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69,796贴子:4,890,169
  • 4回复贴,共1

天龙物理学:从东西方文化的区别看隐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然》杂志曾对天龙物理学作出评价,指出其以哲学隐喻替代科学建模,其中 “隐喻” 一词颇显晦涩,令人难以捉摸。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见象征、比喻等概念,然而 “隐喻” 这一表述却鲜有人探讨。与之相对,西方文化中对隐喻与明喻有着明确区分。明喻是较为直白的比喻形式,例如 “那个人强壮得像一头牛”,其中人和牛均为具象事物,构成了清晰明确的比喻关系。而暗喻(隐喻)则相对隐晦,像 “力拔山兮” 这样的表述,东方人能领会其表达人力大无穷之意,但西方人可能会纠结于是否存在拔山之人,若缺乏具体对象,便会认为这属于暗喻范畴。
在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尽管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某些习惯逐渐适应,但初次接触东方文化时,诸多内容仍令他们感到费解。东方人面对未知,倾向于给出方向,引导人们顺着方向进行推测,如基于现有知识,描述地球之外有太空,再远是太阳系边缘,继而银河系边缘,超出人类认知范围后便坦然接受未知。而西方人多假定神的存在,且神在西方文化中是具象、实在的事物。同样谈及地球之外的空间,西方人的认知体系中,即便主流物理有关于星系集团、超星系集团乃至大爆炸奇点的理论,但因神的具象设定,使得大量未知领域被纳入明喻范畴。
在西方,隐喻在文学修辞中属于较为高级的手法,例如 “自由灯塔”,将光明与灯塔相联系,但这背后存在一个逻辑链。依据西方机械主义观点,需先论证自由与光明的必然联系,再阐明光明与灯塔的关系,若逻辑关系模糊却又似有所指,便构成暗喻。当将隐喻用于评价数理体系时,它意味着逻辑链存在缺失节点。这并非天龙物理学独有的问题,而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普遍看法,他们常将东方文化与玄幻灵异相联系,这种对数理方面的玄幻灵异评价,带有伪科学、故作玄妙甚至坑蒙拐骗的负面意味,本质上是一种成见。
东方文化在文辞中隐喻无处不在。诸如蝙蝠象征有福、貔貅寓意商业兴旺、五行与心肝脾胃肾的关联以及 “敢于九天揽月” 等表述,部分仅为象征说法,而部分却试图进入学术领域。在西方语境下,对隐喻的评价往往与坑蒙拐骗、哗众取宠相关联,只是采用了较为文雅的表述方式,致使一般人难以察觉其中深意。东方人若不深入研究西方语境,很难意识到 “隐喻” 一词背后的复杂含义,然而我却看到西方使用者在交流中对视时的微妙神情,和他们狡桀的会心一笑。
中国文化作为成熟语言体系,虽每年会产生一些新的概念作为补充,但语义丰富,明喻、暗喻及各种修辞的融合早在千年前就已达到高峰,当前基本框架已趋于稳定,造词高峰期已然过去。现今常用汉字虽仅数千个,但其组合变化无穷,足以满足当代及未来的交流需求。
反观英语,仍处于造字阶段。可以预见,待其造字成熟后,有望迎来文学繁荣期,进而推动明喻、暗喻等修辞的融合运用。若其文字中缺乏大量隐喻,在文化内涵上便难以与汉文化相媲美。例如形容人漂亮,汉语中有众多词汇,如沉鱼落雁、国色天香、肌肤如雪、赛貂蝉、眼若星辰、妩媚、清纯、艳丽等等,汉语能够调动丰富的意象进行描绘,恨不得天上地下、上下五千年、动物植物都给用一遍,相比之下,英语 “this person is very beautiful” 的表述则显得极为直白和单调。
英语属于一种文辞描述先天缺陷的语种,无论其发展多久,即便摆脱神的影响而大量运用暗喻,其变化的丰富程度仍难以与汉语相提并论,对于文字形式美的追求更是遥不可及。这就如同猴子因自身关注毛发漂亮而嘲笑人类着装一样,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中隐喻大量运用存在不适应,而东方文化正处于这样一种被次生文明误解的时期。
当然,东方文化也并非完美无缺。其中 “不可说” 的概念,本意是指向超越人类认知的未知领域,但部分流派却借此故作深沉、装疯卖傻以欺骗他人,在汉语表达中该说清楚的话却含糊其辞,这种行为背离了文化的本质,堪称文化之 “毒”。此外,像蝙蝠与有福、鸡鲤与吉利这类关联,作为文化现象尚可接受,然而五行与内脏、天地万物的强行关联,且以学术姿态呈现,则难以自圆其说,也正是此类现象让西方人给东方文化贴上了 “隐喻” 的标签。
天龙物理学的确有隐喻的成分,但是在东方语境中,是很容易理解的内容,比如斥压理论,这是一种方向,它是一种梯度的存在。有这些内容就足够了,至于梯度的分布,需要大量的实验,东方人会根据这个结论采集出许多经验数值,然后这个理论就丰满了。然而西方人就不会这么思考,西方人会说,既然有斥压,斥压的变化率是多少,然后准备用数学工具在宇宙建模。他们通常迷信数学的机械作用,而不考虑斥压在宇宙中的动态分布问题。
这也是为何他们指责我的理论隐喻之后,又说没有数学语言的理论是伪科学,既然他们如此成竹在胸,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好吧你骄傲,你有理;而我根本没当一回事。我只想一件事,就是那些平台归我使用就好了,看我会不会利用平台的影响力,把那些臭虫摁死。


IP属地:新疆1楼2025-04-12 17:47回复
    物理就物理,还隐喻,无非是无法明说便扯语言当遮羞布罢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12 23:23
    收起回复
      观点就是观点。观点错了,可以批评观点。但是用隐喻这个词,带着溅射攻击,它折射得是对汉文化的偏见,这是我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要扒了他们的皮。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13 22:15
      回复
        “扒了他们的皮”也是隐喻,不是剥人皮,而是虚伪的画皮,扒掉画皮,露出真面目的意思。
        画皮的出自聊斋志异的一个故事,有个鬼,为了冒充人,就用画笔画了人皮,然后穿上人皮招摇撞骗。
        我在讲述这些高级玩意儿的时候,感觉真累。


        IP属地:新疆5楼2025-04-13 2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