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虎属(Homotherium)最初基于欧洲维拉方期(与北美布兰肯期同期)的化石材料,其年代介于480万至220万年前。此前,在北美上新世(布兰肯期)的化石记录中,该属的代表仅见于不完整的材料。因此,关于该属的分类范围——尤其是它与北美壮剑虎属(Ischyrosmilus)的关系——长期存在混淆。学界观点摇摆于两种极端:一种认为所有曾被归入壮剑虎属后又划归锯齿虎属的物种应完全同属;另一种主张将壮剑虎属从锯齿虎族(Homotheriini)分离,并入刃齿虎族(Smilodontini)(Churcher, 1984)。
如今,我们得以描述一具由Jonena Hearst发现并采集于爱达荷州的近乎完整的骨架(图6.1A-B)。我们将该标本与锯齿虎属(Homotherium)下的所有物种(包括壮剑虎属的模式种)以及得克萨斯州晚更新世弗里森汉洞穴(Friesenhahn Cave)出土、有时被归入晚锯齿虎(Dinobastis)的锯齿虎骨架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爱达荷州的完整骨架与晚锯齿虎(Dinobastis serus)亲缘关系极近。二者可能的区分特征包括咬肌窝前侧囊的发育程度和胫骨缩短程度。当前我们赞同其他学者的观点:晚锯齿虎(Dinobastis)和北美布兰肯期的壮剑虎属(Ischyrosmilus)均可有效归入锯齿虎属(Homotherium)。
此外,我们将长肢型的爱达荷州锯齿虎(图6.2)与短肢型的佛罗里达州异刃虎属(Xenosmilus)进行对比,认为这两属可能共享一个共同祖先——其起源或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的欧亚大陆(Burasia)。
如今,我们得以描述一具由Jonena Hearst发现并采集于爱达荷州的近乎完整的骨架(图6.1A-B)。我们将该标本与锯齿虎属(Homotherium)下的所有物种(包括壮剑虎属的模式种)以及得克萨斯州晚更新世弗里森汉洞穴(Friesenhahn Cave)出土、有时被归入晚锯齿虎(Dinobastis)的锯齿虎骨架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爱达荷州的完整骨架与晚锯齿虎(Dinobastis serus)亲缘关系极近。二者可能的区分特征包括咬肌窝前侧囊的发育程度和胫骨缩短程度。当前我们赞同其他学者的观点:晚锯齿虎(Dinobastis)和北美布兰肯期的壮剑虎属(Ischyrosmilus)均可有效归入锯齿虎属(Homotherium)。
此外,我们将长肢型的爱达荷州锯齿虎(图6.2)与短肢型的佛罗里达州异刃虎属(Xenosmilus)进行对比,认为这两属可能共享一个共同祖先——其起源或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的欧亚大陆(Burasia)。