化 典章制度方面藏書歷來耗資不菲 其中 以滿清為最 她畫作裡的落款 都採用漢文和滿文兩種文字 尖端2005年2月出版的《清風拂面》後記裡 德珍姐姐有言 “東方絢華大係”第一卷 選擇滿清宮廷仕女題材 她自己也無法解釋這種心境 為了創作這本畫集 她特地遠赴故宮一趟 還順帶去了埋葬光緒帝的崇陵
“德珍”這筆名 源於她極鍾愛的一段清宮過往 男主角是清德宗光緒 女主角是珍妃 各取一字 是為“德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11 20: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